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阿拉尔见证了许多“不可能”,从一片人迹罕至的万古荒原,到如今的“塞外江南”,阿拉尔创造的是人进沙退、人造绿洲的旷世奇迹。
阿拉尔市城市风光(资料图片)。祁兴飞 摄
而如今,来自台州的援疆干部也在践行着各种“不可能”。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第一师阿拉尔市经济逆势而上,生产总值从2009年的78.6亿元一跃为2020年的332亿元。取得这样令人瞩目的成绩,离不开师市党委政府坚强有力的领导,离不开广大一师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不懈奋斗,也离不开浙江省和台州市的无私帮扶。
2010年,按照中央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部署,台州市与万里之外的第一师阿拉尔市迎来了第一次“牵手”。在那之后,两地握起的手从未松开,“山海水城”同“沙漠边城”的情越积越深。在维吾尔语中,“阿拉尔”意为“绿色岛屿”,11年时光,援疆干部为这座“沙漠绿洲”增添了一笔浓重的台州色彩,也在大漠深处谱写下一曲动人的边塞赞歌。台州援疆,就像穿城奔流的塔里木河,为这座绿色岛屿注入不绝的活力。
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的时候,全体台州援疆干部人才同维吾尔族亲戚围坐在葡萄架下共同收看。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台州市援疆指挥部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继续挥动“画笔”绘蓝图,再谋援疆工作新篇章。
启示一
项目援疆要加强顶层设计,以科学规划为先导,科学配置项目资金、资源和生产力要素。
走在第一师阿拉尔市的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台州元素”,婴儿在台州援建的医院大楼里出生、学生在台州援建的学校里念书、职工群众在台州援建的文体活动场所欢声笑语……
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是台州全额援建的交钥匙工程,为产业集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现已成为南疆最好的中职学校。金石磊 摄
昔日古丝绸之路“使者相望、商旅不绝”的盛况,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里,留给台州援疆干部人才的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难题:不同于台州的地貌风光、人文历史、产业资源……援疆该如何应时而动,顺势而为?
答案是从长计议,规划先行。
每一届的台州市援疆指挥部都将规划视作根基,原因无他——对口支援并非一朝一夕,而是事关长远,今日定下的每一个布局,都会在将来融入城市的血脉,影响着整座城市的发展。
指挥部走访调研项目前期工作
定调规划,抓好落实。如何将规划变为现实?台州市援疆指挥部通过实地考察出妙招:双向对口、全面援疆。
“双向对口、全面援疆”就是将对口支援从一个层面拓宽到多个层面,从单纯的项目援疆扩大到产业、教育、科技、干部、人才等领域,深化援疆内涵。以此为基础,两地逐步建立起了“省对师、市对市、部门对部门、系统对系统、学校对学校、医院对医院”的多层次、全方位对口支援格局。
2021年5月14日,台阿两地卫健委签订了医疗卫生领域对口支援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一茬接着一茬干,援疆干部人才让每一个项目都在阿拉尔破土扎根、茁壮成长、开花结果,才有了今天的美丽模样。自2010年开展对口支援工作以来,台州11年累计投入援疆资金27.61亿元,完成援疆项目269个,在全国援建兵团的省市中走在前列。
启示二
产业援疆要科学定位,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和受援地比较优势,以存量引增量,以资源引投资,以环境引客商,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产业发展,是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亮点,也是难点。
是亮点,因为产业合作可以增强受援地“造血”功能,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是难点,因为产业合作不是简单的拉郎配,必须遵循市场规律,寻找合作契合点。
那么阿拉尔突出的优势有哪些?
