新闻热线:0576-88106102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新闻 > 社会
浙报专版︱ 浙东唐诗之路的目的地 天台建设“诗画浙江”先行区
2018年12月03日 来源: 浙江在线 赵 静 金 晨 张朝红 陈 缅

  “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李白的一首《琼台》成了天台最好的代言。

  “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更是从文化意义上赋予了天台山在浙东唐诗之路中的顶峰地位。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和钱塘江唐诗之路。而天台山正是浙东唐诗之路的目的地和精华所在。据天台籍文史学者安祖朝最新考证,有300多位唐代诗人写下了1300多首赞颂天台山的唐诗,约占全部唐代诗人的1/10、全部唐诗的1/41。

  天台把唐诗之路提到文旅名县的战略高度,牢牢把握“物化、活化、升华”三个关键点,以诗为媒,深入推动“名县美城”建设,打造“唐诗元素大花园”。深入挖掘当地唐诗资源,修复唐诗之路古迹,让唐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融入时代特色元素,推动“静态”的唐诗生动起来;推进文旅同兴,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

天台多娇

诗仙文豪竞折腰

  天台山地处海隅,曾藏在深闺,直到东晋孙绰的一首《游天台山赋》,才逐渐揭开它的面纱。南北朝时期,诗人谢灵运率领数百人从始宁县南山出发,伐木建道,开辟了一条到达天台山的旅游路线。其后,人们在陆路之外,又发现了一条水路,不必迂回百里便可抵达天台。

  1300多年前,由唐朝诗人组成的一支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地从长安出发,从淮南的扬州经运河南下,渡钱塘江,从西兴进入浙东运河,再折南沿曹娥江、剡溪溯流而上,最后来到天台山的石梁,登上华顶峰。这就是浙东唐诗之路。

  剡溪发源于天台华顶山,素有“溪连嵊水兴何尽,路转仙源人自迷”之说,沿途分布着天姥、赤城、桐柏金庭等道教洞天福地。一路踏歌行的诗人,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孟浩然《舟中晓望》中写“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他进入天台山首先看到的地标,便是台岳南门赤城山;李白赞华顶,“天台邻四明,华顶高百越。”后人认为“高百越”应该是文化的比照,诗人把天台山的文化,比作“百越”中一座人人仰之的高峰;“龙潭直下一百丈,谁见生公独坐时。”李郢《重游天台》把第一奇观石梁胜景的奇险描写得淋漓尽致;张祜那篇可与孙绰《游天台山赋》媲美的长诗《游天台山》,盛赞了“不死之福庭”桐柏琼台的修仙生活;皮日休写国清寺,“十里松门国清路,饭猿石上菩提树。怪来烟雨落晴天,原是海风吹瀑布。”可见国清寺在唐朝就享有盛名;“重岩我卜居,鸟道绝人迹。庭际何所有,白云抱幽石。”寒山子隐居寒石山70年,写下大量白话诗……

  从诗歌总量看,天台山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头戏”。《全唐诗》及《全唐诗续拾》收载的诗人2200余人中,先后有近300多人吟诵天台山、留下1300多首诗歌。分别占了“浙东唐诗之路”诗人、诗篇总数的75%和80%以上。这些诗人中,既有青年就入台越、游冶忘归达四年之久的杜甫,四入浙江、三至越中、二登台岳的李白这样的大家,也有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卢照邻、贺知章、元稹等名家,还有唐朝皇帝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等。他们或溯流而上,或水陆兼程,或寻仙礼佛,也有终隐于此的,还有60多位本籍文人骚客,无不尽情吟咏浙东风光。

  唐朝博大宽容,形成了思想信仰比较自由的社会氛围。天台成为诗人们梦寐以求的“诗与远方”,成为“浙东唐诗之路”的目的地和精华所在,与天台山深厚的文化积淀、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密不可分。

  石梁飞瀑

  天台山,以其文化积淀之深厚而被视为“佛宗道源,文物之邦”。脍炙人口的“刘阮遇仙”发生在这里,一批道教“洞天福地”在这里,葛玄开拓“仙山”在这里,道教南宗祖庭桐柏宫在这里,五百罗汉根本道场在这里,智者大师开创的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天台宗在这里,“书圣”王羲之学书法在这里,首测子午线长度的僧一行学算术还是在这里。

