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6-88106102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台州古民居有啥特点?看一看这座城市悠远的建筑与工匠
2019年04月16日 来源: 台州日报

  杜桥川南旗杆里侍卫府灰雕  陈晨光摄

  杜桥卢家长道地台门  陈晨光 摄

  台州的古民居,分为南北两大流派,南派以五凤楼风格为代表,北派以硬山顶为代表。地处临海东南一隅的杜桥古民居,属于北派风格,其主要特征是硬山顶、二披檐、两边封火墙。封火墙(俗称“灿头”)形式多样,有马头灿、弓张灿、马鞍灿、蝴蝶灿等。

  杜桥清代以前的古民居已不可考,遗存最早的古民居是老牛场的四合院,位于杜桥城区杜东路中段,建于清康熙年间。其他散布杜桥城乡的古民居,都是清代中晚期和民国时期的建筑。有的傍山依水而建,粉墙黛瓦,墙灿上的灰雕施以朱红、石青等矿物质颜料的彩绘,掩映青山绿水之间,美轮美奂;有的建于闹市,闹中取静。

  杜桥古民居比较有名的有溪口开井金家大院、大汾三透李氏民居、大汾玉溪小筑、汇头金继桴故居、川南旗杆里侍卫府、卢家长道地等。土改后,大户人家的高楼大宅被政府没收,有些分给了没有房子的贫农,有些改建做了粮库,有些作了乡村二级政府的驻地。

  过去高楼大宅,拥有者非富即贵,百姓住的都是低矮的堂屋或茅屋(俗称“茅厂”),有的人连茅屋都没有,租住在别人家的房子里。

  房子与人生活息息相关,杜桥当地流传着几则与房子有关的老话。自己盖不起房子,借助或租住他人家里房子的人,会自嘲“上无砖头瓦片,下无地基磉盘”;媒婆给人说媒,如果男方家境殷实,住的是高楼大宅,她会向女方这样介绍男方家境“上卧砖,下地坪”。这句老话,是“高楼大宅”的代名词。

  有一则笑话是,听着好笑,实则心酸。一个姑娘婚后回娘家探亲,左邻右舍出于关心,问她夫家怎么样。她大概是个呆头呆脑的人,随口说道,好,偌大个五颜六色(雕梁画栋)的院子,只有她一家人住。邻居们心里说,人呆福气好,她嫁了户好人家。接着她又说,屋柱很大,而且缠龙,双手都不能合抱,就是大屋里有几十个“大花脸”,不吃、不喝、不睡觉,眼睛圆睁的做戏人,或坐着,或站着,一动不动,夜里叫人有点害怕。此时人们才明白,原来她夫家穷到连茅屋都没有,是住宿在老爷殿里的,她把殿里的老爷(塑像)当作是做戏人。

  本地考中功名的新贵、在外经商的巨商大贾、告老还乡的官宦,都要大兴土木,建筑府第;经济实力强的,建三透九明堂。他们认为如不建高楼大宅,如同锦衣夜行。

  传说,旧时有个大户要建房,木匠师傅闻讯而动,去讨工程做(砖木结构的房子,木匠工程量占大头)。如果能接下这家的工程,小则能做几年,多则能做十几年,往后日子,一家衣食无忧。因此,有好几个带班的木匠师傅来讨工程做,主人家不知哪个木匠技术好,难以取舍。主人家的账房先生是个见多识广的人物,他想了个办法,建议东家邀请这几位带班木匠,带上家伙,第二天到东家家里来,现场做一条板凳。板凳起来用料不多,技术简单,实际上,平淡无奇之中,最显功夫。

  第二天,几位木匠师傅来到主人家,锯子锯,斧头削,刨子刨,各显神通。板凳做好后,账房先生逐一编号,命家丁把它们全放到前门的水塘中。几个小时后,再把凳子从水塘中捞起来,擦干。然后,账房先生要求木匠师傅们把各自做的板凳拆解,有的板凳榫孔全湿,有的榫孔半湿,只有一把板凳的榫孔是干的。榫孔不湿,说明板凳榫卯做得严丝合缝,丝毫没有间隙,技术炉火纯青。主人家于是宣布把建房木工工程交给“榫孔不湿”的木匠师傅做。

