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6-88106102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新闻 > 民生
台州相册|40年,时代召唤中的三门蜕变
2019年01月03日 来源: 浙江在线 编辑 杨群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地标,而每个时代,城市的地标又不尽相同。它们各自承载着一代人的回忆,也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发展。

  台州有着9000年历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伴随着改革开放,台州悄然焕发新生,台州及九个县市区的城市地标,也在这40年间迭代更新,有些已经消失远去,有些依然坚守。

  改革开放40周年,魅力台州将推出10篇文章,以地标建筑变化,记录城市变迁。

三门地标

40变迁

  在时针永不停息地转动中,历史浩浩荡荡地前行。

  40年,沧海变桑田;

  40年,高楼平地起;

  40年,风雨改革路。

  三门县城市建设、工业、农业、交通、文化、教育等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幕幕华丽的蜕变,成就了如今的幸福生活。

01

县城全景

  八九十年代县城全景

  40年前,三门县城只有城东、城西、城北、蒋家等几个村,现如今的中心花坛、三门广播电视台等地都还是一片稻田。

  西区大道     陈兴长 摄

  大湖塘

  21世纪以来,“东拓西扩”战略实施,“石羊溪时代”推向“珠游溪时代”,三门县城的改造进入“大刀阔斧”的阶段。

  40年里,三门高楼大厦从无到有。县城框架逐渐拉大,近十年来,县城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2平方公里拓展到17.8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提升到57.7%。

02

人民路

  1970年代县商业局宿舍后之县招待所旧址

  (今人民路)

  1979年以后,三门县城几条主要道路两旁的建筑开始建设,1985年至1986年,人民路建起新华书店、财税局等建筑,海游街的教育局、电影院、灯光球场也在80年代建成。

  现在的人民路

03

县政府

  三门县老县府大院

  一首首波澜壮阔的改革诗篇,在这座大院里书写。一届届县委县政府,一代代党员干部们为如今的三门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今的三门县政府全景  陈兴长 摄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40年后的今天,三门站在新时代的起跑线上,紧抓发展新机遇,拥抱大湾区建设,做好“山、海、水”的文章,势将在改革的新征程里,留下一幅浓墨重彩的三门画卷。

