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环抱,绿水逶迤,走进三门县横渡镇岩下潘村,村口石碑上的“潘家小镇”四个大字赫然醒目。
曾经,这里是一个人口离散、凋敝破败、一穷二白的“空心村”,集体经济为零。“生态好了,村庄美了,金山银山就来了。”岩下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潘礼毅说,“每到周末,游客住宿订单爆满。现在,村集体经济破百万,旅游综合收入超5000万元。”
从“空心”到“振兴”,这个77户、204人的小村庄,因何发生美丽蜕变?
源起“千万工程”
这几天,潘礼太天天岩下潘村、县城两边跑。
“‘中国冲锋衣产业名城’称号要争取下来,还要回村参加讨论会,商量未来村庄发展。”身兼三门冲锋衣协会会长、岩下潘村曾经的党支部书记潘礼太虽然忙,却乐在其中,“现在县城到村里开车不到一小时,不像二十年前,一天只有一班车,还得一路颠簸很久。”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岩下潘村,是个远近闻名的“空心村”,人口离散、凋敝破败,村集体经济为零。
2003年,浙江省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政策一出,如一股春风,吹醒了这个沉睡的小山村,也吹进了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潘礼太的心坎里:村庄改变的机会来了!
“那时村里没钱,刚当村干部,也不知道怎么发展。听说省里在搞美丽乡村,有一定的补助。”时任村委会主任潘礼伟说。
潘礼太和潘礼伟,带着新一届村“两委”干部,开始跑县里 、跑镇里要项目、要资金。
村内道路破败,露天粪坑苍蝇满天飞。潘礼伟申请来十万元项目补助款。村路变宽了,三四十个露天粪坑也不见了。
村办公楼破旧,村务难以开展。潘礼太积极争取来3.5万元补助资金。在村民的捐款捐物下,三间两层的村办公楼落成。
村“两委”干劲十足,村庄也渐渐有了新模样。然而,七八十间年久失修的老房子成了大家的“心病”。
眼看周边一个个村庄旧貌换新颜,村“两委”急了。“村里有三十年没有建新房了。”潘礼太说,村民们反映“再这么下去,祖辈生活的村庄就要在我们这辈人手上消失了”。
此时,正在编制的《横渡镇城镇总体规划》,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村“两委”商议决定:拆旧建新、改造农房。
潘礼太带着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边向县、镇里争取扶贫资金,一边带着“拆迁协议”,赶赴三门县城、椒江和宁波等地,做在外村民们的思想工作。2009年底,95%村民签字同意拆迁。2010年2月,潘礼太带头推倒自家5间二层木头房,其他村“两委”纷纷跟进,第一期100多间老房被夷为平地,127万元的专项扶贫资金随后到账。
房子拆了,可回来建房的村民不到六成。怎么办?12名党员干部带头,领着10户群众按下建房红手印。2012年夏天,第一批22幢农家别墅主体完工。
“没有产业,即便有漂亮的房子,也留不住村民外出的心。”时任村党支部书记潘健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村里的绿水青山,发展农家乐,帮村民闯出一条致富路。潘健以个人名义筹资20万元,每户2万元奖励农家乐经营。就这样,9户家庭干了起来。
2013年4月8日,借首届三门(横渡)乡村旅游节的东风,岩下潘村以“潘家小镇”的雅号开门迎客,当天游客突破1万人,当月户均收入过万。年底,不少村民抢着回来建第二期。第二年,创办农家乐村民达19户,农家乐户均收入超过10万元。
随着水坊街、情人谷等项目的建成开放,岩下潘村乡村旅游风声水起,一跃成了“网红村”。
如今,岩下潘村户户住上农家别墅,56户村民经营起民宿,户均年收入超30万元。
革新村庄经营机制
“村里推出‘股份众筹’,一家六口人投了65万元入股,两年时间分红两次,共分得17多万元。以后,村里旅游项目赚的钱,我们家都会有分红。”昨日,68岁的岩下潘村村民潘克金开心地说,自己在村旅游公司工作,每月有3000元工资收入。
“股份众筹”,让村民从以往的乡村旅游建设旁观者变成主动参与者。
