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文化 正文
走进坞根镇坑潘村文化礼堂
2013年11月04日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原标题:多彩坞根 红色乡村

  北接村口,南达祠堂,围绕着一棵千年古樟树,坞根坑潘村的文化礼堂由一栋蛮石墙的古民居改建,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在这里一一呈现。10月29日,坞根坑潘村文化礼堂正式开馆,这里成了坑潘农民的精神家园,听曲、看戏、玩乐,村民们在闲暇时多了一个好去处。

  “多彩坞根,红色乡村”是坞根镇建设文化礼堂的定位目标。黄色的油菜花、粉色的桃花结合绿色生态,加上革命老区的红色精神,坞根着力于打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乡镇形象。这些色彩也在文化礼堂建设中一一体现,文化在传承,精神也将被时时铭记。

  关键词:古老

  旧建筑新活力

  一栋石头堆砌的房子造型别致,用油漆刷得锃光瓦亮的木头门镶嵌着玻璃,房子门口的匾额上题着“梦贤草堂”四个大字。这是坞根文化礼堂的其中一个场所,村民们可以在这里看戏、听曲等。

  而这“梦贤草堂”四个字的来由颇有渊源。这栋房子原先属于两户人家所有,户主一个名叫梦道,一个名叫小贤,现在两户并成了一户,取两家人名字其中一字做了这栋房子的名字。除此之外,唐太宗李世民“应梦贤臣”的典故也是草堂名称的另一由来。名字是坑潘村村委会主任潘昌东取的,他说,希望通过这一个典故,借一个心想事成的好兆头。

  作为容纳文化的场所,草堂里的一切透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在草堂两边,悬挂着两块明末木刻的望板。“这两块木板差点就被大火烧成灰了。”潘昌东说,有次他经过一户人家时,发现这户人家准备劈柴烧火,两块木板就堆在柴火堆里,当时幸亏他眼尖,看出了它们的特别,木板才得以保存。最后经过鉴定,这两块木板价值不菲。

  和梦贤草堂一样,整个坞根文化礼堂的建设没有大拆大建,几乎都保留了原有的风貌。“我们希望将农村原本的东西都传承下来。”负责礼堂设计的中国美院教师叶维亮认为,古老的东西再珍贵不过,不应该大拆大改。“精神家园对村民们来说有着家的意义,在熟悉的农居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对村民来说更有意义。”

  于是,猪舍、鸡舍变成了容纳观众的礼堂,原本两层破败民房经过改动,成为小剧院,设计者们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赋予了这些旧建筑新的活力。

  作为文化礼堂之一的梦贤草堂,设计中充满着古韵的气息,这里将作为今后村里举办活动的重要场所。前不久,台州市书法爱好者们就在这里以字会友。

  关键词:传承

  听爷爷讲过去的故事

  “爷爷,这个是什么东西,我从来没见过。”几天前,在坑潘文化展览馆,59岁的潘信荣牵着小孙女来看展览。

  灯盏碗、铝火炉、牛轭、笼……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早已消声匿迹的日常用品,被一一搜罗,陈列在这个展览馆里。

  “以前日子穷点不起灯,也没有煤油柴油,只能用这个灯盏碗,以菜油作为燃料。”潘信荣看着这些展品,觉得既熟悉又陌生,兴致勃勃地给年轻人介绍了起来。

  回到家后,小孙女缠着潘信荣,嚷着要听爷爷讲以前的故事。“这里摆放的东西我们来看看还真不错,不但能勾起我们老一辈的回忆,还能让下一代了解过去的事情。”潘信荣直说这种展览很有意义。

  “这些都是挨家挨户从农民家里搜集来的。”潘昌东说,听说村里要建一个展览馆,村民的积极性也很高,有些村民主动拿出了自己压箱底的“宝贝”。这些曾经为坑潘村村民劳动出过力的农具和陈旧的生活用品一起,向村民们讲述着村子过去的故事。

  “在南宋淳祐12年,永嘉岭头潘从制迁居于此,称‘坑潘村’……”展览馆的墙面展示上,几段文字缓缓道来,述说着坑潘村的文化历史。除了农具等“老古董”,展览馆里还用文字展示着这个村子悠久的历史文化。坑潘薪柴、坑潘养牛、坑潘生姜的村史村情,革命先烈的红色文化,坑潘未来的规划发展,都在这个展览馆里一一展示。

  在以《美丽家园》为题的坑潘村新旧貌对比中,村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原先破败的房屋不复存在,杂乱的屋前屋后焕然一新。“虽然近年来村里变化很大,但我们每天生活在其中,感觉没有那么强烈。”潘信荣说,而看到前后照片的对比,才恍然大悟,真正感受到身边变化的巨大。“这样的照片就应该保存起来,让我们村民常常看看。”

