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6-88106102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新闻 > 社会
浙报关注丨让生态优势成为跨越的支点 浙江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路径调查
2021年02月08日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沈晶晶 金春华 肖淙文 于山 杨振华 徐子渊等

编者按:推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是省域一体化的重点所在,也是现代化建设的潜力所在。进入新发展阶段,我省提出要把握新的机遇窗口期,以山区跨越式发展,为全省发展注入新的更大增量,力争到2025年实现生态质量、绿色发展、幸福宜居、区域协调全国领先,建成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形成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增长极,在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率先突破。其中一项任务,就是推动26县建立“美丽+智慧”特色经济体系,成为全国绿色发展先行标杆。山区县如何高水平挖掘利用自身优势,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推动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能否抓住数字变革、消费升级等新机遇“弯道超车”?本报记者深入多地调研,观察浙江山区26县跨越式发展之路。今起推出上、下篇报道,敬请垂注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2月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沈晶晶 金春华 肖淙文 于山 杨振华 徐子渊 通讯员 张黎明 应芳露 丰莉莎 郑晨 汪耘 刘斌 朱敏 叶承慧)它们“天赋异禀”,俊秀的山、清澈的水、独特的人文,构成一道道美丽风景线。它们有时也感叹,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空间狭小,经济总量只能在省里“吊车尾”。

  这一“两面性”,就是浙江山区26县曾经的模样。

  多年来,这些山区县因地制宜推进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积累了农林、文旅、生态工业等特色产业,但也存在潜能释放不足、绿色发展不充分等短板。

  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让青山绿水成为永续增长点?当下,山区县正瞄准绿色发展新方位,推动传统产业迈向中高端,打造生态经济新体系。在高水平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赛道中,卓越的生态优势、产业优势,或将成为它们撬动跨越式发展的支点。

一种眼光看“家底”

立足自身优势

做好“山”字文章

  衢州柯城、衢江,丽水缙云、松阳、遂昌、云和,台州仙居,金华磐安……从浙西到浙南再到浙中,我们走访的山区县方位不同,却拥有一个共同特点——多山,不少地方呈现“九山半水半分田”风貌。

  山,带来独特资源,也一定程度阻碍了发展脚步。而伴随“先天缺陷”的,还有发展思路“举棋不定”带来的“后天不足”。调研中,多位干部告诉记者,这些年某个山区县的发展重心在旅游和工业之间“徘徊”,导致有限土地、资金等要素难以集中“火力”,制约了当地的发展。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秦诗立认为,造成山区县发展思路“举棋不定”、发展潜能难以充分释放的一大原因,是曾对“家底”分析不足,对前景认知不够。“农业是稳定经济社会的‘压舱石’,旅游是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最直接、最有效路径。它们绝不是‘小’产业,更不是‘穷’产业。实际上,经过多年发展,农业和旅游业已经成为山区26县的特色产业,也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优势所在。”秦诗立说。

  路径的选择势必影响发展的速度。眼下,山区26县正面临机遇窗口期。一方面,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正在释放,消费形态也在发生根本性改变,人们对生态、健康、文化等的需求持续快速增长,26县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正前有未有地显现出来。另一方面,长三角一体化、衢丽花园城市群一体化等加速推进,龙丽温高速文泰段、衢宁铁路等先后通车,杭衢高铁、杭温高铁等建设如火如荼,也为26县融入都市圈经济、建成全国绿色发展先行标杆创造了条件。

  抢抓机遇,衢州决定跳出传统城市发展的老路,围绕“四省边际中心城市”的目标,全力打造美丽经济、数字经济发展的“桥头堡”;丽水瞄准“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定位,建设莲青缙市域发展核心带、遂松乡村振兴聚落区、龙庆经典文创聚落区、云景特色风情聚落区等“一带三区”,推动绿色产业迭代升级……

  “传统产业不应被放弃,通过创新赋能、技术赋能、文化赋能等,完全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衢州衢江区副区长方勇胜告诉记者,早在2013年,衢江就将农业定位为主攻方向,尽管产值占全区GDP比重不高,但也打造了家庭农场、放心农业等“金名片”,成为迈向跨越式发展的起点。

  “对山区县来说,发展阶段不可逾越,但发展的台阶可以跨越。聚焦自身优势,挖掘绿色潜能,我们正全力打造康养旅居大花园。”磐安县委书记王志强说,这不是简单的产业转型,而是通过资源利用方式、产业布局模式的全方位变革,实现特色产业向更高能级跃迁。

换一种“玩法”挖资源 

深度开发市场 拓宽发展空间

  在衢江莲花、杜泽、廿里等多个乡镇走访时,记者惊讶于田间地头形形色色的农产品——紧跟潮流的红美人、葡萄柚、白草莓,能成片剥下的燕窝火龙果,糖尿病患者可食用的缓释糖大米……这些立足差异化竞争开发的新品,让农业变得新鲜有趣、活力澎湃。

  过去,衢江人形容当地农业“大而不强,强而不大”:规模较大的柑橘、茭白、竹笋等产品,利润不高,不时出现“价贱伤农”现象;附加值较高的皇姜等,种植却十分零散,规模效益不高。这里的困境,也曾是26县传统产业发展普遍遇到的难题。多样化需求引领消费趋势的当下,差异化竞争成为必然选择。

  农业不断开发新产品、谋求更高效益的同时,旅游业也瞄准新方向、作出新选择。

  聚焦休闲体育产业,打造森林运动小镇,这是柯城走出的个性化路径。短短两年,灵鹫山区域4个乡镇,有汽车运动城、高空极限乐园等5个亿元级项目落地。国际森林汽车穿越大赛、全国森林极限运动会等赛事的举办,吸引了大批运动爱好者。凭借这一产业,柯城年均创造旅游收入近10亿元。

