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社会 正文
多维开发空间换地 “上天入地”的得与失
2013年11月19日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在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们忙着生产缝纫机。目前,该公司正着手打造一个智能节能工业缝纫机项目,并通过调整空间布局,使工厂的容积率达到2.2,是一般企业的2倍。记者 李昌正 实习生 刘 炜 摄

  原标题:空间换地——[关注]“上天入地”新问题

  记者 朱玲巧 张婷婷

  台州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多山地丘陵,但用作耕地、工业生产的土地非常有限,不但人均耕地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用地投资密度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部分县(市、区)甚至出现企业“排队等地”的局面。土地制约已然成为台州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迈开发展步伐的“绊脚石”。

  “空间换地”概念的提出无疑是一把金钥匙,它打开了台州破解土地制约的这扇大门,一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含金量”的现实路径终于呈现。

  数据显示,从2012年“空间换地”工程实施以来到今年上半年,我市已实施“空间换地”改造项目207个,节约用地面积达1725亩。在政策引导和要素倒逼之下,“空间换地”在解决企业用地问题的同时,也为台州经济今后的发展赢得了更广阔的空间。

  现状背后

  土地资源不足,制约经济发展

  快速发展的工业生产需要大量的土地,然而,用“捉襟见肘”来形容我市的工业用地情况一点也不为过。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共供应工业用地8728亩,但这些地块很多是零星分散的,很难满足大项目建设的需求。

  与此同时,各县(市、区)的土地供应量也存在较大差异,土地制约让一部分企业不得不“跳”出本地,向外求发展。

  台州王野动力有限公司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该公司在黄岩的旧厂区已经饱和,为了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同时能保证供应链不被打断,他们花了近十年时间,“把整个台州翻了个遍”,最后在临海沿江镇建起了新厂区。

  而工业用地价格的逐年上涨也让台州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望洋兴叹”。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工业用地平均出让地价31.6万元/亩,同比增长1%,环比增长5%。各县(市、区)之间的出让均价也不相同,其中,温岭工业用地出让均价高达60.8万元/亩。

  一方面是土地资源告急,建设用地指标完全跟不上项目入驻用地的需求;而另一方面,闲置、低效利用等粗放用地情况也屡屡出现。有些企业的容积率(总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之比)连1.0都不到,完全没有达到用地的要求。

  可以预见,台州未来的发展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解决用地“瓶颈”已经刻不容缓。

  现实途径

  多维开发“空间换地”

  “空间换地”就是要从“存量”中挖土地:向上要空间、向下要空间、向沿海滩涂要空间、向技术改造要空间……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及相关企业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提高土地容积率,而这其中,如何“控制总量、用好增量、盘活存量、提高质量”是关键。目前,“空间换地”在台州主要是以下5条途径——

  第一条途经是盘活土地。这是指将低效利用工业用地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业用地改造成优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这对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据统计,我市前三季度共盘活存量土地7193亩。

  第二条途经是向天要地。这是指将单层厂房改建成多层厂房、以增加土地容量,节省土地成本。对此,我市加大扶持力度,如改建为4层以上的企业厂房,第4层可按照建筑面积获得100元/平方米的奖励,第5层及以上的按建筑面积奖励200元/平方米。通过增加土地容量及存量工业用地提高容积率的,可免缴增加部分的土地出让金和城市建设配套费。

  第三条途经是兴建标准厂房,促使工业项目园区化。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实现企业公共设施共享、物业统一管理,改变中小企业低小散的局面。目前,我市新建项目单幅面积在10亩以下的不再单独供地,以引导10亩以下的小型企业进入标准厂房。

  第四条途经是“零地技改”。这是指企业在不增加土地的情况下,通过功能整合、生产流程再造、制度创新等措施,挖掘现有土地利用潜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条途经是向沿海滩涂要地,是我市“空间换地”的一大特色。台州滩涂资源总量在浙江省内排第三,目前还有滩涂资源面积约60万亩,占全省滩涂资源总量的18.78%。据统计,解放后至2012年,全市已围垦滩涂面积累计约74.8万亩,这个面积将近等于我市沿海的6个县(市、区)土地面积的10%。2012年,台州还成为了国土资源部开展的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试点城市之一。

  在多种途径的合力推动下,台州“空间换地”的效果逐步显现。2012年以来,我市共实施“空间换地”改造项目207个,涉及土地面积4152亩,“空间换地”改造建筑面积由改造前的281万平方米提高至改造后的396万平方米,平均容积率从改造前的1.02提高至改造后的1.43,通过“空间换地”节约用地面积约1725亩。