“一个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前提要有良好的经营机制。”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现任三门县岩下潘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潘健坦言,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岩下潘村的资源优势,也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如何将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岩下潘村大胆尝试,放了“三把火”。
第一把火:流转。
岩下潘村山林多,耕地少,人均不到半亩。“村里土地有限,只有集中流转起来了,村庄才能实现有机更新。”潘健说,要建设美丽乡村精品村,更是不可掉以轻心。
当时,《横渡镇旅游总体发展规划》编制的四大旅游区块中,岩下潘村项目占了一席。偏向小康楼模式的风格,受到村民们的青睐。村“两委”当即决定和镇里方案接轨,高标准规划,批次开发。2012年,全村98亩土地集中流转。其中,30亩用于宅基地分配和停车场建设,32亩用于商业街开发,剩余36亩拟开发商业综合体,为后续发展留足空间。
如今,在镇、县两级支持下,村里投入2500多万元资金拆旧建新。昔日破败村迅速蜕变,一幢幢农家别墅遍布全村,与青山绿水相得益彰。
第二把火:入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面对集体经济为零的现状,岩下潘村想到了股份经营。2015年,岩下潘村引进台州市水坊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5000余万元,打造古建筑小吃文化一条街。村集体则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占有该项目20%的股份。
2017年10月1日,水坊街开业,当即为“潘家小镇”汇聚了更多人流。“当年,年游客量实现翻番,达到30万人次。”潘健欣慰地说。
岩下潘村村民尝到了资源变资产的甜头——精选产业项目,以“入股联营”的模式,撬动共同富裕的支点。2017年,村里向村民发出“股份众筹”令:成立旅游开发公司,村民自愿入股,每股一万元,打造情人谷景区项目。
2019年6月1日,情人谷景区正式开业。营业仅半年,景区收益超过2000万元,首批分红收回本金25%。股份分红,激发了村民共同致富的原动力。如今,95%的村民入股,先后众筹6324万元,一年实现一个小项目,三年打造一个大项目,累计分红达2700万元。
第三把火:共富。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是共同富裕。
“这里的空气负氧离子达到20000个/立方厘米。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标准,15000个/立方厘米已具有保健功能。”现任三门县岩下潘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潘贤选说,在三门,横渡不仅有“绿肺”之称,而且农特产品丰富。
2022年7月1日,岩下潘村共富工坊——“三野农夫”土特产伴手礼旗舰店开业,为山区优质农副产品走向市场搭建桥梁,带动周边产业发展。目前,该品牌已形成茶叶、土蜂蜜、大米、青蟹和小海鲜等五大产品,月销售额达200万元,累计助农增收1000余万元。
“我们计划投资1.5亿元,建设情人谷二期工程,实现康旅一体发展。”站在村南,潘礼毅指着前方的山谷,“届时游客可以乘坐缆车,在观光平台一览全景。
关注“三乡”引回人
岩下潘村是个小山村。历史上,由于人口大量外出经商或打工,最少时,常住人口只有17人,且都是70岁以上的老人。
“过去的岩下潘,一没产业、二没项目,老百姓没活干、没钱赚,不仅村民留不住,外面的人更不愿意来。”潘礼伟说,办农家乐开办头两年,来村里考察的客商,一看没人气,全都打了退堂鼓。
如何才能让人回得来、留得下、干得成?村里把目光瞄在了原乡、归乡和新乡“三乡人”上。
2012年夏天,横渡镇全力推进“千万工程”,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小康村。岩下潘村被列入规划,发展乡村旅游。时任横渡镇党委书记丁志元,带领岩下潘村干部,多次赶往北京和宁波,邀请潘贤选和在外创业的“能手”回家乡投资建设。最终,有家乡情结的潘贤选,成为第一个“归乡人”——出资500余万元,打造漂流和水上乐园项目。
这笔投资犹如雪中送炭,打破了村里招商引资的困境,引发了归乡潮和致富潮——
