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邮政储蓄邮政储蓄台州支行农业银行台州支行
新闻热线:0576-88106106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新闻  >  文化
诗咏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上)
2018年05月27日 来源: 台州晚报

  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徐中美先生号宜中斋主,自幼钟爱读书,爱好文学,古诗词功底深厚,著有诗词集《且听风吟》、楹联集《墨粲心联》,徐先生将台州国家级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题用诗咏加介绍的形式来“穿珠成链”,颇有创意。本报特辟出专版,限于篇幅,“十题”分上、下两期作连载,本期先推出“五题”,以飨读者。——编者

  1.台州乱弹

  题诗:

  戏合三腔妙夺冠,怡情警世演悲欢。

  百花争艳春方好,勇立潮头赞乱弹。

  背景:

  “台州乱弹”,原称“黄岩乱弹”,它形成于明末清初,流行于浙东南地区,与瓯剧“温州乱弹”、婺剧“金华乱弹”、绍剧“绍兴乱弹”并称浙江“四大乱弹”,被文化部列为中国三百一十八个地方剧种之一。之所以称“乱弹”,据传是因乾隆南巡时,两淮盐商调集全国百余个地方剧种在扬州献演,地方官为便于上奏,将各地剧种分为“雅”、“花”两部,凡昆腔之外皆视为花杂,统称“乱弹”。其唱腔以乱弹为主,兼唱昆腔、高腔,形成三腔合唱的台州式“黄岩乱弹”,舞台语言以中原音韵结合台州官话,系全国少有的多声腔剧种。“台州乱弹”现存剧目达三百之多,常演者有“七阁(《回龙阁》《兰香阁》等)、八带(《鸳鸯带》《挂玉带》等)、九记(《拜月记》《白兔记》等)、十三图(《百寿图》《双狮图》等)”之称,剧中充满民语乡韵,被誉为戏曲百花园中独具古韵遗风的活化石。台州乱弹剧团,更是迄今全国唯一仍以“乱弹”命名的剧团。2006年,“台州乱弹”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济公传说

  题诗:

  躬行道义济于癫,酒肉穿肠彻性天。

  哪有不平哪有尔,禅灯熠熠永流传。

  背景:

  “济公传说”,系由南宋禅宗高僧道济(1130—1209年,原名李修元,天台永宁村人)惩恶扬善、扶危济困、戏佞降魔的故事演变而成。道济俗称“济颠”、“济公”,他先在国清寺拜法空一本为师,旋参访祗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再入杭州灵隐寺拜瞎堂慧远门下,取法名道济,后长住净慈寺。其能诗擅医、好行道义,传为降龙罗汉投胎,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著有《镌峰语录》十卷等。“济公传说”主要流传于以济公出生地天台为中心的区域,并由此辐射全国、蜚声海外。其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正如周恩来总理所说:“人民很喜欢济公,因为他关心人,为不公平的事打抱不平,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济公的美丽传说。”据调查,现流传于台州民间的“济公传说”多达数百种,其中《飞来峰》《卖狗肉》《斗蟋蟀》等,更已成为经典。作为民间文学遗产,2006年,“济公传说”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齐名。

  3.仙居无骨花灯

  题诗:

  方寸挑灯刮目看,

  纸糊针刺出皤滩。

  玲珑究是仙家物,

  无骨清奇誉艺坛。

  背景:

  “仙居无骨花灯”,又称仙居皤滩花灯、针刺无骨花灯,系台州传统女红技艺的杰作之一,曾被誉为“中华一绝”、“灯海明珠”、“东方瑰宝”。其起源于唐朝,又称“唐灯”或“神灯”,发源地在仙居皤滩,后延及横溪、白塔、朱溪等地。至明清时,技艺日趋精湛,其中以“珠兰灯”为品名者,纹饰由一种叫“水上浮”的绣花针刺成,列为皇家贡品。民国初为其发展鼎盛时期,花色品种达80余种。因其工艺独特,灯身无骨架,全由针刺而成各种花纹图案的纸片粘贴制作,融绘画、刺绣、造型等艺术于一体,且造型别致,单灯风姿卓越、组灯则气势恢弘,整体轻巧秀逸、古朴典雅,具有很高的审美观赏价值。2000年,仙居县因此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2月,仙居选送的针刺无骨花灯——“龙凤灯”被国家邮政局选为《民间灯彩》五枚特种邮票图案之一。同年,“仙居无骨花灯”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4.黄岩翻簧竹雕

  题诗:

  橘乡竹刻号翻簧,刀笔随心大雅藏。

  堪喜精工传巧匠,文房清供味犹香。

  背景:

  “黄岩翻簧竹雕”,系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因在毛竹内壁的簧面上雕刻而得名,亦称“贴簧”、“反簧”,“簧”是指竹筒去节去青后剩下的竹簧,竹簧经过煮、晒、压平等工序,胶合或镶嵌在木胎上、竹片上,再经磨光,才可于簧面雕刻而成竹雕工艺品。橘乡黄岩是国内最早的竹雕产区之一,也是迄今国内最完整保存该手工艺的地区。“黄岩翻簧竹雕”始创于清道光八年(1828年),创始人为“金陵派”竹刻家、黄岩人方絜,其竹雕作品“文气”十足,备受江浙文人雅士喜爱,时人谓之“方竹”。清时,黄岩城有两家翻簧竹刻店最负盛名,一为陈尧臣父子的“师竹馆”,另一家店号为“郑益昌”。1929年,“黄岩翻簧竹雕”曾在国货展览会和杭州西湖博览会上分获特等奖、一等奖;并于1933年,在南京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荣获特等奖。上世纪50年代初期,浙江省手工业管理局将“黄岩翻簧竹雕”与“浙江木雕(含东阳木雕和乐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大雕”。“黄岩翻簧竹雕”名家王勋、郑松泉、陈尧臣、郑益昌、陈方俊、罗启松、顾启望等人的佳作,被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多家机构收藏。2008年,“黄岩翻簧竹雕”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5.临海词调

  题诗:

  雅音难歇旧城池,板稳腔圆坐唱时。

  暗恨当年仙鹤调,牵肠阕阕引幽思。

  背景:

  “临海词调”,又称台州词调、才子词调、仙鹤调,系由南词、昆曲和台州民间小调融合发展而成,被誉为“浙江民间艺术奇葩”。据近代学者项士元所著《临海文化史》记载:“词调发端于南宋乐师张锚所创作的海盐腔,元初杂剧家杨梓加以整理发展,明中叶海盐腔盛行于嘉、温、台一带,明末演变为词调。”至清代,宋淑兰等人加以取舍,结合临海风俗特色编写剧目,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临海词调由此形成。其主要为坐唱曲艺形式,演唱人数可多可少,传统曲牌有琵琶引、醉花阴、懒画眉、凤点头、浪淘沙、普天乐等30余种,其演唱部分(即正词)多为齐言体韵文,音乐则由唱腔音乐和伴奏音乐两大部分组成,或清丽婉转,或飘逸清幽。词调的演唱和说白以台州官话为主,夹带苏州白话,讲究“字清、腔圆、音雅、板稳”。史载,临海词调的集社有“长衫派”、“短打派”之称,前者成员多为文人雅士,后者则多由坊间劳动者组成。台州府城史上著名的临海词调集社,有“昭德”、“近圣”、“成文”、“风韵”、“易风”、“薰风”、“道遥”七社。2008年,“临海词调”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标签: 台州 非遗 乱弹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杨群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