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老家——玉环大麦屿,“台前”指的是大麦屿大队(现改称“社区”),是渔民日常生活和观看文艺演出的重要场所,也是当地很有人气的地方。
供销合作社与大队办公楼遥遥相对。大队办公楼是以南为中心,往东西方向延伸而建造。而供销合作社则是靠北的建筑,两处房子恰好形成“口”字。“台前”就位于“口”字中间的这块空地上,因正对着大队办公楼中心的戏台而得名。当然,这个“口”是不密封的。它四通八达,连接着若干条往“后背山”、“岩头”、“底旮”、“外旮”(老家人对全大队上下左右地势的称谓)等不同方向的道路,是全大队道路的枢纽中心。
你还别小看了这小小的“台前”,它可谓一地多用。而利用率最高的,当数菜市场。每天清晨天刚蒙蒙亮,这儿便开始喧闹起来。各路贩子在此云集。有卖蔬菜猪肉的,有卖海鲜水果的,有卖米面番薯的……间或有民间艺人穿梭其中,捏个小面人来吸引小孩们的视线。
上午9点左右,菜市场便开始收摊。只因“台前”处于交通中心,每逢召开渔民大会、举行文艺演出时,“台前”则又变身露天会议室和观众席,摩肩擦踵、熙熙攘攘的场景便又再度出现。
大队办公楼底层,是放置捕鱼绳的储存室。当时的捕鱼绳,是用稻杆包裹着竹篾,经纯手工缠绕而成,每条鱼绳长达数十米。直径粗大的鱼绳一圈圈自下而上盘旋,高度几近天花板。而我和小伙伴们,就在紧挨着的圈圈鱼绳之间跳跃嬉戏,或在圈洞中攀登爬行。
位于“台前”北面的供销合作社,经营着日常副食品、布匹、床上用品等。在“台前”买完菜或过路的人们,会顺带光顾这里。或打些酱醋酒做菜家用,或买些糖果糕点包上红纸包作为走亲访友的馈赠礼品(计划经济时代,鲜有顾客给自家孩子买零食)。而妇女们,则三三两两地来选布料扯被单,为自己或家人添置衣物、更新床上用品。而这些来来往往的顾客,却丝毫影响不了稳坐供销合作社门前台阶上闲聊的人们。
曾几何时,这里就成了男人们聚首谈天的固定场所。他们中,上了年纪的老人是常客。每当渔船返航或休渔期,中年渔民也会加入其中,这地儿也就越发热闹了起来。他们在这里谈论国家大事,闲话家常小事,切磋捕鱼技能,述说年景收成。
而我对“台前”心之向往的另一个原因,是外婆家就在大队办公楼边上。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当年的大队改成了社区,办公地点也已迁移。菜市场已另建别处,供销合作社已然消失,但戏台还在,“台前”还在。
“台前”就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守在原地,观望着岁月,细数着流年。而由它引发的诸多往事,已镌刻进我记忆的最深处,足以让我细细回味、慢慢品尝了。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