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陈兴多
图为拦在红四村和山下郎村之间东官河河道上的竹栅栏。在被拦住的垃圾中,除了生活垃圾,还有死猪。徐晔摄
污水沟壑阡陌交错
红四村菜场旁的小桥头边,醒目地立着一幅规划图,那是整村拆迁后红四新村村民公寓的蓝图。
红四村里的民居外墙上,到处用白漆刷着大大的“拆”字。这些村民的房屋,几乎是紧依东官河而建,房屋老旧,其中砖木结构的不在少数。
墙沿下的水沟像一条条细小的毛细血管连通着东官河这条“主动脉”。水沟在过往的每一天,成为了居民污水的直接排泄通道。这在红四村中,是十分普遍的景况。
村中的道路没有平整,2月19日,在连续下了几日的雨后,村路非常泥泞。这些窄窄的沟渠中污水慢慢地流淌着,一直奔向东官河。
除了渗透进村落的沟渠,紧挨着河道的房屋外,齐刷刷接着白色的PVC管,这些管道通向河道中,将生活污水直排入河。
再往前走,东官河的这一段大约200米长的河道边开辟了一条一米见宽、青砖砌成的游步道,将道路以北的大片农田和以南的河道隔开。游步道下建有污水井,这从嵌在道路中央的井盖可以清楚辨认。靠农田一边除了一间小作坊外,还有公共厕所和化粪池。附近劳作的村民说,这些污染物已进入了污水池,不会直排。
然而,来自农业面源的污水排放并没有因此停止。这一段河面始终漂浮着油污,从农田通向河道的水泥管中仍断断续续冒着污水。游步道建成时间不短了,但亲水一侧的绿化显得萎靡、荒凉。
来自湖北省枝江市的陆先生独自一人坐在河边,他说,这里的河水常常是黄色的,闻着臭。
农田毛渠污水牵累河道
沿河继续东行,一个新建的居民小区屹立河畔,这是红四村拆迁户的新址。走访之时,小区还没立名牌,已有住户搬了进去,敲敲打打开始装修。四散的建筑垃圾和装修材料无人清理,但这一段的东官河并未因此被染污,多数垃圾堆在河边,等待着定时清理。
一根碗口粗的竹竿插在河里,记者顺势将其拔起再插入水中,发现河底的淤泥浓厚黏稠,从水面到淤泥顶层不过几十厘米。据已迁入新居的居民介绍,往日这里的东官河比现在黑臭许多,尤其是夏季,河水几近墨黑。
2月26日,穿过红四新村小区,越过铁路线与东官河的交汇段,来到山下郎村,这里已是江口街道辖区。
山下郎村三区,一条自北向南的村路通向东官河,道路的西侧是菜地,东侧则以村宅居多,也有不少村民喜欢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种些蔬菜。
上百亩菜地间毛渠纵横交错,随意寻一段走近一瞧,各种写着“草甘膦”等字样的农药包装袋和茶色的农药瓶随意丢在沟渠中,被污染的水面漂着绿色的浮萍,一起通过直径达四五十厘米的水泥管排进了东官河。
这一段的河水流速十分缓慢,河面上到处漂浮着各种垃圾,小到烂菜帮子,大到沙发坐垫、成年人穿的棉袄,有时甚至凝滞在河边动弹不得。
竹栅栏两边的污染对峙
因为河水污染引发的矛盾,在铁道与东官河交接处最为显著。明明都盘踞在铁路桥的东侧,仅一河之隔,却居住着3个村的村民。岸南为红三村地块,岸北分别是山下郎村和红四村。红三村和红四村属于东城街道,而山下郎村则归江口街道管辖。
东官河在这里拐了个弯,也在这里纠结着。这一处的河岸两边是一片片的菜地和果园,农田中不仅建有中等规模的养猪场,还有大大小小十余座化粪池,而这些污水也都通过田间毛渠排入河中。
就在红三村和山下郎村隔河相望的地段,河水被两排挂着绿网的竹栅栏一挡,西侧的水势略高,东侧被压了下去,水流在此处几乎停滞,大量的垃圾堵在栅栏周边。顺着山下郎村村民周方(化名)的指引,记者发现就在栅栏西侧,3头死猪在水面露出灰色的皮毛。
周方说,他去年种下的几十株橘树旁堆满了各种垃圾,现在橘树已经死了不少。“都是其他村村民扔过来的,死猪也往河里扔,你看河床上到处都堆着垃圾,是保洁员打捞起来的,也不知他们什么时候来处理的,哪里清得过来。”
周方告诉记者,从此处逆河而上约数百米,还有一道栅栏,是去年10月份建起来。
周方的说法得到山下郎村其他村民的证实。长期以来,两村交界之处最大的矛盾就是沿河垃圾处理问题,而仅靠栅栏堵截的方式,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垃圾仍在不断堆积,在东官河的两畔对峙着。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