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起劳动教育,不少人的第一反应是传统家务劳动,洗衣做饭、给长辈洗脚、打扫卫生……然而,在天台县中小学校里,正构筑起一片独特的劳动风景。这里将中小学劳动教育“提档升级”,建应用、造基地、改课程,乡村劳动课程设置五花八门,让孩子们化身为木匠、采茶师、非遗传承人等,劳动场所搬进了农业大棚、茶园、工坊、营地、科学展馆等,不断重构劳动教育生态,让孩子们融入自然,体验农事,品味非遗民俗,传承乡土文化。
天台打破学校围墙,统筹全县劳动教育资源,打造“乡村名校劳动课堂”数字应用平台,全县48所中小学校共建共享劳动精品课程和校外活动等。
“好多课特别有趣!我们很喜欢!”听说孩子们高度评价劳动课,我们也跃跃欲试,近日赶到天台现场体验了多种生动有趣的劳动课。
平桥镇中心小学组织学生在农合园开垦土地种玉米。 记者 杨群 摄
玩转校内劳动场景
白鹤镇中心小学有着天台县最大的校内基地——占地24亩的“桃花源”乡村农科院。眼下,基地里油菜花、梨花、桃花盛开,绿油油的小麦开始抽穗。“小麦、油菜收割后,我们就带着学生种水稻,一年四季都有农事忙。”白鹤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陈孝云说。
走进基地,4个班级上百名学生分别上着烹饪、种蔬菜、动物饲养和小鸟安家课。老农艺师带着我们和一些学生在耕梦园里种土豆、生菜,手把手教着翻土、播种、浇水、施肥。另一边的露天营地上,四口大锅一字排开,热气腾腾,孩子们正热火朝天地包着饺子。
在天台,每个学校都有劳动教室,课堂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在三合镇中心小学,我们挑战制作因千年古村得名的县级非遗传承项目“灵溪垂面”。一人负责将面条轻柔地搓均匀,一人将面条像纺线一样缠绕到两根竹筷上,就完成了“上面”工序。从面粉到垂面,一共要用20多小时完成10道工序。
“做完了,学校食堂会煮给学生吃,加上鸡蛋、冬笋、木耳,非常美味。”语文老师周优优从前年开始兼任劳动课老师。为了做好跨学科教学,他专门跑到村里向非遗传承人讨教,前后学了半年,跑了几十趟。“年轻人会做垂面的少,不想它被遗忘。”周老师说。
三合镇中心小学在角角落落建起了七大劳动景区,眼下这里的“春耕”生产氛围浓厚:百草园依次种下了芍药、乌药等中草药;百果园里杨梅树、李子树等果树开花……
在平桥镇中心小学的劳动教室里,我们人手一块木板,体验书法木刻课。我们和小学生一起雕刻“勤劳”二字。我们左手握着刻刀,右手拿着橡皮锤大力敲击木板,几刀下去,原本平滑的木板便有了立体感。“刻刀不要对准自己。”六(5)班学生夏昕远一边雕刻,一边提醒我们。
“我们学校崇尚书法艺术,很多学生都写得一手好字。”授课教师孙尚君的父亲是一名木匠,看到校内一棵樟树枯萎,丢弃了十分可惜,就萌生了木刻书法的想法。现在,孩子们的木刻技术越来越娴熟,动手制作了学校的路牌、楼名等。
通过挖掘天台县丰富的农耕文化和非遗文化,各中小学因校制宜,打造了一校一特色精品课,如坦头中学“小葫芦大世界”、屯桥中学的“木工坊”、始丰小学的“小厨神”、螺溪小学“千里吉贝”、赤城街道中心幼儿园“整理大集盒”等。在天台,每个学校每学期还会设立一个劳动周,举办瓜果蔬菜展销会、集市义卖、庆丰收运动会等。
见习记者张熙锦(右一)在三合镇中心小学劳动课上学习制作县级非遗传承项目“灵溪垂面”。 记者 杨群 摄
拓展校外实践活动
天气渐暖,田间地头一片农忙景象。三合镇中心小学有1100余个校外劳动点,就是1100余名小学生的“自留地”。我们跟着六(2)班小学生鲍诗妍,带上锄头、水桶,来到她的“自留地”里,将土壤翻掘、打散,加入各种配料,用草木灰、花生壳、农家肥等,拌合成营养丰富的种植土,再插上红薯苗。“去年我的地里种出了班里最大的红薯,有7斤多重。”鲍诗妍说。
“在乡村,每家每户都有地,就让家长给孩子拨一块地,3平方米,耕种统一的作物,丰收时学校再来评比。”三合镇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周兆金介绍,校外还有两亩稻田,每年都由六年级学生耕种收割。
