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1日下午,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在中国丝绸博物馆隆重举行浙江省非遗藏品捐赠仪式。
仪式上共有21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捐赠26件(套)代表作品,作品涵盖浙江省内具有代表性的传统刺绣、纸艺彩扎、传统五金、陶瓷、镶嵌、石雕等工艺类项目。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褚子育出席捐赠仪式,并为王文瑛、冯文土、陈盖洪、吴初伟、张爱廷等21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颁发捐赠证书。
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叶菁在捐赠仪式上指出: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文化浙江的重大战略,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实施包括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
当前正值推进机构改革、文旅融合工作之际,非遗保护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重要使命,需要我们不忘初心、抢抓机遇、求真务实、担当有为。希望通过今天捐赠仪式活动的举办,进一步鼓舞凝聚社会力量,营造全社会关注、参与、推动文化浙江建设的浓郁氛围。殷切期望各位传承人继续关心、支持浙江省非遗馆建设和我省非遗保护工作,发挥自身积极作用、贡献智慧力量。
原省文化厅非遗处处长胡雁宣读了浙江省非遗藏品捐赠名单,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亚太传统手工艺大师吴初伟代表此次捐赠作品的非遗传承人发表感言。
据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我省自2017年4月启动浙江省非遗藏品征集工作以来,省非遗保护中心积极组织非遗专家开展征集工作,经多地调研、实地走访、广泛听取意见与建议,于2017年11月在省人民大会堂隆重举办了2017浙江省非遗藏品捐赠仪式,共有26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捐赠38件(套)代表作品。加上此次征集到的26件(套)作品,现在,正在筹建的浙江省非遗馆的馆藏已有64件(套)。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藏品的征集工作,得到了全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的积极响应,有多位工艺美术大师自荐,希望将自己最好的作品捐赠给非遗馆。
而根据计划,明年非遗馆将会针对戏剧类的非遗项目进行藏品征集,行头、道具、服装等将会成为明年非遗馆藏品征集的重点之一。
事实上,现在征集到的这些藏品,每一件的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与细节,每一位传承人都是我省各行各业的标杆和领军人物,具有公认的代表性、权威性与影响力,作品不仅独具风韵、具有浙江地域特色,充分体现了传承人的丰富知识和精湛技艺,凝聚了传承人的心血,是传承人智慧的结晶。
让专家们感动的作品
眼前的这个粉青厚釉的壶,浑圆,温润、朴实而可爱。然而,当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看到这件作品时,眼眶总是会湿润:这只壶的作者张绍斌,已于今年5月因病逝世,未能等到他的收藏证书。
张绍斌,字弘远,1957年出生于浙江龙泉市宝溪张氏青瓷世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0年被选为六户"最浙江"家庭之一(全省工艺美术类唯一入选家庭),"入住"上海世博会浙江馆,爷孙三代展示龙泉青瓷的世代传承及艺术魅力。多年来,张绍斌对龙泉青瓷胎釉特性和烧制技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实践和研究,圆满恢复了青瓷薄胎厚釉烧制、金丝铁线纹饰和支钉架烧等传统工艺,为其作品赢得 "当代官窑"美誉。