  细细品读《全唐诗》及《全唐诗续拾》,唐诗里的天台山几乎囊括了当代旅游提出的天台山风景名胜区所有范围。佛道双栖的台岳南门赤城山,被70多首唐诗反复吟诵。“华顶高百越”之台岳主峰华顶山也有50多首。第一奇观石梁飞瀑,在李隆基《石桥铭》以及张说《奉和石桥铭》后,吟咏者不绝,共收录80余首……

  天台山是浙东唐诗之路中最精彩的乐章,不仅是国内诗人的共同感受,也是同时代国际友人的评价。肖瑞峰的《浙东唐诗之路与日本平安朝汉诗》,举例说明“在星罗棋布于‘浙东唐诗之路’的诸多景观中,最为平安朝汉语作者所向往的无疑是剡溪的发源地——天台。”这与天台是他们渴望朝拜的佛教圣地有关;刘阮天台遇仙的故事在唐朝就已经传到日本,菅原道真留下的《刘阮过溪边二女诗》中,就有“天台山道道何烦,藤葛因缘得自存”等诗句……“浙东唐诗之路”对日本艺术的影响可见一斑。

  浙东唐诗之路,在本就厚重的天台文化上再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形成了独特的一脉天台,天台山文化成为了古代浙江典型的区域文化之一,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被列入中学课本,更将天台文化推到了现代教育体系之中。

名县美城

唐诗今韵喜相逢

  10月26日,四川省李白研究会与浙江天台山文化研究会正式签署了“学术交流合作”协议,两地文旅合作实质性启动,推动李白和唐诗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打响“唐诗品牌”。

  先人留下的佳作成为了天台县不可或缺的人文资源。近年来,天台县兴起了一股“唐诗文化”研究、保护与利用的热潮。该县深入挖掘当地唐诗资源,修复唐诗古迹,赋予唐诗文化新内涵,推进唐诗文化物化、产业化,致力于将天台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

  成人礼

  坚持多方聚力,加速工作推进。天台县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召集专家、文化界知名人士开展座谈讨论,组织召开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工作研讨会,成立由相关县领导、专家组成的工作委员会。坚持高站位谋划方案,把天台纳入全省大花园建设当中去编制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规划,研究制订《天台县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工作方案》,成立天台唐诗之路研究会。建立旅游、文化、宣传、产业等领域联盟,形成工作合力,细化各部门责任分工, 加大工作经费保障力度,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唐诗遗迹摸排梳理,形成保护清单。加强与诗路沿线县、市联系,谋划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推动“浙东唐诗之路”申遗、“浙东唐诗之路”交通走廊建设等工作。

  坚持文化为魂,打造“唐诗文化研究高地”。截至目前,天台已先后举办了相关大型活动7次,出版专著13部,其中《唐诗风雅颂天台》全文92万字,是全国首部县域唐诗专辑校注的著作。今年8月份,《唐诗风雅颂天台》经再版修订改名为《天台山唐诗总集》一书也已出版,共收录312位唐代诗人有关天台的诗作1362首;《寒山子诗集注及和诗》《司马承祯与唐诗之路》《天台山与天姥山史实考证》等专著将于年内完稿。8月22日~23日,由省社科联主办的浙东唐诗之路人文纪行活动在天台举办,会上宣读了“浙东唐诗之路”传承保护倡议书,发布了“唐诗之路”文旅手游,并给天台“唐诗之路研究院”授了牌;8月23日~25日,诗路遗产与魅力廊道——浙东唐诗之路国际学术会议在台州召开,其中25日的诗路遗迹勘察及会议闭幕式在天台举行。

  “唐诗之路”于自然之中寓哲理,于秀丽之中含质朴,是浙江珍贵的文化财富,如何将唐诗之路“物化、活化、升华”,天台县委、县政府始终在思考。

  坚持项目为要,建设“唐诗元素大花园”。天台主动对接全省大花园建设,初步形成“一廊一馆两重点三小镇”格局。

  该县以大琼台景区为核心,挖掘唐代名人司马承祯、李白等历史文化,融入唐诗元素和科技元素,重现“瀑布挂前川”的壮观景象,一个集湖光山色、流水瀑布、文化体验为一体的颇具震撼力的综合性大景区指日可待。

  与此同时,在母亲河——始丰溪流域,天台依托投资23亿元的始丰溪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推进“水上天台”建设,打造“百里河道生态廊、百里‘和合’唐诗廊、百里沿溪休憩带”,目前已完成总投资6亿元的始丰湖公园主体工程。以“两廊一带”为载体,一个文化旅游名城、绿色水韵山城的天生丽质显露无遗。

