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走在改革前沿的温岭,在谋求一场新的变革。
面朝大海,温岭锚定“两城两湖”战略目标,向湖向海向未来,求索、奋起、再出发。
温岭“两城两湖”之环龙门湖科创带 徐伟杰 摄
上一个40多年,一代又一代的温岭人以敢为天下先的雄心和气魄,谱写出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的时代华章。站在撤县设市30周年新起点,温岭比过去任何时刻都更加渴求人才。
今年,浙江“新春第一会”提出全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高素养劳动者队伍。温岭以“大人才观”统领“三支队伍”建设,制定出台“1+1+7+10+N”工作实施方案,系统推进7大牵引性行动、10大标志性工程和N项创新性工作,树立一线导向、构筑一流生态、建立一体机制,为“两城两湖”精彩蝶变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一线导向
锻造“五事型”干部队伍
上个月梅雨季,温岭上林工业园区比往常更喧闹一些,园区低效用地改造进入签约的关键时刻。在城西街道蹲点历练的温岭中青班学员熟门熟路地敲开企业的门讲解政策,设身处地分析利弊、真心实意解决困难。
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是温岭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干中学、学中干,温岭每年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双招双引”“三大整治”等中心工作一线破难,锻造善谋事、敢担事、干实事、会共事、不出事的“五事型”高素质干部队伍。
有心气,专业,以及强烈的实干精神,是笔者在交谈中对于温岭干部的突出印象。
在招商一线,对于看准的优质项目,温岭干部有一种紧盯不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大溪镇为招引温州大学未来光电团队加盟爱科赛智能科技项目,日夜攻坚为项目量身定制方案,为企业解决高标准厂房,积极争取800万元的科创基金,用真诚和敬业打动对方。
在乡村基层,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因势利导。2022年底,陈啸作为一名选调生,到横峰街道下洋林村任职锻炼。下洋林村的A面,是发达的鞋业,B面则是产业转型的压力。陈啸深入企业和群众,整理了近万字调研材料,在此基础上,谋划推动了系列针对性举措。开办鞋业“直播带货”培训班,挖潜增设百余个停车位……每一天,下洋林都在变得更好。
将“考人”与“考事”深度融合,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温岭树立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鲜明导向,同时深化实施容错免责“白名单”机制。近3年来,温岭组织动员全市1200多名干部集聚攻坚一线;其中,71人获得提拔,420人获得嘉奖或表彰,为6例在工作中敢闯敢干的部门单位干部容错。
“得益于将严管厚爱贯穿队伍建设始终,一批优秀干部得以到更大的舞台发挥自己的才干。”温岭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柯军说,以干部敢为,推动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温岭正全面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一流生态
集聚创新型战略人才
“今年上半年销售额增速超50%。”近日,陆霸机电负责人陈剑利传来喜讯。“关键在于我们的太阳能深井泵扬程突破了1000米,转速能稳定在6000转。”
泵与电机传统赛道面临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局面,陈剑利选择太阳能泵作为新的突破口。“我们并非‘孤独的前行者’,而是频繁去高校沟通请教,不断尝试、不断测试。”陈剑利说,经过4年的攻坚突围,产品精准弥补市场空白,广受好评,销售额从2019年不足1000万元,激增到2023年的1.5亿元。
未来城市间的竞争,拼的就是新质生产力。温岭围绕“两城两湖”战略规划,坚持改造传统产业、壮大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谋划了半导体及控制器、激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十条重点产业链,而源动力则是创新型战略人才。
“以需求为导向,温岭全面实施人才创业项目落地成长全生命周期服务,为人才创业项目提供覆盖‘对接、孵化、成长、成熟’全周期和涵盖‘土地、资金、基金、投融资、人力资源、上市辅导’等全要素的定制化服务。”温岭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主任潘丹介绍。截至目前,落地院士创业项目3个,集聚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8人、省级领军型创业团队1个、台州市“500精英”人才263人。
“追光”成链的精彩故事正在接续书写,温岭已形成以热刺激光、天弘激光等7家企业为龙头的激光产业集群。
“设施农业常缺光,激光植物生长调控灯能很好地给农作物补光,能耗仅为LED补光灯的三十分之一。”吉光光电总经理杨明来说,这是激光第一次应用在农业领域。去年8月,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立军领衔的激光农业技术研究院和吉光光电项目在大溪落地投产,可实现年产系列激光植物生长调控灯20万台套,目前已在18个省100多个基地开展示范应用,普遍增产15%以上,前景广阔。
院士同温岭企业家直面畅谈
若说“激光电子信息”是温岭“抢滩登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那么“生命健康”就是温岭蓄势待发的未来产业。
7月9日,一场视频对话在位于新河镇的“中科院医学所智能医学诊疗研发(台州)中心”进行。工作人员与浙江省肿瘤医院的专家实时连线,讨论人工智能及医学大数据对肝脏介入治疗方面的影响。