专家组里有好几位专家与张绍斌是旧相识。在他们的印象中,张绍斌总是寡言低调,鲜少参加社会活动,也并不太爱与人交际。总是喜欢埋头创作作品。然而,张绍斌家中的陈列柜里,摆放的作品也不多,仅二、三十件。专家告诉记者,不高产的原因,是由于张绍斌的创作,总是要经过漫长的深思熟虑,甚至有时一年只做一件作品。而另一方面,张绍斌对自己的作品要求极高,倘若作品有瑕疵,他会立刻毁掉。因此收藏市场上张绍斌的作品流通很少,价格也非常高昂。
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项目部主任许林田告诉记者,非遗馆正式开始征集藏品之前,曾去拜访过张绍斌,当时对方身体已经不太好了,但听闻非遗馆要征集代表作,张绍斌当下表示,要专门为非遗馆制作一件最能代表自己工艺水平与风格的精品。然而由于病况恶化加剧,再制作已十分吃力。有一天,许林田接到电话,是张绍斌的弟弟打来的,说作品已经准备好了,打算送到非遗保护中心。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收到作品之后大为感动,此时,张绍斌的国家级传承人认定证书刚刚送到省里,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立刻赶往龙泉,要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张绍斌。"可当我们赶到的时候,他已经昏迷了,但他在昏迷之前,再三嘱托家人,一定要把自己最满意的一件作品捐赠出来。"许林田说,"那天,看到这只壶的时候,大家都哭了。"
"这件作品非常精彩,"浙江省非遗专家委员会委员高而颐表示,上面金丝铁线的大开裂纹,对工艺的要求很高,现在能制作的匠人屈指可数,而这也正是张绍斌个人技术与风格的最好呈现。
而对于这件作品,张绍斌生前只是简洁地写道:根据回忆儿时生活所创,以前在务农的时候,家里会有一只大陶罐,装大碗茶,供一家人喝。母亲每天早晨都会煮好几壶。此壶在造型上采用了圆润优雅的线条,釉色则尽显澄静厚重,整体上追求温雅粗犷的艺术效果。
有时候,责任与担当是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的。
估价超过300万的花轿,背后是流传千年的旧时风俗
在此次的捐赠中,有一个"大件"藏品,让几乎每一个专家都印象深刻。那是一顶精巧的花轿。在今年的非遗博览会上,这顶花轿曾展出过,现场一度里三层外层围满了观众,就连现场维持秩序的保安小哥在巡逻时都禁不住多看它几眼。
这顶轿子叫做"万工轿",顾名思义因制造时耗费了一万多个工时而得名。由于此轿需八个人抬,所以又称"八抬大轿"。和古装剧里大家看到的那种"掀帘子"的花轿不同,这顶轿子采用榫卯结构联结,从里到外没有一枚钉子,整个轿身由几百片可拆卸的花板组成,因为不设轿门,所以迎亲的时候是有专门的拆轿师傅跟随在迎亲的队伍里负责拆卸,让新娘子出入的。花轿为木质雕花,朱漆铺底饰以金箔贴花,远远望去金碧辉煌,犹如一座微型的宫殿。轿上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三种工艺手法进行装饰,雕有318个人物,386只花鸟虫兽。除了天官赐福、麒麟送子、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等吉祥主题外,还有《三国演义》、《天水关》、《铁弓缘》、《水浒传》、《西厢记》、《八仙过海》、》等戏曲场景,有的地方还辅以镜片玻璃画,每一幅画上也都是一个古典名剧片段。
看过央视《国家宝藏》的读者可能会对觉得这个轿子眼熟,事实上浙江省博物馆里就收藏有一顶清末民初的"万工轿",它是省博最受观众喜爱的展品之一,也是省博的镇馆之宝。而现在由浙江省非遗馆收藏的这顶"万工轿",虽出自现代工匠之手,但由于工序复杂,材料昂贵,其估价仅制作成本就高达300万元。专家表示"其中所耗费的心血,工匠一辈子也未必能多做一顶。"
这顶轿子的捐赠人,是宁波朱金漆木雕技艺的国家级传承人陈洪盖。对于这顶轿子,陈洪盖一直将其视作"女儿",是掌上明珠,心头肉。因而,做出捐赠的决定实属不易。而在专家高而颐看来,万工轿,除了在民间工艺美术方面具有突出的成就与价值之外,更有其展示"旧时风俗"的重要意义。高而颐说,宁波地区的嫁娶风俗叫做"十里红妆",这其中包含了宁波地区极富代表性的非遗"三金"手艺,即泥金彩漆、金丝银绣、朱金漆木雕。这些手艺个中特色鲜明,共同构成了"十里红妆",但其中的点睛之笔,一定是那顶花轿,上面的每一个人物、故事、甚至花鸟鱼虫,都有其文化内涵和意义。这也是非遗馆在选择藏品时非常看重的要素之一。
这一批的捐赠里,有很多老底子生活的痕迹
除了动人的故事以外,相比第一批的以工艺美术作品居多的藏品捐赠,这一次的捐赠列表里,有许多是大家生活中的日用品,其中一些物件,说不定你在家里翻翻找找都能捯出来。
