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龙头。
杭州,这个“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数字经济连续21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让“数字”成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成为疫情冲击下经济实现“V型”反转的重要支撑。
站在数字经济发展的风口,台州如何牢牢把握这一历史性机遇和重要窗口期,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为经济增长赋能、构建起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10月19日-21日,台报全媒体采访团赴杭州采访,探寻数字经济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的思考和启示。
实地考察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经济转型
“您好!我是波波。您可以问我新冠肺炎疫情动态、发热定点门诊、防护知识……”波波只是杭州实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一名“数字员工”,通过大数据支撑和数字模拟训练,与人工客服相媲美,为抗疫节省了大量人工成本。
这家公司位于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是杭州数字产业化大潮下的一朵浪花。集聚了100多名来自各大互联网公司的精兵强将,占到全体员工8成以上,“数字是未来的产业方向,我们要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为全社会贡献100万个‘数字员工’。”公司CEO孙林君说。
“菜鸟”无人驾驶小巴,遇行人自动绕行
数字解放人力,在这座人工智能小镇里,机器人客服、机器人前台、无人驾驶汽车……一系列的数字黑科技随处可见。
余杭为杭州未来科技城这一“双创”主战场制定了发展“大计”——全面启动以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为重点的南湖科学中心建设,加快实施中国(杭州)5G创新园等项目,着力打造高质量发展大平台。不同产业导向的产业园区和特色小镇正在未来科技城相继崛起。去年5月28日,位于未来科技城核心区的中国(杭州)5G创新园一口气迎来首批32个重大项目进驻。这是全省5G产业链项目首次大规模落地。
杭州未来科技城外景
大平台铸就大梦想。借助数字经济独特的优势,杭州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用数字赋能传统制造业智能升级。在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阿里巴巴推出的新制造一号工程“犀牛智造”揭开面纱。这座数字化工厂将为中小服装商家提供智能化柔性制造平台,实现100件起订、7天交货。高度数字化的犀牛工厂能够承接更多个性化、小规模的订单,同时又可以保持低成本和高效率。
坚持数字经济和制造业两手抓,杭州前三季度交出了一份表现“抢眼”的成绩单: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115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2%。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2952亿元,增长11.5%,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个百分点,占GDP的25.5%。
权威访谈
杭州数字经济何以“立潮头”
以前,杭州的象征是西湖,引得无数文人墨客吟咏兴叹;而今,数字经济成为杭州的“柱”和“梁”,体现着这座城市发展的“高度”。
人均GDP约7.13万元,高出全国同期水平一倍(2020年上半年统计数据);国际级软件名城,全国云计算之城……杭州加“数”前行,蹄疾步稳。
杭州未来科技城河景
“一号工程”与杭州模式
“数字经济是杭州发展的主路径、主引擎、主抓手。”杭州市经信局副局长杨晓勇在接受采访时说,随着数字经济应用与普及,其活动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海量数据。这些数字既是城市的轨迹,也是宝贵的生产要素。
2014年7月,杭州推出了“一号工程”,核心内容是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并制定全国首部《智慧经济促进条例》,之后,又出台《杭州市全面推进“三化融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行动计划(2018-2022年)》,吹响“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冲锋号。杭州持续深化“一号工程”,把核心产业分为十二大产业,同时提炼出六大产业中心,即电子商务、云计算和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金融、智慧金融以及数字内容。
2019年杭州数栖大会,开启数据中台元年
从“天堂硅谷”到“一号工程”,再到吹响打造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号角;从“电子商务之都”,到“移动支付之城”,再到“全国首批5G试点城市”……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植入“数字化基因”的杭州干在实处,勇立潮头,不断提升发展格局和创新能力。
实践证明,这项转型极具前瞻性,今年上半年,杭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310亿元,同比增长11.3%;增加值达到1833亿元,同比增长10.5%,占全市GDP比重24.8%,在逆周期中跑出加速度。
数字赋能,双擎发力
产业数字化转型,既是做大做强数字经济的巨大空间,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机器换人”“工业互联网”“企业上云”等行动的基础上,杭州推进“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融合示范,数字化转型步伐明显加快。
炬华科技智能表自动化包装线
娃哈哈集团是杭州制造业的代表,在拥抱数字技术后,成立了一家智能机器人公司,为企业生产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赋能。
“这样的案例在杭州数不胜数。”杨晓勇说,龙头企业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共同成为杭州“一号工程”生产力的转化者。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数字经济,正打破传统的供需公式,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协同的新生态,助推高质量发展。
杭州未来科技城概览
从孵化器、众创空间、特色小镇,到“两廊两带”、大湾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杭州加快打造“功能错位、整体协同、联动发展”的产业数字化全域发展格局——
梦想小镇一景
梦想小镇、云栖小镇、杭州湾信息港、杭州医药港等创新小镇,成为产城融合的典范;之江实验室、良渚实验室、西湖实验室、湖畔实验室横空出世,为打造“互联网+”、生命健康、新材料世界科创高地提供坚实保障;云栖大会、世界工业设计大会、云创大会、全球区块链峰会等数字经济展会活动已成为行业风向标。
台州启示
发展数字经济,台州需要做什么?
