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6-88106102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新闻 > 社会
观察土壤、大棚育秧……记者体验温岭早稻备耕 不误田间一季春
2020年03月30日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赵静 陈久忍 剪辑 叶剑锋 策划 刘伟


  农技专家查看秧苗长势。记者 陈久忍 摄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3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赵静 陈久忍 剪辑 叶剑锋 策划 刘伟)地处温黄平原,一直以工业强市闻名于外的温岭市,也是台州主要产粮区,今年全市早稻面积11.24万亩,约占全台州45%左右。春耕时节,田间农人忙。眼瞅着齐整整、绿油油的秧苗蹿上来,农民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日前,我们跟着科技特派员和农技专家,奔赴大溪、泽国、箬横3个乡镇,将科技力量输送到温岭早稻春耕现场。

科技专家援春耕

  雨后的箬横镇东浦农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清新的味道,一大片翻耕过的空旷田地延伸到山脚下。没有寒暄,温岭市农技推广总站站长王宏辉、温岭市科技特派员江立斌一行同种粮大户朱国聪直奔田头。

  江立斌边走边给我们介绍:“这里采用了西兰花和早稻连种模式,早稻不用育秧,直播栽培,这一季早稻收获了,还要一个月才能种植西蓝花。”截至目前,箬横、滨海、松门等镇的5万余亩冬菜早稻轮作地块已完成翻耕。

  黄土地上点缀着零星绿意,一脚踩下去,土地松软得往下陷。我们用手一扒拉,挖出一大把西兰花的根。“西兰花球割掉了,根茎留在土里充分腐烂化作有机肥。”朱国聪笑着说,这就是连种的好处之一,加上西兰花种植的肥料残留,能节省早稻种植60%的肥料。

  农技专家(右)查看秧苗长势。记者 陈久忍 摄

  仓库里停着旋耕机等一溜儿“铁疙瘩”,社员王杏峰正操作着电焊枪修理平土机,一阵火花四射,“我们有1000多亩地要直播水稻,估计4月10日开始。在这之前要对土地灌水、再次翻耕,把田地整平,现在要抓紧时间将农机维修调试好。”

  “种子怎么样了?有条件要拿出来晒一晒,晒了发芽率更高,整齐度更好。”江立斌拉着朱国聪问起来。朱国聪连连点头,“好着呢,种子储藏在仓库里,今天上午下了雨,不敢晒,明天再看。”

  去年由于台风影响,大部分早稻种植户留种少,今年受疫情影响,早稻种子销售启动晚。2月26日,温岭种子管理站站长王驰一天连续打了300多个种植户的电话,排摸了解情况。朱国聪接到电话,赶紧把需求报上去。3月10日,两辆大货车拉来1万公斤种子,朱国聪放了心。

  “温岭储备商品早稻种子14万公斤,储备早稻应急种子15万公斤,种子、农资供应都比较充分,为春耕备耕备足了‘粮草’。”王宏辉说。

  仓库门口摆着两台形似“自动饮料机”的机器,我们凑上去看。“那是催芽机,播前除了晒种、浸种,还要适温催芽。农业学问大着呢!”朱国聪说,科技改变了农民田头劳作的传统栽培技术,也使得沿用了数千年的选种、浸种、拌种、育秧、插秧等程序变得简单、轻松。

机器换人促增收

  赶到位于泽国镇茶屿村的温岭市繁顺农机专业合作社时,已时近中午,合作社负责人陈冬友正摇动手柄,卷起四周的棚布,给秧苗通气。秧苗对气温变化很敏感,育秧棚里的气温,必须保持在25℃到30℃。

  “年轻人,你们来试试。”我们从陈冬友手中接过手柄,摇动起来。手柄一米多长,控制着7个育秧大棚的通风口。我们费力摇了近50圈,才将篷布卷起一半。“这是合作社里为数不多需要人力干的活了。”温岭市农机总站副站长梁剑冰看着我们吃力的样子,笑着说,“走,进去看看。”

  这个育秧大棚和之前看到的不太一样,只见大棚顶部垂下一个个喷头,这是为秧苗浇水的自动喷淋系统。秧地中间,也没有排水沟,而是做了一个轨道,用于运送秧盘。秧盘也不一样,上面打了一排排小孔,每个小孔里都有三到五颗种子。

