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民生 正文
今年起 台州市所有企业都将编制商品条形码
2013年10月15日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光凭条形码辨别产品是否进口不靠谱

 趣味条形码

  条形码

  记者 章佩娅 /文 陈 静 /制图

  拿出手机,打开“扫一扫”软件,对准商品条形码一扫,几秒之后,商品的基本信息、售价等一目了然。用条形码给商品贴上“身份证”,方便相关部门监管,更可以让顾客消费得明明白白。

  从今年开始,台州市所有企业都将按照相关规定,编制商品条形码,并到质监部门备案。截至目前,全市2700多家商品条形码系统成员,已完成87%的建档率,建档率在全省市地名列前茅。

  13位的条形码的组成

  国际上,包括中国,这种商品编码现在统称为条形码(bar code),全世界通用。

  就如身份证号,条形码也有号码。通用商品条形码一般为13位,由前缀部分、制造厂商代码、商品代码和校验码组成。

  商品条形码中的前缀码是用来标识国家或地区的代码,赋码权在国际物品编码协会,一般为前2位或者前3位。

  制造厂商代码的赋权在各个国家或地区的物品编码组织,中国由国家物品编码中心赋予制造厂商代码。这部分也被称为企业的“身份证”。

  商品代码是用来标识商品的代码,赋码权由产品生产企业自己行使,生产企业按照规定条件自己决定在商品上使用阿拉伯数字为商品条形码。

  商品条形码最后用1位校验码来校验商品条形码中左起第1-12数字代码的正确性。

  条形码中看产品的注册国

  条形码的前缀码是用来标识国家和地区的代码,也就是说能从数字中看出商品是在哪里注册的,这种方法也曾被网友拿来当做辨别商品是否进口的“尚方宝剑”,前不久一则《用条形码挑进口商品》的帖子也被众多网友大量转发,但实际情况却没有那么简单。

  在此,记者罗列了一些条形码供您了解。

  中国:690-695

  美国:000-019、030-039、060-139

  法国:300-379

  德国:400-440

  日本:450-459、490-499

  英国:500-509

  加拿大:754-755

  瑞士:760-769

  意大利:800-839

  西班牙:840-849

  荷兰:870-879

  韩国:880

  澳大利亚:930-939

  新西兰:940-949

  条形码让每件商品都“可追溯”

  “条形码可以说是信息化社会的载物和趋势。”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信息中心主任章林京说。

  据了解,条形码内可以存储企业信息、产品种类、材料工艺等有关商品的信息,发展至今,应用已经非常广,仓储、食品加工、银行业、物流业等都有涉及。“就拿手机软件扫条形码的软件来说,依托的都是国家物品编码中心的平台,台州市此次商品条形码备案,最终也都将数据汇总至这个平台。”章林京说。

  章林京介绍,条形码需要扫描和识别两个步骤,如果条形码印刷粗糙不光滑,仪器就识别不出,因此原先的条形码印制需要取得质监部门的许可。目前,随着印刷技术的提高,许可印刷条形码这一行政环节已经去取消。“我们对于商品条形码的管理,好处是可以追溯每一个商品的来源,同时也使商品变得‘立体’。”

  不同的国家确实拥有不同的条形码前缀,但前缀码并不代表产品的原产地。包装袋上的条形码确实可以作为辨别产品是否进口的一个标准,但并非唯一。

  章林京告诉记者,据国际标准化规定,条形码的前几位仅表示产品注册地,它可能是产品的原始生产加工地,也可能是产品的销售地。“如有些食品外包装写的是进口,但条形码的注册地在国内,说明其可能是国外加工生产后,由国内代销。商品的产地在外国而使用中国的商品条码并不奇怪。”章林京解释。

  既然凭条形码无法辨别进口产品,那消费者在购买进口产品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呢?章林京告诉记者,任何一个正规进口产品都必须贴有中文标识,方可通过海关进口在国内销售,所以没有中文标识直接进口售卖的很可能是假冒产品。

  小知识

  最早被打上条形码的是箭牌口香糖

  最早被打上条形码的产品是箭牌口香糖。

  条形码技术最早产生在20世纪20年代,一位名叫约翰·科芒德的发明家“异想天开”地想对邮政单据实现自动分检,他的想法是在信封上做条码标记,条码中的信息是收信人的地址,就像今天的邮政编码。为此科芒德发明了最早的条码标识。

  随后他的合作者道格拉斯·杨,在科芒德码的基础上作了些改进。新的条码符号可在同样大小的空间对一百个不同的地区进行编码。

  直到1949年,诺姆·伍德兰和伯纳德·西尔沃申请了用于食品自动识别领域的环形条形码,这才在专利文献中第一次有了发明的全方位条形码符号的记载。

  经过不断演变,条形码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黑白相间、下标数字的图案。

来源: 台州晚报  作者:  编辑: 朱展翼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