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您当前的位置 :台州频道 > 新闻 > 娱乐 正文
三个女人三段情
2013年10月08日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剧中的徐悲鸿与廖静文(薛白饰)

  

  徐悲鸿笔下的孙多慈

  

  徐悲鸿笔下的蒋碧薇

  

  吴刚在剧中演绎了徐悲鸿的一生。

  苦等4年,《徐悲鸿》走上央视八套

  徐悲鸿,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有人说他是一位认真负责、善解人意、体贴入微的人,也有人评价他是一个言行冲动、不负责任、喜新厌旧的人;有人将其奉若画坛神明,也有人骂他是“美盲”;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徐悲鸿”三个字虽耳熟能详却知之不多,甚至仅限于“就是那个画马的”……近日,一部讲述这位绘画大师生平的电视剧《徐悲鸿》登陆央视八套。在徐悲鸿去世60周年之际,该剧用35集的篇幅,讲述这个传奇人物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

  情感生活中的徐悲鸿是怎样一个人?他的妻子廖静文写过《徐悲鸿一生》,在内地引起轰动;他的前妻蒋碧薇写过《我与悲鸿》,在台湾风靡一时;他的学生孙多慈写过《寄徐悲鸿》,文章简短而感人。电视剧《徐悲鸿》再现了这三段恋情,用徐悲鸿饰演者吴刚的话说,“三个不同时期的女人,勾勒出徐悲鸿一生的完整,很有历史感”。

  ◎飞蛾扑火的恋情

  “我从18岁跟他浪迹天涯海角,二十多年的时间里,不但不曾得到他一点照顾,反而受到无穷的痛苦和厄难。”

  ——蒋碧薇《我与悲鸿》

  蒋碧薇出生在宜兴一个望族,13岁就由父亲做主定下了亲事,但几年后,徐悲鸿闯入了她的生活。18岁时,她毅然与徐悲鸿私奔到日本。其后,两人游学欧洲,徐攻美术,蒋专音乐。上世纪20年代末,他们双双回国,至上世纪30年代中期分居,1945年正式签字离婚。徐悲鸿答应了蒋碧薇的一切离婚条件,蒋碧薇从徐悲鸿那儿得到了100万元的赡养费和100幅画。

  “郎才女貌的两个年轻人很容易产生爱情,而最终的分手应归咎于政治态度、生活理念的不一致,他们分歧越来越大,很难相处下去。”《徐悲鸿》的编剧兼导演王好为说:“蒋碧薇在全剧贯穿始终——从第二集一直到最后,两人之间不只是感情上的纠葛,也是政治上的纠葛。”而这个重要角色则落在刘晓庆身上,她在剧中19岁的扮相一度被指“装嫩”。但在王好为眼里,刘晓庆胜在内心戏的拿捏上:“蒋碧薇这个人物心态很复杂,她一直在母亲、妻子、情人几种身份之间纠结,对感情的体味很深,有独特性,而年轻女演员难以达到那种深度。虽然刘晓庆演年轻戏份年龄距离有些大,但靠化妆和演技是可以弥补的。”

  ◎失之交臂的恋情

  “小雾笼江际,寒风萦别愁。如何君去后,一似水东流。”

  ——孙多慈《寄徐悲鸿》

  剧中第二段情讲述的是徐悲鸿一生错失的天才画家孙多慈。

  1932年,孙多慈考入中央大学艺术系,徐悲鸿时任艺术系主任。当时徐悲鸿与蒋碧薇积怨已深,对学生孙多慈则由欣赏生出怜爱。1934年,徐悲鸿与孙多慈正式相恋,徐悲鸿还曾刻一枚“大慈大悲”印章随身携带,嵌取了两人的名字。而徐悲鸿迁新居时,孙多慈以学生身份赠送100棵枫苗,却被蒋碧薇令仆人全数折断。徐悲鸿为此将自己的书房命名“无枫堂”,且自命“无枫堂主人”。然而,这段“慈悲恋”在世俗的束缚下,最终夭折。