  合作社社员修理农机。记者 陈久忍 摄

  “这是钵苗秧盘,与钵苗育秧流水线和钵苗插秧机配套。插秧时,插秧机将一棵棵秧苗推出来,秧苗带土,不伤根,这样能提高秧苗素质。” 梁剑冰揭起一个秧盘,给我们看秧盘的底部,原来一个个小孔都是一个个迷你盆栽。

  2017年,温岭率先在全省推广使用钵苗机插技术。“应用这项技术,秧苗可以做到带土无伤害移栽,当天就能返青,提高稻谷产量,仅晚稻产量每亩可以提高50公斤到75公斤。”江立斌报出一个数据。

  “我们合作社的机械化率已经达到90%以上,从育秧、播种、施肥到收割、烘干,全部进行机械化操作。合作社1000亩地,只需要6名工人。”陈冬友在一旁插话道,“疫情导致人工紧缺,用人成本提高,但对我们来说,基本没有影响。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他带着我们来到合作社的农机仓库,只见碎土机、钵苗插秧机、无人机等几十台设备,摆满了大半个仓库。几台10多米高的稻谷烘干机,看起来最为震撼,每台一次能烘干12吨稻谷。

  梁剑冰对这些设备也很熟悉。几天前,他就来过合作社,对钵苗育秧流水线等设备进行调试,重点查看了流水线运行的顺畅度、播种的均匀度,以及床土颗粒的细腻度等方面情况。当天,他又和陈冬友约好,4月初再过来,帮助合作社调试钵苗插秧机等设备。

  近年来,温岭加快实施机器换人,不断推动农业机械化、产业化发展。目前,温岭市耕作拖拉机、插秧机、植保机等千余台农机装备正逐步完成检修,陆续投入到春耕生产中。

惠农政策到田头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大溪镇方山村。温岭市民联富粮食专业合作社毗邻公路,育秧大棚里,几位农人正穿着雨靴、戴着手套将一个个秧盘紧挨着摆好。

  “这几个育秧大棚采用注水漫灌的方式浇水,每两三天灌水一次,地面得足够平整,才能让所有秧苗都得到滋润。秧苗灌不到水,会影响生长,有时还要洒水补浇。”江立斌说。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体验摆秧盘。记者 赵静 摄

  农人们忙活了一上午,秧盘如块块拼图整齐排列。我们也上手一试。地面滑溜溜的,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滑倒。秧盘看起来薄,一提大约有七八斤重,搬起来倒不怎么费力,只是腰要一直弯着。遇到有土块隆起,便拿起铲子铲掉一些,凹陷处得填平。大棚里闷热,不多时便出了汗。“别看活简单,一个大棚需要3个人花1天才能摆好。”合作社负责人林日伟说,受疫情影响,今年人工比往年贵了,一个人一天涨了20元,“我们也购入了钵苗育秧设备,逐步建设大棚喷淋系统,‘科技+农业’是大势所趋。”

  民联富粮食专业合作社共有早稻田2000亩,育秧棚20个。农技专家们每个大棚都进去看看,五六天前进棚的秧苗已冒出了绿油油的嫩芽,长势不错。“秧苗生长期28天到35天,种下去三四天后就会破土,等长出3片叶子,差不多10厘米高,就可以插秧了。”王宏辉不时蹲下去,捻捻秧盘里的黄土,感受湿润度。

  春耕以来,原野上处处都有农技专家们的身影,省市县三级共有150余名科技特派员活跃在台州各地。温岭市农业农村和水利局成立了17支服务队,奔赴田间地头送技术、送帮扶、送政策。截至目前,共计联村21场次、联企59场次、联基地122场次。

  除了科技力量,农民们还收到了最新的惠农政策。说起今年温岭种植粮油补贴力度将提高,林日伟抢答:“当季种植早稻面积50亩以上的规模生产主体,给予每亩200元补贴,晚稻面积50亩以上的,给予连作晚稻每亩300元,相比去年每亩补贴分别提高了40元和50元。虽然正式文件还没看到,但我们都知道了,3月7日就接到电话通知了。月底中央农业补贴也要到账了。”

标签: 秧苗;农技专家;育秧;温岭市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