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6-88106102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新闻 > 台秀
家人团聚的另一种方式,是吃上一顿食饼“宴”
2019年03月26日 来源: 浙江影视娱乐频道

  外头看着普普通通,包裹着朴素的一层“白皮”,咬一口才知道里头有这么多花样,这就是咱们台州的“自助餐”——食饼“宴”

  这小小的一卷”食饼筒“,还上了浙江电视台的影视娱乐频道《美食兄弟连》。

  台州的名小吃“食饼筒”,早在2000年就被评为“中华名小吃”,可以说家喻户晓。

  食饼筒,又名五虎擒羊,顾名思义就是把各种美味佳肴用纸样薄的麦焦皮(也有用米浆烙的米筒)包成筒状,它是我们台州著名的一种小吃。俗称“麦焦”,也有称麦饼筒和锡饼的。

  食饼筒的由来其实大家都有所耳闻,传说和戚继光抗倭有关;有人说是活佛济公在国清寺出家时发明的;也有人猜测古代北方大量人口迁徙到南方,是南北饮食文化结合的产物。

  这次,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美食兄弟连》节目组去到了黄岩古城,探寻当地人记忆中的“食饼宴”。

  很多人会提出疑问,为什么要把食饼筒叫成“食饼宴”?

  在老底子,食饼筒的身份和地位称得上尊荣。当地人更是把它当成一道大餐。古时候,准备它会让主人因为费尽家用而感到头疼。不单如此,一个人根本没法完成制作,因为光菜肴就有十多种,不得不全家出动、分工完成。而我们现在熟知的食饼筒小吃只不过是简化版的食饼筒,里面的菜肴寥寥无几。

  还有人会问,为什么选择来黄岩探寻“食饼宴”的技艺?

  说到黄岩,第一反应就是蜜橘,唐朝时当地的蜜橘被选为贡品。柑橘业的兴盛,自然给当地老百姓带来富裕的生活,因此准备食饼宴待客,对于当地的百姓来说并不棘手,时常成为家人聚餐的一种方式。

  巷子,是这座古城最柔软的腹地。拥有1700多年历史的黄岩,曾经街道纵横,小巷密布,素有“三十六街,七十二巷”之说。寻觅在街巷中,不仅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气息,还让我们重温了旧年时光。

  “米面”是包制食饼筒必需的食材,也是第一道食材。没有好的米面就做不出口感正宗的食饼筒。而黄岩高桥的下浦镇村,就是“米面”的代名词,当地有着相当悠久的米面历史,每天都有上千斤米面从这儿走向人们的餐桌。

  十几年的经验,让阿姨对面皮的制作了如指掌。面皮是食饼筒的载体,俗称“食饼壳”,它要求韧劲足,弹性好,遇水不易糊烂。这跟我们过年时做春卷的皮类似,但又要大很多,难度自然也提升不少。

  包裹食饼筒,看似随意,又十分讲究,米面是第一步,放置在最底层。因为米面是干香的,其他菜品大多是卤制的,卤汁渗透到里面,米面就会呈现出多种口感。

  一张面皮下包裹着近十种美味,一口下去各种咸香瞬间在舌尖蔓延,给人享尽天下美食的感觉。

  食饼筒对于台州而言,尤其重要。椒江、路桥、黄岩等地的端午节,餐桌上都会摆上食饼筒了。台州端午节吃食饼筒究竟从哪一年开始是很难考证的了,翻阅古籍,台州人有在立夏、端午、五月十三吃锡饼(麦饼、食饼筒)的风俗。

  在仙居、天台等地,食饼筒的做法又不太一样了。仙居的食饼筒又叫麦油脂,要煎成焦黄焦黄的才好吃。

  仙居人的大年三十离不开麦油脂,临近过年,家里的老人便张罗着糊面皮,炒“饼馅儿”,做上满满一箩筐存着,能吃一个正月。

  所以对于仙居人来说,吃到了麦油脂,也就意味着团圆。

  据浙江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美食兄弟连》、时光的技艺微信公众号

标签: 台州;米面;黄岩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夏逸凡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