04

菜市场

  上世纪90年代的菜市场

  城市建设的巨大变化,在三门人民心中,最直观的感受,是生活上的改变。

  如今的综合性市场

  曾经三门靠海吃海,能够裹腹的食材选择少之又少,但现在,饭桌上的菜品越来越丰富,除了琳琅满目的海鲜,蔬菜、肉类更是应有尽有。

05

县医院

  三门医院旧貌

  1941年,三门县卫生院成立,当时只能办理门诊医疗,大部分工作还是卫生行政、防疫等。

  时局动荡,发展落后,4名医护人员撑起了一座县卫生院,先后搬到过关帝庙、天妃宫作为临时院舍和病房。

  2018年,三门县人民医院

  1956年,三门县人民医院成立。历经60—80年代的平稳发展,借助90年代改革春风,县医院迅猛崛起。

  2004年,15层综合大楼竣工,彻底改变三门人民的就医面貌。

  至此之后,三门的医疗事业发展步上了快车道,建立了台州市最早的县域医疗资源共享系统。

  2013年,县人民医院更是成为浙大一院三门湾分院,成为了三门县群众“家门口的浙一医院”。

06

隧道

  以前的海游隧道

  1985年,开建三门县第一个隧道——海游隧道,1986年底建成,三门从此结束了翻山越岭的时代。

  90年代,头岙岭隧道

  近年,头岙岭隧道

  时光飞逝,藤蔓爬满了原本光秃秃的隧道外壁,迎来送往一辆辆从健跳往返县城的车辆。

  从这条隧道穿梭而过,飞驰的是汽车,连接的是希望。

07

桥梁

  70年代的简易竹桥

  2001年,健跳大桥

  2001年,“华东第一跨”健跳大桥建成通车,天堑变通途。

  2018年,健跳大桥

  有市民回忆,1998年在县城求学,从小雄镇(现合并到浦坝港镇)到县城,只能搭乘轮渡或车渡。早上四五点就要起床,跋山涉水两个小时才能到校。

  如果不渡河而过,就只能走盘山公路,绕道横渡镇、亭旁镇,耗费的时间更长。

  自从健跳大桥通车后,开车只要1个小时到县城,再也不用踩着时间点去赶轮渡班次。

08

六横线公路

  曾经的县道六横线公路

  改革开放初期,三门公路是清一色的砂石路面,砂石不均,一高一低地厉害,养路工人只能用扫把来把路扫平,累不说,还每次都是尘土飞扬。

  在三门公路段工作42年之久的老段长张余正把当时的公路比作了“搓板路”。当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马、驴拖着匀砂器往前赶,以此把路拖平。“这马还是部队看到我们养路工人太辛苦,特地赠送给公路段的呢。”

  现在的县道六横线公路

  1981年,三门县迎来了历史性突破:第一段沥青公路——长8公里的104国道段铺筑而成!

  后来,随着台州市首个沥青拌和场落户三门,绵延的沥青公路已是三门交通的标配。

09

沥青拌和场

  1986年,三门首个沥青拌和场

  1990年,移动式拌合楼

  2012年,西筑3000型沥青拌合楼

  以前,做沥青路面都是人工拌和,一个夏天,二三十个工人顶着炎炎烈日,只能铺2公里的沥青路面。现在,有了现代化的拌和设备,不到10人的施工队伍一个夏天就能铺出30多公里的沥青路。

  如今,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来之不易。

10

动车站

  在建中的三门动车站

  2005年10月,甬台温铁路三门段动工建设,并于2009年建成通车,三门从此进入“铁路时代”。

  现在的三门动车站

  三门往来宁波、温州、福州之间的运输距离大大缩短,城市形象更加现代,地方经济得到跨越发展。

11

三变科技

  七八十年代三变旧厂房

  回首过去40年,三门县工业经济栉风沐雨,一路爬坡过坎,在探索中不断调整方向,在变革中砥砺奋进、铿锵前行,逐渐发展壮大。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三变集团。

  三变集团前身是三门变压器厂,创建于1968年10月,是国家重点生产大中型变压器的股份制企业,国家大型企业和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1997年的三变集团

  顺应时代发展,企业改革迫在眉睫。2001年,三变集团着手股份制改革,12月24日,浙江三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

  如今的三变科技

  2007年,三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为三门县第一家上市企业。

12

蛇蟠岛

  蛇蟠岛旧照

  2006年的蛇蟠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行。素有“千洞岛”美誉的蛇蟠岛,借助姿态各异的1300多个奇异洞穴,大力发展海岛旅游经济,成为了三门的生态金名片。

13

核电站

  上世纪80年代健跳猫头山(核电站)

  现在的核电站

14

亭旁起义纪念碑

  上世纪90年代 亭旁起义纪念碑

  巍巍山巅伫立着的亭旁起义纪念碑,建于1988年5月。纪念碑底座由黑色大理石砌成,碑身由灰黑色大理石贴面, 碑面镌刻有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题写的“亭旁起义纪念碑”七个红色大字,碑座上刻有介绍亭旁起义的简文。

  2018年 亭旁起义纪念碑

  2013年以来,三门县委、县政府投资约700余万元,对亭旁起义纪念碑再次进行了全面修缮。

15

农耕地

  70年代三门县水稻播种后的农耕地

  即使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但三门对农业发展的追求并没有止步,以“旅游+”、“生态+”、“互联网+”等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令当地新农村建设既接地气又有朝气。

  如今的三门农耕地布局   韩建明 摄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海山仙子国,多彩三门湾,追梦四十载,感恩来时路,鼓足干劲再出发,伸出双手再圆梦,让我们期待明天会更好。

  图片来源三门县委宣传部、三门公路、三门县传媒中心等

标签: 三门县;隧道;三变科技;地标;人民路;横线;大桥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