在银川经商20多年的潘礼辉回来承包起停车场,半年收入十来万元;在宁波经商的罗明芳,回村开起“秋山居”饭店,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这些年,共有5000万元乡贤资金投入了村里项目。”潘贤选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山沟沟里有了烟火气,越来越多的“原乡人”回家吃起了“旅游饭”。陕西媳妇鲁小丽原来在宁波打工,回村办农家乐后,最好的年景能赚四五十万元。“坐在家门口数钞票,一个月赚过去一年的钱。”鲁小丽直言,现在哪都不想去。如今,在外的“原乡人”所剩无几。
随着“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岩下潘村变得更现代、更年轻。
来自河南的“85后”青年工程师宋阳阳,带着团队,“扎”到岩下潘村,主攻乡村旅游。宋阳阳说,“背靠青山、面朝田野,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心情更愉悦了。”
90后横渡镇白溪村大学生王宝琴,加盟岩下潘村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组建运营团队,投身景区IP升级。
“乡村振兴关键靠人,尤其是有想法有活力的年轻人。”潘健说,这些年,岩下潘村一直在招募年青人才加盟。
2022年元旦,中快旅文化旅游有限公司的加盟,让岩下潘村的旅游推介、活动策划上了一个台阶。今年“五一”期间,这支平均年龄30多岁的团队,策划的“1314空中花园”活动,日均引流超2万人。“我们希望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团队负责人褚宏伟说。
“千万工程”效应还在扩展
越来越靓的岩下潘村,吸引着上海、安徽、宁波等地的人过来看风景。火热的“烟火气”,让邻近村的村干部坐不住了。
“村‘两委’一直在寻思‘如何把美丽风景转化为村民和村集体收入’,但总找不到好思路。”善见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纯宅提议,能否依托“潘家小镇”资源,联动发展。
“‘千万工程’,最终是为了‘全域共富’。”潘礼毅说,“能为此出一份力,当然愿意。”
“跳出潘家、发展小镇”。2022年4月,岩下潘村党支部联合善见、桥头村、岩下、东屏等八个地域相邻的村庄,开展“依山栖”党建联建,九个村串联成一个整体的发展集群。
每个月,岩下潘村牵头召开共富例会,商议活动联办、事项联商、项目联推等事宜,破解乡村旅游同质竞争、业态单一等难题。“每次各有重点。上个月,我们着重讨论了人居环境改善及未来乡村建设。”潘礼毅说,这样的例会已开了15次。
善见村依托山清水秀的双尖山,主打青年旅游网红地;东屏村凭借丰富的古村落资源,做精做优民俗文化产业;岩下村利用海洋生物馆,打造“行走的课堂”……各村错位布局,形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发展格局。
2022年5月1日 ,善见村双尖山生态旅游景区试营业。美食、音乐以及和岩下潘村错位的发展定位,一举让善见成为三门热门景点之一。短短五天,吸引游客四万余人,创收100多万元,带动60多人就业。
曾错失发展机遇的东屏村,搭上联建顺风车后,前来古村落旅游的年人流量超过8万人次。“就连村里的麦虾馆,营业额也提升了20%。”东屏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陈正贵喜滋滋地说。
景点互联、客源共享、服务共推——九个村“握指成拳”,联合组团推介旅游项目,联合推出区域旅游套票,协同举办山海音乐节、农旅特产集市等活动。今年6月,第一批区域旅游套票出炉上线。
“过去‘半日游’升级为‘两日游’,游客住下了,钱也留下了。”横渡镇党委副书记祁韦皓说,自联建以来,带动新增就业600多人。2022年,各联建村的旅游门票收入超1000万元。
实践证明,乡村要振兴,必须有产业;农民要致富,必须靠产业。
去年12月,三门县横有味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岩下潘村和各村分别出资10万元,参与对山水资源、集体资产的组合打包和综合开发,促进集体经济从“保底型”向“发展型”转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今年3月,公司流转域内土地3000亩,租赁给宁波正信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片开发,发展农业旅游观光项目。其中的2550亩,将每年分红给参与流转的农户。”祁韦皓说,凭这个项目,联建的各成员村集体收入每年可新增31多万元。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