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6-88106102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新闻 > 热点聚焦
天台县雷峰乡卫生院三任院长45年扎根山乡:村民的健康,我们代代守护
2020年06月01日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竺大文 陈 宁 郑 文 赵 静 通讯员 俞建丽 编辑 李雅南 设计 劳思雯 邬雯雯

开栏的话:

  记录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历程,讲述接续奋斗的浙江精神、中国故事,浙江日报5月18日起推出“接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型融媒体报道”。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指出,要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浙江日报策划的“接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型融媒体报道”自5月9日启动以来,10支采访队伍奔赴省内外,采访小康路上干部群众接续奋斗的感人故事。

  今天,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系列报道的第八篇,讲述天台县雷峰乡卫生院三任院长45年扎根山乡、守护村民健康的故事。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6月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竺大文 陈 宁 郑 文 赵 静 通讯员 俞建丽 编辑 李雅南 设计 劳思雯 邬雯雯)台州天台县西南角的一片土地因一座大雷山而被命名为雷峰乡。由于谐音,这个普通的山乡常常和雷锋联系在一起。

  在雷峰乡奔小康的故事里,自然少不了雷锋般甘于奉献的人。雷峰乡卫生院三任院长,扎根山乡、接力前行,让这个曾经的穷乡僻壤摆脱了缺医少药的困境,让这里的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医改红利。他们是雷峰乡里的“活雷锋”。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在迈向美好生活的新征程上,雷峰乡这座小小的卫生院,见证了浙江医疗事业的进步、乡村的振兴和基层百姓越来越好的日子。

  67岁的老院长陈建前离开雷峰乡卫生院,超过30年了。他说,每次回来,都有意外之喜。这次,他兴奋地拉着继任者洪清江、叶挺强到卫生院的新楼里合影。

  透过三楼的窗户,雷峰乡的青山绿水扑面而来。陈建前指着远处说,最早的卫生院在那里,一砖一瓦,都来之不易。

  1976年,23岁的知识青年陈建前被派到还是雷峰公社的雷峰乡支援卫生工作,当时大部分村卫生所采用的是合作医疗站模式。

  到了他才发现,村卫生所是一间简陋得没有门窗的屋子,一名赤脚医生负责打针配药;村民受到蛔虫病、疟疾等疾病的困扰,健康意识淡薄,有点病痛就忍忍,实在熬不过去,才会找医生。

美丽的雷峰乡。雷峰乡供图

  当天台县政府拨出3000元到乡里,专门用于筹建卫生院时,各村竟无人响应。“为什么非要建卫生院?”“生病了吃点草药就好了!”

  在一片质疑声中,陈建前找到了雷峰乡乡政府所在村——崔岙村的老支书崔小钱,他们果断拍板:“必须要建卫生院!”两人一起找到4名村支委逐个说服,又在村里广而告之,给参加卫生院建设的村民补记当年工分。

  “没过多久,就把全村动员起来了,人人忙着砍木柴、搬砖头。”回忆起当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陈建前激动不已。短短一个月,在村卫生所基础上改造的乡卫生院完工了,村民们也认识了这位勤劳善良的知青院长。

雷峰乡卫生院。

  新的卫生院共有7间房,4名乡村医生,村民开始习惯找医生、上医院。头几年,遇到付不起医药费的村民,陈建前总让他们“先欠着”,年末再将实在还不上的一小叠处方单垫付了;收获季,村民也会带着自家种的番薯、土豆,来看看这些“健康守门人”。就这样,年复一年,乡村医生和村民在这里彼此守护。

  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东风吹进这个“山沟沟”,村民们的日子渐渐有了起色。乡里“土生土长”的医生洪清江成为卫生院的年轻骨干。

  那时,面对这片绿色的乡野,陈建前常常向洪清江说起自己的愿景:“希望卫生院的条件能更好一些,希望农民看得起病、用得上药……”

  1987年,洪清江继任雷峰乡卫生院院长,此后再也没有离开过。

  两年之后,乡里在崔岙溪旁盖起了一座两层水泥小楼,取名“德恩楼”,供乡卫生院使用。医生们吃住都在这座小楼里。

  洪清江说:“村民一个电话打到乡政府,乡里就来喊我们,无论多晚我们都会赶过去。骑车跑上十五六公里是司空见惯的事。”

  洪清江先后骑坏了4辆自行车、6辆电瓶车。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深夜还是凌晨,蜿蜒的山路上、湍急的溪流中,都留下了他挎着就诊包匆匆赶路的身影。数十年来,他的行程已经超出10万余里。

  洪清江也见证了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一步步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从国家到地方,一项项政策接连出台,而每一项政策的落实,都离不开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努力。

洪清江在雷峰乡卫生院为村民看诊。 浙江在线 通讯员 蓝建雄 陈潇怡 徐春芽 杨一帆 摄

  2003年,不少乡镇开始向村民收取30元的医疗合作筹集资金,拉开了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序幕。

  改革的第一步,走得并不容易。洪清江清楚记得,当他和乡镇干部一起挨家挨户上门收取几十元钱的“农保费”时,吃过不少闭门羹。“很多人不理解,还没生病上医院,为什么要先交钱?”