研发中心悬挂着“浙江省博士后工作站”牌子,入站博士后14名、博士19人,被当地人戏称为“单位面积含博士量最高”。由中心与武汉库柏特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超声智能扫查机器人已进入临床测试阶段,就落地于不远处的台州市肿瘤医院。
“引进一个高端人才,带来一个创新团队,催生一个新兴产业,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依托‘中科院医学所智能医学诊疗研发(台州)中心’,引进相关产业项目13个,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温岭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程豪介绍。
放大以才引才的“葡萄串效应”,迎来群贤毕至的好光景。某公司借助色谱分析仪器领域国际知名专家的“人才圈”,引进行业国际龙头企业研发总监;在温岭创业的国际顶级电控领域人才周博士有感于当地良好的人才创新创业生态,将牛津大学本硕连读的孩子在毕业后引入温岭。
盛夏,炽烈的不仅是阳光,更有信心。“科创平台提能造峰”行动在开展,人才强磁场在构建。在泵与电机行业,温岭通过扶持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与国内电机、流体学科排名前列的清华大学、江苏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研究院,开展行业技术攻关,直接或间接产生经济效益达8亿元;在机床装备领域,温岭与浙江大学牵头共建浙江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成功实施科研攻关项目13项,并与11家民营企业分别建立联合研究中心,累计集聚院士2名、国家级重点联系专家7名、博士17名、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7个。
温岭市机电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工程师团队
浙江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效果图
一体机制
培养“岭字”企业家和劳动者
谈新产品磁悬浮中央空调,谈构筑蓝海市场的竞争优势,钟佳妤总是能量满格,侃侃而谈,容易让人忽略她是个00后女孩,一位接班才满一年的“企二代”。
这一年,鑫磊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变化不小,技术、管理、理念、团队都进行了升级。“最大的变化,从唯产量论英雄,到创新为王,一年间研发人员扩招了一倍。”钟佳妤坚信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企业家的高度和远见,往往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多高。温岭“版图”内,有上市企业1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46家等。近年来,温岭打造“阳光岭商”品牌,抢抓民营企业“接班潮”,聚焦新生代企业家“传承创新”实施“雏鹰行动”,出台《新生代企业家“岭商薪传”全周期培育方案》,通过规划引领、涵养赋能、传承激励,全面加强高水平新生代企业家队伍建设。
而当地的“新岭商学堂”培育体系、“316”导师培育机制,让新生代企业家“羽翼”更丰满。“温岭老牌企业利欧的董事长在用人管理、数字化系统搭建上都给了我很大帮助。”钟佳妤说。目前,温岭新生代企业家人才库已扩充至800余人。
产业发展如行船,企业家掌舵领航,水手们奋楫向前。水手即高素养劳动者队伍,他们的培养事关产业高质量发展。
课堂在车间。从传统焊工转型,成为焊接机器人的“大脑”,反复“雕琢”只为设计出更匹配、更优化的工艺参数及焊接方案,近期,浙江钱江机器人有限公司焊接工程师王洋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课堂也在乡野。按照“基地+高校”的模式,温岭将课堂搬到田间地头,以各合作社、共富工坊、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等为依托,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农业技术推广平台,定期邀请专家和技术能手到培训中心上课,培育农创客995名、现代“新农人”2190名。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适时。温岭在技术工人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等方面多元发力,例如在教育领域,强化台州第一技师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推进温岭市职业技术学校开展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启动九龙湖核心区块温岭职业学院建设,年均新增技能人才1.3万余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800余人。
温岭“两城两湖”之九龙湖未来科创城 徐伟杰 摄
良禽择木而栖。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上,温岭因才施策、因企制宜,出台“曙光匠才”评价管理办法,破除“四唯”倾向,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主导向,社会化、市场化评价为主标准,以实绩论英雄,逐步营造出“人才不问出处、人人皆可成才”的社会氛围。自2022年首次评定以来,累计认定“曙光匠才”176人,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优待。
(本文图片由温岭市委组织部提供)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