比如张小泉剪刀厂,此次捐出了一批非遗传承人们手工锻制的民用剪、指甲剪、哈剪、圆头剪、女士裁剪、纸剪、窗花剪、蝴蝶剪、羊毛剪等共计有20款;
民用剪
女士裁剪
圆头剪
纸剪
王星记制扇工艺的传承人孙亚青,捐出了两把工艺水准极高的拉花檀香扇,以及一把代表了王星记制扇工艺的黑纸扇;
永康锡雕的传承人盛一原,捐出的烛台(一对)、酒壶、茶壶、茶叶罐,是当地有名的"婚嫁五件套",金华一带女子出嫁一定会置办的嫁妆。
就像前面提到的万工轿一样,随着时代与科技的进步,生活做起了减法,便利把很多东西精简掉了,那些不再被使用的旧物什一件件地沉睡在了家里的角角落落,最终慢慢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与文物相比,它们还太年轻,不过几十年间的岁月,但假如现在不将它们保护、留存下来。那么未来,当我们面对自己的儿孙,要依靠什么来佐证回忆呢?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表述,非遗保护的其实是一种生活、生产的方式,而我们都在其中。
附件:浙江省非遗藏品(第二批)捐赠作者名单
1.省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文瑛 捐赠作品:杭州机绣•双面异色绣《三只熊猫》
2.国家级传承人王汝兰、省级传承人陈彩平 捐赠作品:仙居花灯•《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一组
3.国家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文土 捐赠作品:东阳木雕•《思凡》
4.省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光华 捐赠作品:东阳竹编•红木竹节台屏《饮中八仙》
5.国家级传承人、省工艺美术大师孙亚青 捐赠作品:王星记扇•全面细拉檀香扇《松鹤》、拉烫雕檀香扇《乐西湖》、全棕真金黑纸扇《金刚经敦煌飞天》、《全玉油纸扇》
6.国家级传承人许谨伦 捐赠作品:宁波金银彩绣•《书藏古今港通天下》
7.李晓影代捐·国家级传承人李湘满作品仙居花灯•《龙凤八卦灯》
8.国家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汤春甫 捐赠作品:天台山干漆夹苎技艺•《四面观音像》
9.国家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吴初伟 捐赠作品:东阳木雕•《春韵》
10.国家级传承人陈盖洪 捐赠作品:宁波朱金漆木雕•《万工轿》
11.国家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陈新华 捐赠作品:婺州窑烧制技艺•《灰釉刻宝相花壶》
12.张笃良代捐 国家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绍斌作品: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农家记忆》
13.国家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爱廷 捐赠作品:青田石雕•《连年有余》
14.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林霞 捐赠作品:台州刺绣•《原•衍生》
15.国家级传承人施金水 捐赠作品: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非遗手工剪刀》
16.国家级传承人、省工艺美术大师施成权 捐赠作品:瓯绣•《朝露》
17.国家级传承人、省工艺美术大师胡金龙 捐赠作品:硖石灯彩•《六角宫灯》、《球形宫灯》
18.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胡兆雄捐赠作品: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九连珠》
19.国家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黄小明 捐赠作品:东阳木雕•《忆江南》
20.国家级传承人盛一原 捐赠作品:永康锡雕•《婚嫁五件套》
21.国家级传承人缪成金 捐赠作品:彩石镶嵌•《虎之师》、《春夏秋冬》四条屏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