  到了主人家选定开工奠基的吉日(俗称“放墙脚”),木匠、石匠、泥工、油漆、木雕、细木等各工种匠人,到主人家指定的宅基地开工,按主人家的要求,地皮的大小来规划施工。

  泥工、木工是工程的主角,由他们放样,一起探讨商定“几分屋水”。屋水亦称“送水”,根据房屋的间数、高度和深度测算。“屋水”有三分、六分、九分等规制,“九分屋水”坡度大,看起来很陡,下大雨屋瓦出水快;“三分屋水”坡度小,平缓,下大雨屋瓦出水慢,雨水容易灌入屋内。

  商定好屋水,木匠把作师傅(带班师傅)开始绘制房屋结构讨照(木工施工图纸)。大户人家建筑宅第,讲穵慢工出细活,不计工本,精益求精。比如,两座差不多大的四合院,一家总用工一万工,另一家用了一万多工,后者就有了向人炫耀资本。

  旧时工钱贵吗?笔者的伯父是杜桥一带有名的泥工。他说自己1945年学艺,每天工钱五枚铜元,师徒同工同酬。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石匠每天工钱一元八角(其中二角是炭火费),泥工、木工、油漆、木雕等工匠是一元六角,篾匠是一元四角,保持二十多年不变。

  从前,主人家建房,都做饭招待匠人。主餐如有石匠同桌,其他工种的师傅都请石匠师傅坐主位(俗称“坐上横头”)。老话说:东除一,西除二;上横头,阁老位。

  请石匠师傅坐主位,是有“根据”的。古代时,有个皇帝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在台州征召了许多建筑匠人。施工时,木匠师傅挑选好一根上好楠木做栋柱,交待徒弟把这根树锯短一尺,师傅走后,徒弟忘记了师傅的交待。师傅忙完别的事回来,发现徒弟未锯短一尺,就自己动手锯了。徒弟不知道师傅已经把树锯短了一尺,待想起来时,又锯掉了一尺。“串驳”好后,木工师傅发现,栋柱短了一尺。把作师傅吓得魂飞魄散!此事,如果被监工发现,上奏皇帝,将祸及九族,并要累及台州其他工匠。

  怎么办?危急之时,同在工地做工的把作石匠灵机一动,建议把所有的“驳柱”都锯短一尺,由他带领石匠班子打造一尺高的或方、或圆、或八角的石头,周边刻上花草虫鱼、飞禽走兽、山水风景、神话人物等装饰,用这些石头垫在屋柱下面,弥补锯短了一尺的屋柱。此提议得到工匠们一致认可。

  宫殿上梁大典的日子,是皇家大事,皇帝必定亲自参加。当时,皇帝看到柱子下面漂亮的石头,龙颜大悦,问监工这些石头,是何人所为?监工说是台州石匠打造的。皇帝又问台州石匠,垫柱脚的石头都有什么叫法。实际上,柱子下面的石头是新发明,在台州柱子下面也没有垫石,只垫一块叫“磉盘”的石板防潮。石匠急中生智,说在台州称柱磉,垫在柱脚下面,坚如磐石,保护万岁江山永固。皇帝听了一高兴,赏赐了台州籍工匠,说今后四六工匠在一起吃饭,石匠坐主位。

  传说这就是柱磉和石匠坐主位的由来,相沿至今。

  杜桥古代的能工巧匠,大部分都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只留下极少数有名有姓可查的。其中,石匠有据可查的是,咸丰年间的金敬林,光绪年间的金增祥、项道虎,民国的项吕明、项兆锡,以及现代的项德福、金吕福、项岳虎、金崇连等。他们均擅长雕刻人物、山水、花卉、走兽。清朝末年至民国期间,较著名的泥工有葛文能、葛文聚、李德元、金良亲等。他们均擅长堆塑。木匠有金守罗、葛寿龙、李祥泉、李克法等。其中,金守罗和葛寿龙为师徒关系,他俩做的八仙桌,堪称一绝——倒一小杯水于桌面中心,散出去的水晕浑圆,可见桌面是多么平整和光滑。当代木匠最有名的是方只满(1930年3月3日-2013年5月20日),小田村人。他多才多艺,木匠、细木、雕花、油漆、纸扎等工种技能,样样精通。他建造七间面的房子“八驳柱”时,不用讨照,施工过程中,随口能报出“驳柱”各部位尺寸,堪称一代木匠宗师。

标签: 木匠;台州;古民居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夏逸凡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