  通过墙面展示,弘扬主流文化,让村民领略文化传承,以老百姓的生活展示坑潘村的形象,将村里的历史沉淀和规划发展,都浓缩在这样一个文化展览馆里。

  关键词:红色

  弘扬革命精神

  在党的领导下,1930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浙江永嘉成立,是全国十四支红军之一,同年夏天,在温岭坞根组建了红十三军第二团,一个月后,扩编为红十三军第二师。红二团(师)全盛时期有七百多人,足迹遍及温岭、玉环、乐清、天台等地,经历大小战争二十余次,坚持斗争六年之久。在革命战争中,红二团(师)广大指战员不怕困难、不畏强暴,英勇奋斗,在当地人民群众中播下了革命火种,为后来的浙南游击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段红色历史在坞根几乎无人不晓,红色革命是坞根人的骄傲,烈士陵园也引得大批群众往驻足祭奠,缅怀革命烈士。

  民国时的台门,抗战时期留下的炮台遗址,红军留下的抗战故事,坞根人民在口口相传的同时,更希望更多人能一起领略这里的红色文化。“希望通过文化礼堂的建设,把坞根的红色革命精神发扬光大。”坞根镇宣传委员程玲华说。

  “红色”作为“多彩坞根”中一抹重要的亮色,在文化礼堂的建设中随处能看到。

  离集贤草堂不远,种着三棵不同的树,每棵树都有着不同的含义。“同心树”由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起挂牌,象征着全村人民同心同德,把村里建设得更加美好;一旁的桂花树由一对年轻夫妻亲手将“连理树”的牌子挂了上去,象征着夫妻恩爱,村民生活幸福美满;而最里面的一棵“红军树”的牌子,是村里的两位老红军共同挂上的。

  “由村里的老红军挂上‘红军树’的牌子,意义很不一样。”村民们说。而在这个小小树林里,村民们可以祈福,可以游玩,红军的精神也在不知不觉中传承。“以前大家只知道坞根的烈士陵园,现在有了文化礼堂,他们从烈士陵园出来之后,再来我们这里逛逛,同样可以感受到革命精神。”程玲华说。

  关键词:礼俗

  把文化根植村民心里

  在一棵大樟树下,几所民房相拥而建,坑潘村的村标识设计由此而来。除了体现美丽乡村建设、绿色生态文明建设,以一棵大树为中心的村标识体现了坑潘村的潘氏文化。“古樟树是坑潘的标识,就如同文化和礼仪,是坑潘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程玲华介绍。

  “爷爷,您请喝茶。”10月29日,在礼堂里,几个老人端坐着一字排开,几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穿着军装端着茶杯,恭恭敬敬地为老人们奉上了一杯茶,这是敬老礼仪活动的其中一项内容。当天上午,坑潘村文化礼堂开馆仪式暨“多彩坞根,红色乡村”礼仪活动在这里举行。

  “希望孩子们能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读书,健康快乐地长大。”老人童士元对孩子们说。

  文化礼堂的建设,除了展览馆等硬件设施的建设,礼仪活动的开展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春节祈福迎新礼仪、婚礼礼仪、七岁开蒙礼仪……通过这些礼仪的学习和渗透,让村民们学会感恩,帮孩子培养正确的人生观,让广大青年激发爱国主义情怀,这也是文化礼堂建设的意义所在。

  在礼堂的墙上,挂着2014年礼堂活动计划。“2月春节祈福迎新活动,3月道德主题实践活动,4月清明祭祀活动……”“以后的活动内容只会比计划的更加丰富。”潘昌东介绍,其实村子里本来也就有不少活动,像每年的邻居节、庆冬至活动等,但因为此前没有一个好的场所,活动开展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今后在这里,除了每个月都会有不同主题的活动之外,播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请一些乐队办一场小型演奏会,听一场说书,都是计划之中的内容。“以前村民们没事干,经常凑在一起搓麻将、打牌。”工作人员说,而今后,文化礼堂频繁举行的活动,将充实村民们的生活,让他们放下手中的麻将牌,走进文化礼堂,感受不一样的文化熏陶。

  “前几天看这里很热闹,我也赶着来瞧瞧。”住在附近的李阿婆说,其实自己也爱唱唱跳跳,但由于村里活动少,总是没什么机会参加。“以后好了,这里活动多了,我要经常来参加,热闹热闹。”李阿婆说。

  文化礼堂一期工程落下帷幕,二期建设即将开展,传统戏台的搭建、潘氏祠堂的修葺,在潘昌东的蓝图里,还有建一个十二明堂的规划,书画院、音乐室等加上吃住一条龙服务,让本村村民精神世界丰富的同时,也让外面的人走进来,真正了解坑潘,打造属于坑潘自己的文化品牌。

来源: 温岭日报  作者: 王悦 文/图  编辑: 罗亚妮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