  “后来,等到村民尝到了‘甜头’,就开始主动参保了,来看病的人也明显变多了。”洪清江感慨地说,“这些兜底钱不知挽回了多少人的健康。老院长的愿望慢慢成真了!”

  2005年,我省全面实施 “农民健康工程”,各级财政每年投入3.3亿元,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村民进行免费健康体检。洪清江带着检查设备,走遍了雷峰乡的每一个村庄。

  洪清江的心中,还积累着一份全乡上万人的私人健康档案。崔家村的许阿婆、崔一村的王老伯……每名患者都有一份特制的“医疗包”。

三任院长(从左至右:叶挺强、洪清江、陈建前)在崭新的雷峰乡卫生院前合影。浙江在线 通讯员 蓝建雄 陈潇怡 徐春芽 杨一帆 摄

  现在,获得过“中国好人”荣誉的洪清江已经从院长岗位上退下来了,但卫生院后继有人,每年都有应届毕业生考入。“看到年轻人投身基层医疗事业,是我最欣慰的时刻。”洪清江说。

  采访当天,洪清江和乡里第一位妇幼保健科医生金晓霞回到德恩楼前合影。2003年,金晓霞中专毕业来乡里报到,他们也兴冲冲地在此拍照。

  德恩楼侧,洪清江当年种下的两棵桂花树已是绿意盎然。附近的村民见到他,马上围拢过来,无论男女,都亲切地喊上一声“清江”。

  洪清江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村民们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资源,在家门口也能看上大专家。

  “85后”叶挺强接任雷峰乡卫生院院长已有6年了。他说,自己赶上了最好的时代,分级诊疗落实过程中对医共体的推进,给浙江乡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他担任院长3年后,县里财政投入500万元,筹建建筑面积1460平方米的新卫生院。2018年,一座漂亮的小楼出现在崔岙溪的另一头。

  一楼干净宽敞的大厅内,自助就诊机随时为村民提供便利;药房可以开具900多种常用药品;二楼的宣教室中,医生为村民科普健康知识,母婴室、留观室、幼儿游乐房无不整洁明亮。

叶挺强为村民录入健康数据。

  我们跟着叶挺强去村里义诊。一进黄家塘村,就遇到了他的签约村民、71岁的蔡如军。叶挺强熟练地打开就诊包,拿出一台iPad,登录健康签约管理系统,老人的各项身体指标马上显示在屏幕上。

  如今,雷峰乡已有6400多名村民有了签约家庭医生。家庭医生签约制将医患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也让山乡卫生院成为强有力医疗服务网络中的一个节点。

  “每位基层医生面对的都是数千名村民的密集信息,要操心的事情更多了。”叶挺强说。这不,他已经开始惦记着次日要办的事了:准备健康知识讲座;替预约病人联系县人民医院的床位;到高山村看望居家患者……

2020年,洪清江(左二)与同事在德恩楼前合影。

  这天,天台县人民医院的巡回体检车也开到了雷峰乡文化礼堂门口。村民们的体检数据实时传输回县人民医院专家的电脑上。

  “不仅是数据的共享,去年3月,卫生院已经成为县人民医院的医共体分院。县里的专家会定期到卫生院坐诊,出门不便的老人在家门口就能看上专家号。”叶挺强说,希望再过段时间,市级、省级医院的医生,也能通过在建的医疗网络系统,实时为村民们解决疑难杂症。

  “老院长们的愿景,正在一步步变成真。”这一刻,叶挺强牵着陈建前和洪清江的手,仿佛勾连起过去和未来。一代人的愿景成为下一代人的现实,新一代人又萌生新的愿景。小康路上,雷峰乡卫生院的故事还在延续。

为了见证和传承小康路上的奋斗精神,浙江日报与浙江省林业局、采访对象共同开展种植小康林活动。图为采访团队与三任院长等合影。 浙江在线 通讯员 蓝建雄 陈潇怡 杨一帆 摄

标签: 雷峰乡;卫生院;院长;医生;浙江;小康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