  特色小镇建设加快了唐诗物化的步伐。天台以北,在琼台仙谷光怪陆离的崖壁上,一首首描绘天台山风光的诗句将人拉回千年前的盛世大唐。浙江名山“十大公园”建设的背景下,以石梁景区为核心,天台“云端·唐诗小镇”呼之欲出。天台以西,唐代诗僧寒山子曾隐居70余年,著《寒山集》,依托寒岩、明岩、寒山寺等景区集中的资源优势,“寒山小镇”跃然纸上,寒明岩景区、寒山文化园已相继开工建设。该县还通过刻石立碑、建馆塑像、景观复原、影视拍摄及建立唐诗书院、制作创意产品等方式,使“诗路文化”在特色小镇中再现。

文旅兴县

和合圣地书新篇

  来到天台旅游,每一个游客都能感受到浓浓的和合文化氛围。2017年,以“尚和合,求大同”为主题的天台山和合文化论坛在浙江天台隆重启幕,论坛高举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和合文化当代价值的研究,探讨和合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来自全国各地和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近200名专家学者齐聚天台山,共同探讨和合文化的内涵与当代价值。

  窥一斑而知全豹。该县重抓和合文化的物化文章,力促和合文化“无形”变“有形”,和合元素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会。现如今,“和合”成为了天台县树立“文旅兴县”战略后力推的一大特色。

  翻开“跟着唐诗游天台”主题旅游手册,唐诗元素让游客眼前一亮;新版宣传片《你好,天台》引爆网络,24小时点击量超10万;在上海、杭州两个重点市场,集中投放社区电梯电视广告15400块,在网站、微信开辟唐诗之路专区;杭州地铁一号线“天台山号”唐诗之路主题旅游专列开通,运用“景区美图+诗句”,打造一条浓缩版的“唐诗之路”……

  此外,“浙江大学国际学生感知中国社会实践与文化体验基地”“台州学院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基地”“浙江省自驾车房车文化旅游体验基地”“中国吟诵协会天台山唐诗诵读实践基地”等成功落地。

  龙穿峡玻璃栈道

  “举县兴旅”“文旅兴县”,发展旅游是天台的“一号工程”。环顾全县,以唐诗之路为载体的旅游经济带初步形成。

  跟着唐诗“游”在天台。该县谋划“跟着唐诗游天台”旅游项目,推出研学游、考古游、体验游、修心游等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重游唐诗之路。以“走唐诗之路·赏和合杜鹃”为主题的华顶杜鹃节,以“读霞客游记·走唐诗之路”为主题的中国旅游日活动均获得市场热烈反响。中国旅游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好理念是产业发展的“指南针”》,高度肯定天台以高质量办节推动产业发展的亮点与理念。

  跟着唐诗“乐”在天台。该县全面融入唐诗元素,开发唐诗特色文旅演艺,让游客沉浸在唐诗氛围中,谋划影视小镇和法华龙山演艺项目,扶持佛道音乐会、天台遇仙常态化演出,著名导演梅帅元带领的山水盛景文化公司团队已多次赴天台调研,融合唐诗、仙道文化,正在策划演出方案。“天台度过”打造唐诗吟诵节目,本土作家胡明刚策划唐诗山歌,推出唐诗儒学成人礼。

  跟着唐诗“养”在天台。该县深入挖掘宗教养心文化和中医养生文化,以“十大名寺观复建工程”为基础,建设佛禅文化和养生问道集中体验区,建设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养生线路,推进“十大精品民宿工程”,积极打造主题文化酒店和主题文化民宿,对接养老市场,发展旅居养老、流动养老、季节性养老,建设一批“上海村”“杭州村”。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出一批高端定制游、品质深度游、养生禅修游等富有创意的旅游产品,打造山水行旅梦、田园隐逸梦。

  2018年1至10月,天台县累计接待游客1677.26万人次,同比增长11.5%,旅游总收入181.91亿元,同比增长14.1%。今后,天台还将进一步探索唐诗当代价值,多方向拓展文旅产业,打造旅游新IP。谋划天台“唐诗之路”景区化公路,贯通“天台十景”,打造“一诗一景点”,全面展示诗路文化遗产。

标签: 唐诗之路;李白;和合;文化;诗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