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在共同富裕大场景下,村与村抱团、村与企结对……眼下在浙江,党建联建如同一条条红色纽带,将各领域基层党组织串在一起,发挥了1+1>2的效果:组织建设更加有力,乡村产业更加兴旺,村庄发展蒸蒸日上,群众日子更加红火。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浙江新闻客户端推出《党建联建看“浙”里》专题,亮晒各地实践做法。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11月11日讯(浙江在线见习记者 叶锦霞)早上7点多,走进台州市临海市河头镇殿前村的“永强·共富工坊”,56岁的朱红梅正熟练地将一根根藤条缠绕在椅架上,压一挑一,经纬交错,不一会儿就编织成一个椅背。“一天差不多能编三到四把椅子,原料和销路全都不用管,只管编就行,一天能赚一百来块钱,还能照顾家里,别提多高兴。”朱红梅说道。
临海市河头镇“永强·共富工坊”
殿前村像朱红梅一样在工坊里从事藤椅编织工作的村民共有50余名,涵盖妇女老人、低保户、残障人士等群体。工坊内,由永强集团党员技术骨干和劳模工匠组成的“驻点技术指导师”,定期会对村民进行技能帮扶指导,着重讲解示范技术细节和编织过程中的重点、难点,确保每个村民都能单独、熟练掌握编织技巧。“这些师傅手艺好,教得也很耐心、仔细,我们差不多一两天就学会了。”说起永强集团这支“红色师傅团”,村民们连连称赞。
临海市河头镇上湾村村民在“共富工坊”内编织藤椅
加工完成的藤椅经验收合格后由永强集团统一收购,村民每加工一把藤椅,就可以得到27元加工费,因为是由公司直接外发订单,中间环节少了,单件工钱比过去提高了20%,人均每月可增加2000多元的收入。
今年以来,永强集团党委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引导集团打破原有来料加工层层外包中介模式,采用“企业 村集体 农户”模式,将外加工业务直接分发到工坊,最大限度让利农户。永强集团党委先后与全市10个设有“共富工坊”的村党组织开展共建联建,今年以来帮助解决500余名周边村民就业,预计工坊增收1000余万元。
永强集团党员技能人才为工坊农户开展技能培训
“企业多年来也致力于破解自动化生产难题,但由于产品更新换代较快,传统的手工劳作仍然无法被取代,这就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在永强集团党委书记陈杨思嘉看来,“共富工坊”更像是一场“双向奔赴”——企业分包更加集中规范,有效缓解用工短缺和保障全年生产;村民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创富增收。
“小小工坊看似简单,除了企业的帮扶支持,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协力,镇里实行‘1名领导干部、1名驻村干部、1名村两委委员’的‘三个一’联系服务制度。”河头镇党委书记林宇告诉记者,社会组织、党员服务队还会经常来工坊开展志愿活动,通过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不断提升工坊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临海市还出台《临海市“共富工坊”扶持办法》等配套政策,构建涵盖财政奖补、税费政策、金融保险等专项政策扶持体系,每年至少安排2000万元专项财政资金,在工坊建设、设备购置、标准化生产和带动低收入农户就业等方面细化22条奖补标准,并量身定制“共富贷”“共富保”等金融保险产品,鼓励和引导本地优质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共富工坊”建设,不断激活企业“引擎”接续赋能乡村振兴。
临海市成立“共富工坊”企业联盟
截至目前,临海市已挂牌运营“共富工坊”127家,吸纳就业6037人,共承接订单712万件,累计订单总额1.45亿元,已发放工资总额4800万元,村集体增收总数300余万元。临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王海波表示,接下来,临海将继续推进党建引领“共富工坊”建设,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力量,加强共建联建,扩大帮扶效应,加快实现服务链与产业链、资金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充分转化为强村富民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