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屿岛比披山岛更近一点,同样是从大鹿岛风景区栈台出发,二十分钟就可以抵达洋屿岛,不用受“舟车劳顿”之苦。
今年47岁的江彩琴已经在这条航线上跑了两年,她十几岁就去了洋屿岛,后来也一直在岛上学补网,等到了年纪就嫁在了洋屿,一过就是30年,就算后来洋屿岛上的住户大规模搬迁,江彩琴也没有离开。
搭乘这条航线的人不多,除了岛上的居民就是前去野营的游客,6元一人的船票也赚不了几个钱,如果是包船,就要两三百一次。在跑航线之前,江彩琴她和丈夫就在岛上办了一家简单的农家乐,供上岛采风的游客食宿。(电话:13656566302)
洋屿岛也叫“羊屿岛”,面积只有0.57k㎡,最高点鸡公头山海拔也只有107.5米。在很久以前,福建沿海渔民出海捕鱼经过这里的时候,经常会把船开到岛上暂住,偶尔还会将家里的羊群载来,放养在岛上。由于不知道岛屿的名字,渔民就称其为“羊屿岛”。后来,随着岛屿优美的风景让越来越多的游人慕名而来,渔民不在岛上放羊,“羊”字就被加上了三点水,沿用至今。
洋屿岛民风淳朴,充满渔家风情,我们上岛的第一站就是远近闻名的彩石滩。看似一个狭长的尖角处,却是风口浪尖,特别是台风或大潮时期,这里就掀起巨浪,击打着两边的山岩,长年累月,山岩的表层已被清洗地光滑无比。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各具特色,尤以红色居多,色彩鲜艳,分外惹人喜爱,故彩石滩又名红石滩。
彩石滩的形成和当地的环境关系甚大,它处在激流涌动的尖角处,在海浪长年累月的冲刷下,一块块岩石被磨得光滑如玉,周围由彩色岩体构成的山脉,也在经历着海浪长期的冲刷,最后形成了彩石滩奇特的美景。
彩石滩附近是废弃的制冰厂,还有几栋早已被废弃的旧楼,屋檐和墙壁上都爬满了青苔。我们转了半天,只看到一户人家在这片海岸居住,其貌不扬的二层小屋建在制冰厂后头,门开着,里头偶尔传来几声电视机的声音,听得不是很真切,却为这座小岛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气息。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洋屿岛渔业很是发达,成为了玉环最先富起来的一个地方。现如今,岛在楼在,人却不多了。取而代之的是漫山遍野的葛藤,密密麻麻爬满山头,那些没人打理的废楼,自然也被葛藤占了地盘。
岛上除了葛藤,还长了成片的芦苇,点缀在漫山的碧绿之下,显得生机勃勃。谁都没有想到,这座荒败的小岛,在经过多年的自然侵蚀后,又焕发了新生。这景色即使跟舟山网络爆红的“绿野仙踪”——后头湾村比起来也毫不逊色。
从彩石滩到另一边的居民区走小路只要十来分钟,从前这条小路还算宽敞,自从岛上居民搬走后,走的人越来越少,路自然也越来越窄。
洋屿岛上的民居建筑是依山临海而建的,房屋层层递进、规范整齐、风格简约,至今仍然保持着原有的风貌。这些建筑大多为单层或两层结构,墙体多为毛石垒砌而成,坚固厚实,顶上多由小青瓦铺砌而成,小青瓦被石块整齐地压住(避免台风吹掉瓦片),是典型的海岛特色建筑。在洋屿岛上,这样的石屋建筑多达一百多座,极具规模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被人们称作“海上布达拉宫”。
我们上岛那天不凑巧遇到了暴雨,只好躲在一处废弃的屋檐下,据江彩琴说,这座岛上还有十几户人家,不过大部分都不住在岛上,只在过年期间回一次岛。
曾经洋屿岛的居民有近2000人,他们以海洋捕捞和水产品加工为业,最鼎盛的时期,村里有90多条渔船,两个水产冷冻厂。和其他小渔村一样,岛上的村民将鱼虾经曝晒、腌制加工后,整车运到外埠销售,赚取生活费。如今,这样的繁华再也不见踪影,渔业生产的不景气,让岛上大量的渔民外流或外出务工。
洋屿岛的特殊还在于它的地理位置,它是东海前哨的阵地,对沿海大陆起着缓冲大浪的作用。历史上的洋屿岛是海上一个坚实的海防堡垒,也是兵家必争之地。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岛上至今还保留着解放军当年亲手修建的三道防线、战壕和运送、储存弹药的两条隧道,以及他们用过的水井,还有一门火炮(现陈列在温州江心屿革命纪念馆)等,有着浓厚的人文历史底蕴。
坐船缓缓驶离洋屿岛,远望岛上那层层叠叠依山而建的古朴民房和一些现代的楼房,仿佛依稀看到了洋屿岛的前世与今生。
褪去繁华的洋屿岛保存了它最古朴的民居,最奇特的彩石滩,如今已成为艺术家寻找灵感、完成创作的地方……
时光荏苒,涛声依旧,岛上那醒目的灯塔,将继续照亮洋屿岛的未来。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