首先是资源优势,第一师阿拉尔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全师年产皮棉41万吨以上、果品100万吨以上,优质农产品资源丰富,且一师所处的南疆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农副产品品质上乘。
其次是政策优势,国家和自治区、兵团对南疆地区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了包括产业差别化政策在内的一系列优惠政策,为阿拉尔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投资环境。
再次,阿拉尔地处南疆中心枢纽,周边有机场在建、铁路通行,还拥有塔里木大学的科教优势。更具特色的是师市合一的发展模式,使阿拉尔既有兵团组织化程度高和集团化经营的优势,还能与市场机制无缝接轨。
台州援疆“筑巢引凤”,利用援疆资金建设标准厂房,吸引招商引资企业落地师市。李桃 摄
“资源、政策、区位、体制等比较优势的有机结合,能使阿拉尔成为优势能量的最佳释放区。”台州市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指挥长李震杰说。
明确了发展思路和比较优势,台州市援疆指挥部重点选择纺织、食品加工、林果种植等产业为突破口,推进优势资源转换,不断扩大两地经济交流合作。
阿拉尔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纺织工业园引人注目,成片的现代化厂房望不到尽头,数万台纺纱设备高频转动,2万多名工人穿梭其间……
而在11年前,这样的场景在当地难以想象。
以盛产优质棉花著称的阿拉尔,当时只有零星几家低效纺纱企业,缺乏深加工能力,造成遍地“白金”无法变现。
“我们早就想办一座纺织工业园,拉动当地的纺织产业,但苦于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而台州正好有这两个优势,双方一拍即合。”阿拉尔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昊说。
在洁丽雅·新越新丝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排排自动化纺织机器开足马力运转。
致力于“用世界上最好的棉花,做世界上最好的产品”,洁丽雅集团投入35亿元,在阿拉尔建设了2500亩产业生产研发基地,构建了从纺纱、染整、织造到毛巾成品的全产业链。
该公司副总经理夏乃君告诉记者,洁丽雅集团在阿拉尔投资,一是看中了当地的棉花资源优势和东联西出的区位优势,二是因为台州市援疆指挥部细致的跟踪服务和这里良好的投资环境。
如今,纺织工业园有23家企业投入生产,其中浙江企业占六成。阿拉尔已逐步形成了颇具竞争力的纺织产业链。
启示三
智力援疆要放大效应,用足用活用好援疆干部人才和援助方智力优势,着重提升受援地干部人才的发展理念和能力水平,推动受援地尽快形成人才比较优势。
人才是跨越式发展的基石。制约阿拉尔发展的,不仅是资金,还有人才。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前,第一师阿拉尔市的人才主要分布在农业经济、作物栽培、医疗和教育等领域,城市规划管理、工业经济、工商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难以支撑起经济社会高发展。
为在阿拉尔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给这里的长远发展积蓄后劲,台州实施“干部人才援疆、干部人才培养、干部人才智力支持”三大工程,以抓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型人才四支队伍为重点,由“财”力援疆向“智”力援疆拓展。
2021年7月20日上午,台州市路桥区郑岩滨宣讲名家工作室为第一师阿拉尔市党委党校培训班学员宣讲授课。
百年基业,教育为先。教育援疆是台州援疆工作的重要一环,采取“全链式”组团援疆模式,对口支援小学到高中(职校)多所学校,实施“传帮带”,打造“全链式”教育体系;组织台州名师,分批赴当地讲示范课,培训骨干教师,助推教学教研水平全面提升。
台州市援疆指挥部组织师市团处级干部赴浙江各市学习“乡村振兴”先进经验。蒋良 摄
除了基础教育,台州还向阿拉尔输出和培养专业领域人才。例如,针对师市医卫行业人才需求,实施“立体式”医疗援疆,采取以“以院包科,打造拳头科室”“培养苗子,建设人才队伍”“传输理念,改变医疗观念”为主要工作内容,持续加强受援医院科室建设和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其中,内镜ERCP、中医小针刀等多项技术填补了受援医院的空白,第一师医院、第一师阿拉尔医院也在台州援疆助力下成功创建为“三甲”医院。
台州骨伤医院援疆工作馆落地第一师阿拉尔市,专家们开展多例手术填补师市甚至南疆技术空白。
就在大批援疆干部人才“西出阳关”的同时,台州还推进智力援疆由条块分割向共同参与、由单向支持向双向互动、由短期服务向长效合作转变。2011年-2021年,共有591名台州专业人才参与柔性援疆,分批次赴师市上示范课、开展专题讲座等,帮技术、带人才、补短板。除了“引进来”,还有“走出去”,这十年,师市共有6406名干部人才赴浙参加挂职培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项目、产业、智力等方面的“台州援疆元素”不断同当代新疆兵团的“屯垦事业”水乳交融,“大陈岛垦荒精神”与“兵团精神”“胡杨精神”持续碰撞出时代火花,在波澜壮阔的国家援疆宏图中,台州正精准执笔,接续描绘一帧帧独特而多彩的援疆风景。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