发展数字经济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谁能在发展数字经济上占据制高点,谁就能掌握先机、赢得优势。台州如何“取经”杭州,抢抓数字经济时间窗口,向排头兵看齐?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台州要坚持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聚焦数字经济“211”目标,实施产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努力将台州打造成为全国数字经济赋能转型示范区。
我们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台州数字基础设施支撑不足、制造领域的融合应用深度还不够等问题,制约了我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杭州数字经济的成功经验或许无法完全复制,但个中做法依然值得我们借鉴。
拥抱数字创新
破解生态制约之痛
数字经济是一种创新型经济与开放型经济高度统一的新兴经济,纵观阿里巴巴等杭州企业的成功,其成长都绕不开积极拥抱尚处于萌芽阶段的数字经济。
目前,我市数字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人才招引难度较大、创新存在短板、财政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等问题。面对严峻形势,我市必须进一步强弱项、补短板,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时间窗口,出台我市产业数字化转型具体行动计划,深化小微金改,强化金融支持,统筹推进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和传统产业深度融合。
“数字经济是一种新兴事物,有人选择积极拥抱,有人选择观望。”在杨晓勇看来,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企业要有“眼光”,而且顶层设计精准的产业发展战略眼光也要“独到”。杭州在完善“一号工程”制度环境方面,建成了统计、考核、法律、人才、政策等5大制度保障体系;率全国之先建立信息经济12大产业分类统计体系;率先制定实施地方性法规《杭州市智慧经济促进条例》;重磅出台了人才新政27条……“你负责茁壮成长,我负责阳光雨露。”这句话在杭州未来科技城深入人心,也是现实写照。
抢占数字红利
夯实先进制造之基
数字经济是在激烈的区域竞争格局中实现突围、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的必要途径。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进入价值创造环节,不仅推动土地、资本、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共享,更实现了全新的价值创造,带来经济社会各领域全要素率的提升。
台州工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产业层次相对偏低,部分工厂信息化程度处于较低水准。台州必须在工业基础上下功夫,积极提升企业发展层级,使台州制造业融入数字经济发展大潮。特别是以台州工业互联网平台等省级工业互联网创建平台为基础,结合我市产业特色,实现七大千亿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全覆盖。
台州在交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方面的劣势,导致在产业链分工的研发、设计等环节缺乏资源禀赋,我们在补短板的同时,需要做强应用和生产环节的智能制造。要主动对接上海、杭州等长三角大城市,做好半导体、集成电路等产业转移的承接工作,大力发展数字工厂、数字车间。
培育数字人才
形成集群优势
在走访过程中,不少企业家、行业从业人员和政府工作人员都提到这样一个事实:即便在杭州这个“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数字人才依然短缺。主要表现在:一是顶尖数字人才供不应求;二是具备数字技术与行业经验的跨界人才供不应求;三是初级数字人才培养短缺。
对台州而言,积极宣传解读支持数字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帮助全市上下全方位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不断提高我市数字经济综合实力,加快形成未来发展的新优势。未来不仅要由外引进数字专业人才,还要立足本地实际,培养本土人才。发挥台州民营经济学院作用,开展与阿里云大学等开展合作。只有不断形成人才集群优势,才能让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在融合中迸发强劲创新动力,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