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黄岩区屿头乡沙滩村,位于国家4A级景区柔川景区内。村庄虽小,名气却很大。它不仅是浙江省首批未来乡村试点村,还曾作为净零碳乡村建设的分析案例,登上过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报告封面。近日,我们前往沙滩村,感受其美丽蝶变。
从黄岩城区出发,开车大约40分钟,经过一个转弯,眼前豁然开朗,沙滩村到了。只见清澈的柔极溪蜿蜒流淌,一座廊桥横跨在溪流之上。桥身上,一串串红灯笼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
进入村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株800多岁的古樟树。它们枝繁叶茂,好似张开双臂拥抱我们。西面,一条百来米长的老街向前延伸,两侧酒店、LOFT民宿、书店、咖啡店、馒头店等林立,不时有游客出入。
上世纪90年代末,原本位于沙滩村的屿头乡政府搬迁,沙滩村一度变得冷清。后来,“千万工程”深入推进,沙滩村抓住机遇,在同济大学城市与规划学院教授杨贵庆团队指导下,通过改造实现村庄有机更新,引入了会务培训、旅游、农村电商等业态,成为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
看似平平无奇的小村庄,却处处藏着细节,体现着先进的理念——兽医站保留了原先的建筑风貌,经过修缮改造,变成游客服务中心;大樟树下,设置了木椅,方便村民休憩;村庄的石板路,用海绵城市的理念和技术铺设,下雨天也不会积水……
在路上,我们碰到了刚散步回来的村民黄申德。两年前,沙滩村沿着柔极溪建起了绿道、自行车道,村民们散步锻炼有了新的好去处。“绕着绿道走一圈,刚好一个小时左右。”黄申德说,村里风景优美、空气清新,在绿道上散步“呼吸的空气都是甜的”。
沙滩村的宜居,不仅在于生态环境和人气,还在于滋养人们的浓厚文化气息。
经过屿头乡沙滩村文化礼堂时,我们听见一阵欢快的笑声从里面传出。走进去一看,十几名儿童正跟着两名陶瓷工作坊的志愿者体验拉坯。“村庄环境好,文化活动也多,我经常带孩子过来玩。”村民蒋冬娟说,今年暑假,屿头乡“春泥计划”活动就放在沙滩村,安排了观影、童书阅读、馒头制作体验等活动,每天都不重样。
别看沙滩村是个小村庄,除了文化礼堂,这里还有三径书屋、望川书房、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等农家书屋,这些农家书屋的图书滚动更新,数量常年保持在1万册左右,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网红书店三径书屋,就藏在一幢二层独栋老房子里。书屋保留了石墙、木门等外部结构,内部则改造成了LOFT形式。我们发现,除了文学、儿童等常规书籍外,这里还有许多蜜橘、枇杷、杨梅种植等农技类图书,以及乡贤文化类书籍,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
村民黄米钗是三径书屋的常客。他说,以前村里没有书店,想看书只能去城区的新华书店,现在方便多了。
望川书房则是24小时自助图书馆,由两层老房子改建而成。这里的书架上摆满了名著、漫画、科普书籍等通俗读物。二楼的公共阅览区,台州市乡村艺术季文艺作品巡回展的几十幅书法、摄影、绘画等作品正在这里展出。
在看展村民黄志刚的提示下,我们刷了下身份证和图书条形码,不到一分钟就完成借阅,非常方便。
我们采访当天,当地电力系统的一场培训会正在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进行。2018年,作为一个集乡村振兴理论研究、实践指导及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学习教育平台,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落地沙滩村,主要做会务和培训。至今已有580多批次全国各地考察团、共计1.8万多人来学院参观学习。
如今,沙滩村还在加速蜕变。在柔极溪另一侧,是沙滩村的东坞区块,这里将建设创新创意中心、数字实验中心等项目,推动沙滩村未来乡村数字化提升。未来,沙滩村还将带给我们更多惊喜。
【记者手记】
留住乡土记忆
沙滩村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村里随处可见的乡土记忆。这些年,沙滩村走出了一条古村落活态传承的发展之路。
在改造时,沙滩村并不是简单地拆旧建新,而是在尽量保留村庄原来肌理以及建筑原本风貌的基础上,再赋予其新的功能。
沙滩村的老房子,改造成书吧、酒店、民宿、游客服务中心后,都保留了建筑基本框架和立面风貌。就连坍塌的兽医站牲口棚,修复改造后,依然保留了门口两侧的一对砖柱,留下了可供追忆的历史痕迹。村庄的古戏台等,经过精心修复,重新成为村庄的公共空间之一。各类书屋建成,则成了村民们的心灵港湾。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