  松阳北部的卯山国家森林公园,一个总投资21亿元、规划用地面积2000亩的康养项目,则被寄予旅游转型的厚望。“相比住宿、餐饮,康养产业能变短暂停留为长期旅居,带动吃喝游乐购一体化发展,是我们高水平挖掘生态、文化优势的重点方向。”松阳县文旅局负责人介绍,他们还推出6条康养主题体验线路,建成10个特色康养综合体。预计到2025年,文旅康养产业占松阳全县GDP比重将超过10%。

  仙居也正通过优化结构,重塑产业形态。当地计划投资400亿元,将原有的神仙居旅游度假区扩容至49.2平方公里,并依据高山、古镇等不同资源,划分神仙居区块和东部温泉区块两个组团,优势互补形成旅游“共同体”。

  行走绿水青山间,记者感受到农林、文旅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气息,它们已拥有了新消费市场、新应用场景、新发展空间。调研中,不少山区县表示,让新品种、新业态持续带来高价值、高效益,还离不开技术赋能、品牌赋能等大招。

  走进衢江莲花镇霞光农场,一栋占地3亩的玻璃大棚充满科技感,火龙果种在地上,草莓养在立架内,葡萄长在空中,网络连接控温、光伏、滴灌、臭氧杀菌等智能设备……负责人陈伟霞说,这一投资150万元建成的大棚,亩均收益预计达10万元以上,相当于普通大棚的3倍。

  面对日益突出的产能过剩现象,占农业产值60%的松阳茶产业,开启品牌化发展之路。其中,“松阳银猴”布局高端定制市场,“松阳香茶”面向中低端市场。2020年,两大品牌实现茶叶总产值16.84亿元,同比增长6.84%。

  不止是农林、文旅产业,记者观察到,江山消防器材、龙游特种纸、松阳不锈钢等26县已具特色的生态工业,也正向高端产业转型,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优位置。

  “衢州特种纸年产值超过百亿元,产量占全国的25%,其中龙游又占据半壁江山,但龙游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只有两家,必须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衢州经信部门相关负责人说。

  这个目标如何实现?“引进来”是一种方式。浙江万邦浆纸集团与德国古楼集团“强强联手”打造全球领先的特种纸制造工厂,这里生产的微孔型涂布热转印纸卖到每吨1.6万元。

  不仅国外企业来了,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也与本地企业合作,以创新赋能、技术赋能助力产业变革。2020年,龙游特种纸生产品种已超过100个,其中水松原纸、装饰原纸的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40%和65%以上。

  通过充分挖掘优势,深度开发市场,传统产业正在迸发活力。这也让26县确信,山区的优势产业可以成为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支点。

一种思路做产业

延伸产业链条 打造新兴业态

  优势产业变高端产业,意味着能在风云变幻的市场中拥有更大话语权、获取更多附加值。

  磐安中药材闻名遐迩。白术、元胡、浙贝母等种植面积达7.49万亩,产量占全国市场近一半,年均产值近6亿元。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交通受阻妨碍批发零售,销路受限又影响农户种植,特色产业的抗风险能力面临考验。

  “高质量绿色发展,需要更多创新思维、更多改革突破,比如,把中药材种植与加工、仓储、物流连接起来,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把中医药与文化、旅游、康养结合起来,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王志强说。

  一年来,磐安接连实施21个中药材项目,建成“共享加工车间” “共享仓库”“共享冷库”、药业药材检测中心,打造了大盘山药用植物园、非遗展馆等,着力构建一条研发、种植、加工、仓储、销售、服务全产业链。据估算,到2025年,这一中药材产业链将创造200亿元总产值。

  产业链条过短、关键环节缺失等问题,是山区优势产业的普遍问题。面向新发展阶段,补链强链需求更为迫切,26县动作频频。

  即使在冬季,浙江聚仙庄饮品公司仍是一派火热景象。冷鲜杨梅变成原汁、干红、果醋、冰激凌,杨梅渣可制作花青素胶囊、食品添加剂,杨梅核加工成杨梅子油,废弃的青杨梅也能再利用制成香精,生动演绎了“卖一季到卖全年”之变。在仙居全县,像这样的杨梅深加工企业已有19家,衍生产品类型30余种,年加工转化能力近4万吨。2020年,仙居杨梅全产业链实现产值20亿元,同比增长18%。

  凭借科学的链条、紧密的协作,破解产品滞销、库存积压等问题,让产业链的安全与效率有了充分保障。这是传统产业跳出资源依赖模式、迈向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特征。

  行走衢江城乡,杜泽万亩水生蔬菜基地、富里万亩果蔬基地、莲花万亩现代化农业园,蔚为壮观。去年8月,生鲜新零售企业“盒马鲜生”的到来,更让连绵的土地充满想象。每天,网络订单数据汇总传达,时鲜萝卜、青菜采摘后送入加工配送中心,通过冷链车分秒必争运往上海、杭州等城市。“这一流程,改变了粗放的种植、销售模式,让生产更精准,链条更完善,产业更高效。”衢江农业农村局局长杜卫荣说,今年,他们还计划打造食用笋、皇姜等5个订单式园区。

  一路寻访,记者看到数字农业、物流仓储等新兴业态,从传统产业中裂变出来,还构建起分工、协作、融合新机制,拥有了现代化产业集群的雏形,为山区跨越式发展注入动能。

  “我们将继续发挥现有优势,增强对市场、资本、人才等要素的吸引力,同时系统推进创新赋能、数字赋能,深入挖掘创新比较优势。”对于未来,衢州市相关负责人充满期冀。

  而这,也正是山区26县的共同期待。


标签: 产业;绿色发展;特色产业;生态优势;产业链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