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6月,中国第一台高级中文计算机——长城0520CH在北京诞生。1986年7月,赵小明从台州师专数学专业毕业留校在计算机实验室,获得了一份在当时令人向往的工作。当时台州师专计算机实验室是台州最早建立起来的计算机实验室之一,但设备条件十分简陋,实验室里的计算机实际上是由单板机和西湖牌黑白电视机、录音机等设备拼搭而成,赵小明的工作就是把实验室里的设备管理维护好。
这个刚毕业的年轻人并不享受这份安逸,而是每天除了扎实地做好实验室设备维护和学生实验指导外,就充分利用起业余时间,寻找一切有限的关于计算机技术的资料,边自学边实验,边摸索边思考。赵小明仅用一年时间就啃下了计算机专业的所有主干课程,并一举通过了浙江省首届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首届只有程序员等级),当时全省仅有17人获得程序员资格。现在,这个经常自称是“高校里一名最最普通拖地板出身的工作人员”已经是浙江省高校重点学科——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负责人、台州市首批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负责人、台州市软件研发中心主任、主持或参与各级各类项目40多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0多项,2013年被推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
自2009年担任学校科研处处长以来,赵小明始终强调,台州学院是地方性本科大学,学校和学科的发展都要依托浙江、特别是台州产业背景,要从台州的产业特征出发,主动深入企业,紧扣企业创新需求,把“我们可以做什么”和“区域行业需要我们做什么”真正结合。
三年来,他通过完善产学研项目筛选、推动成立校科研机构,积极搭建研发和转化平台,着力解决科研项目“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缺资金、少资源”的难题。学校外来科研项目总量从2010年的72项,到2012年267项,三年增长3倍多;横向项目数达到126项,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外来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2012年合同经费超过2000万元,省部级以上高层级科研项目从2010年的28项到2012年的51项。台州学院目前已与汽摩及配件、缝制设备、模具塑料、医药化工等多个产业集群、政府部门等建立了长期的战略联盟,积极参与行业科技攻关和企业技术改造,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学科群体竞争优势。
二十年如一日,赵小明始终坚持“思维前瞻、研究扎实”的治学态度,带领计算机学科团队创造了一个个“零的突破”:创立了台州师专计算机系、台州学院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和台州学院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研究所;2009年创办的“Image Analysis and Signal Processing”国际学术会议,首届在台州学院举办,会议吸引200多名国内外相关专家出席,录用的论文全被EI和ISTP收录。
“我和我的团队在创新2.0时代,会一直为打造升级版台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赵小明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