春耕时节,劳动课堂正当时,学校将劳动教育延伸至农业种植基地。位于天台县现代农业园区的农合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由天台县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占地30多亩,集休闲观光、研学体验、科技展览于一体。开学后,已经有15所学校来这里上过课。
我们迈入其中的漫游农科馆,感觉好似一个巨大的植物迷宫,虽然面积只有16亩,却种植着100多种农作物。根据栽种模式不同,这里划分为柱式栽培区、复合栽培园等。整个馆区采用物联网管理,实时监测农作物生长状况,监控棚内的温度、湿度、设备运行等,让学生全方位感受科技赋能农业的魅力。
“今天上课的主题是‘玉’见你真好。”恰逢有学校实践,基地负责人蒋慧雅带领学生了解穴盘育苗法。我们每人领到一颗玉米种子,在一排装满土的小格子里挖开一个小洞,放入玉米种子,覆盖上松软的土再浇水。这种培育方式不易失水、伤根,成活率更高,也方便孩子将育苗盘拿回教室观察。
在现代农业园区里,里田农业、本心农业等智慧农企都参与到校外劳动实践教育中来。为破解劳动场所短缺难题,天台县积极整合校外资源,汇聚了一批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开辟了更为丰富的校外课程。如智慧研学唐诗营地的剪纸、干漆夹苎等非遗传承项目,寒山多彩田园研学基地的烤面包、剪纸,和合人间文化园的一根藤项目……目前,天台县共拥有民间劳动实践基地16家,年接待学生超3万人次。
一键下单预约课堂
“我们基地共推出了13门劳动课程,都可以在浙里办预约。学校上午下单,下午就能来上课。”天台农合园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负责人蒋慧雅说,自从天台县教育局推出“劳动课堂”数字应用平台,大家再也不用园区、学校来回跑。
打开“劳动课堂”应用平台,我们看到校外劳动基地课程简介、预约情况、地理位置等信息一目了然。学校、家长都可预约,校外基地同步收到弹窗提醒。随着平台迭代升级,还集聚劳动模范、手工艺人、民间匠人等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供学校、校外基地、社会团体选择。春季开学以来,全县中小学已经通过平台组织了37次校外劳动课程。
2022年8月,天台县“劳动课堂”数字应用平台在浙里办上线,有效破解劳动场所不足、专任师资紧缺等难题,在去年还入选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
平台一屏直播全县劳动教室上课情况,呈现全县学校劳动教育雷达图、精品课程开发等信息。截至目前,平台用户注册数达到12万,覆盖中小学48所,精品课程数量有127门。
平桥镇中心小学“一把蚕丝扇”精品课是平台上的热门课程,被外国语学校、赤城小学、福溪小学等19所学校预约52次,授课老师徐蓓蕾是一名科学老师。在天台,劳动课专职老师不多,大多由数学、语文、科学、体育等各科老师兼任。
“由于教师数量不够,教学资源有限,通过数字化平台让精品课程共建共享,把不同学科教师兼任的劣势,转化为跨学科、无边界学习的优势。”天台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叶安逸说。
据透露,今年天台还将建设一个县级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占地219亩,投资1000万元,包括围炉煮茶、竹林探宝、地质科考等20多个教育场景,建成后全县中小学轮流到基地上课体验。“加强劳动教育对于构建家校社一体化育人体系、激活校内外教育资源、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天台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立构说。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