  这是开开电缆位于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的厂房效果图。

  选择之惑

  “空间换地”的得与失

  伴随着“空间换地”工程的推进,一系列的问题也由此生发。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空间换地”的实施过程中,本地企业“向地下要地”的积极性不高。

  对此,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局规划办副主任周海强解释,由于台州地处东部沿海,企业要往下建一层地下室,要做足防水措施,也有一定技术要求,每平方米的造价成本至少要3000元,但企业如果选择“向上要空间”,直接在原厂房上加盖,那么,每平方米的造价只要1000元,光是成本就差了两倍。

  周海强表示,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换地”方式,翻建、向上加层、向下挖地下室、内部空间调整等,这些方法都是切实可行的,只要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且能发挥土地最优效能都可以。

  此外,在“空间换地”的实施过程中,企业通过异地搬迁求得了土地,但另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分人才也会因为迁址异地流失,特别在当前“难招工”的形势下,这个问题尤为严峻。台州某发电机公司一名尤姓负责人告诉记者,2004年和2007年间,他的公司搬过两次,从路桥搬到临海大田,之后又搬到台州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园区。这两次搬迁,让企业“损兵折将”近一半。

  “部分老员工因为家庭原因不愿意跟随,其中有不少还是骨干。加上新厂区位置较偏,交通不便,配套设施也跟不上,招工难度很大。”尤先生说,为了引进人才,公司要另外支付生活、住宿、餐饮、交通等方面的补贴,人均开支每年至少要比以前多出5000元。

  对此,台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吴志兵认为,企业的异地搬迁,一方面为企业腾出了发展空间,但另一方面,搬迁之后,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也要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比如优化产业园区内的软环境,提升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配套设施,并出台相应的人才激励政策,这样,既能留得住企业,更能留得住人心。

  而作为台州解决用地紧张特色之一的“向沿海滩涂要地”,有支持的,也有非议的。支持的认为,这种方式极大地拓展了海洋资源空间,但非议者认为,这种方式会不会破坏海洋生态环境?

  “对于台州来说,‘向沿海滩涂要地’仍然是拓展建设用地空间、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一个重要方向。但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要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为前提。”对此,吴志兵这样认为。

  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土地储备中心副主任胡晨光表示,向沿海围垦要地面临着配套法律不健全的难题。通过沿海围垦建设长久以来都是属于国土和海洋管理的双重区域和政策灰色地带,尽管近几年国家和省里陆续出台了不少政策,逐步建立了陆海统筹的管理制度,但在具体操作上仍缺少全面细致的规定,有些仍要继续“摸着石头过河”,这也为实际工作带来困难。他希望,国家和省级部门能够进一步完善陆海统筹的管理机制,为沿海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政策给力

  被要素倒逼的企业转向主动

  在“空间换地”的实施过程中,政府往往扮演了“狠”角色,“逼”着企业在集约用地上下功夫——

  比如,路桥区在土地出让时,强化了合同的约束,规定工业用地建筑容积率必须达1.1以上,每亩投资额度达到240万元以上,出让1年内必须开工建设,3年内必须竣工,防止土地闲置。

  再比如,临海给工业用地建立“项目管理库”,项目库中的任何一块工业用地都有自己的“身份证”,土地面积、容积率等指标一目了然,而那些亩均效益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企业,都不允许参加新的工业用地竞买。

  目前,一个面向全市的工业用地节约集约考核体系也已经提上日程。据市国土资源局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套考核体系实行后,将通过设立单位工业用地工业总产值、单位工业用地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对产业用地投入产出效益和存量用地盘活情况进行考核。

  而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在内外形势夹击之下,通过技改、集约用地等,纷纷采取“自救”措施——

  “企业的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已经超过120%,发展空间完全饱和。如果没有新的空间,就不能引进新的设备,将会极大地限制企业发展。”在杰克控股集团董事长阮福德看来,解决空间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阮福德认为,“空间换地”不光要靠政府的引导,企业自身也要千方百计将现有资源利用好。目前,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正着手打造一个智能节能工业缝纫机项目,并通过重新调整空间布局,使工厂的容积率达到2.2,是一般企业的2倍之多。

  阮福德的话代表了不少台州企业家的看法。而随着今年我市针对土地资源稀缺、工业用地价格相对较高的现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把市区范围内工业用地容积率适度调高到2.0,建筑密度放宽到50%后,越来越多的企业主跑到政府部门,主动要求扩大厂区容积率。

  “从一开始的被动到现在的主动,企业态度的转变,无疑可以看出实施‘空间换地’已经成为不少企业主的自觉追求。这不仅加快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也体现了台州企业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周海强说。

来源: 台州商报  作者:  编辑: 朱展翼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