  对于这段恋情的展现,王好为一度担心会引发廖静文女士的不愉快,但出乎意料的是,廖静文对这段恋情却相当肯定。

  王好为透露:“廖先生说过无数次,他们俩(徐孙)才是最合适的一对!”廖静文甚至找来王好为,多次要求加重这段恋情的比重,“甚至戏拍完了,她在住院期间也没忘提醒我”。

  ◎承诺一生的恋情

  “我已一步一步跨越了年龄距离的障碍,勇敢地走到您面前,愿意为您和您的工作奉献我的一生。”

  ——廖静文《徐悲鸿一生》

  陪伴徐悲鸿到最后的知己是廖静文。

  1953年徐悲鸿病逝,这段有着28岁年龄差距的爱情,为期7年就戛然而止。至今60年过去,廖静文凭着自己的执着,延续着丈夫的事业,包括建立徐悲鸿纪念馆。

  对于“徐廖恋”,王好为尤为感叹:“二人爱得真诚,互相给予对方最美好的东西。徐悲鸿病危,对廖静文是一个巨大考验。那么多人劝她离开,但她坚持留在徐悲鸿身边。她曾对我说:‘如果让我再选择一次,我还是选择徐先生。’”

  章琰

  《徐悲鸿》面世幕后

  创作《徐悲鸿》的剧本,王好为花了整整3年。其间,她看了300多万字的资料,十易其稿。这个过程,被饰演徐悲鸿的吴刚看在眼里,他说:“从写剧本到校对、终稿,都是她(王好为)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以前她不会用电脑,为了这戏专门学打字,最后打字打到手指头都变形了……”而王好为没想到的是,创作剧本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题材的小众、市场的不看好、拍摄的难度等各种问题还要接踵而来。

  艺术之争

  对于徐悲鸿在中国近代绘画史上的地位,一直颇有争议。上世纪50年代,徐悲鸿的声誉与影响达到了顶峰,但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他又一度被当做“反面教材”。“在创作这部剧时,我们不必去美化什么或者掩饰什么。对于徐悲鸿,虽然有各种各样的争议、观点,但从整个历史来看,他的艺术地位是抹杀不掉的,即便有争议也无妨。”王好为做出了这样的判断。

  在剧中,王好为展示了徐悲鸿的众多“第一”:第一个考入巴黎高等美院的中国学生;第一个画出中国主题油画的画家;第一个在欧洲及俄罗斯举办中国画展引起轰动;第一个在印度为泰戈尔和甘地画像的中国画家;第一个在南洋办画展筹集巨款捐献祖国……而相比起徐悲鸿的艺术成就,王好为更加愿意突出他的人格魅力。“他有一句名言:‘人不能有傲气,但要有傲骨。’”在王好为眼里,徐悲鸿的政治立场和民族气节十分鲜明。比如蒋介石五十寿辰,国民党中宣部副部长张道藩要徐悲鸿为蒋介石画像,再三相请,都被徐悲鸿一口拒绝。相反地,徐悲鸿却热心提携齐白石、傅抱石等人。“徐悲鸿去世之后,人们都不敢把真相告诉齐白石,直到多年后齐白石看到徐悲鸿的房子成了‘故居’,才悲痛万分。”王好为说。

  拍摄之苦

  为还原徐悲鸿的旅欧留学经历,《徐悲鸿》剧组前往法国、德国取景。其中,卢浮宫和巴黎高等美术学院两大主场景,没少让剧组头疼。王好为透露:“我们向文化部求助,他们给当地的中国大使馆打了招呼,大使馆的人出面跟卢浮宫和美术学院交涉,我们才得以进去拍摄。拍摄之前,我们还要写合同、写保证书,而剧组也把人数压缩到最少。”

  拍摄的4个月时间里,刚好赶上酷暑时节,演员因此吃了大苦头。在大热天拍冬天的“取暖”戏份时,吴刚从头到脚被棉袄裹得严严实实,身上还披着一床棉被,脚下踩着火盆,装出一副“不堪严寒”的样子。4个月间,吴刚就曾两次中暑。章琰

来源: 台州商报  作者:  编辑: 朱展翼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