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材、传递、粘胶、成型、检测……在玉环县浙江康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输液器组装车间,生产线上的机械手,正重复着一个个简单的动作,一两分钟后,几百个输液器就快速制成。
浙江康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原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几年,受场地、招工、产品质量等问题影响,企业积极探索“机器换人”,取得了明显成效。该公司从最多时1200名职工减少到目前400人,生产线用工人数减少了三分之二,产量和效益却增长了十几倍。
走进康康公司过滤器生产车间,只见机器压出的过滤片,顺着生产线输送到机器末端,接着准确放到了输液过滤器中。
“以前,没有机器生产,这个车间要配200多人,而现在只需4人看管,生产量却是原来的几十倍。”康康公司董事长苏为祥指着机械手告诉记者。
“机器换人,是倒逼出来的。”苏为祥说,2002年开始,康康公司业务大增,但输液器的过滤器生产,因工艺复杂,用工量大,成了企业生产环节中的瓶颈。“每天,四五十人一组,不停装配才完成3000个。”苏为祥说,企业甚至完成不了全年业务的三分之一。
医药器械生产行业情况特殊,没有现成的生产设备。面对困难,康康公司高薪从湖北沙市聘请了一位退休工程师,参与企业生产设备研发。通过一年多努力,康康公司第一台全自动生产过滤器的机器研发成功,一组生产工人一下子减少到1名,产量也有了明显增加。
“车间通过机器换人,一年节省工资就达200万元,场地也节省三分之二。”苏为祥说,机器换人,让康康公司尝到了甜头。
在静脉针装配车间,记者看到,输材、点胶、检校、包装等工序都由机器完成,每条线只需2名工人看管机器。而此前,每条线要配四五十人。车间主任告诉记者,静脉针装配在康康公司是个技术活,在没有研发机器时,全部由手工装配而成。那时,一个熟练工人,最多一天能装1200个。
为提高效率和质量,康康公司自行研发了静脉针装配智能化机器,并委托温岭一家设备生产企业,进行批量生产,实现了生产、检测自动化。
机械手的定位误差不足头发丝大小,精确度较人工大大提高。苏为祥算了笔账:一台智能机器,两个人管理,一天能生产15万个静脉针,产量比原来提高了几十倍。目前,注射器综合车间只用了2008年人工数的29%,产量却增长了77%。
“机器换人这条路我们走对了。”苏为祥说,明年,康康公司将继续加快机器换人进度,将生产线的员工再减少100名,将人均产值由目前50多万元上升到100万元。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