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山村风景如画 美丽的上栈头村 拍友 沈海松 摄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4月1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肖淙文 钱关键 陈久忍 通讯员 罗意)今年,浙江乡村的春天似乎来得格外早。在水乡、在山区、在海岛,万物萌动。盎然的春意之下,正酝酿一场从“美丽”到“未来”的乡村跃迁。
继2月我省公布首批100个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后,日前,第二批试点共278个未来乡村创建村名单也新鲜出炉。这些村将围绕未来产业、风貌、文化、邻里、健康、低碳、交通、智慧、治理等场景,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引领数字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乡村新社区。带着对未来的向往,人们将对诗意田园的期待投映至乡村,这些先行先试的村庄,也已陆续出发,用实干回应期待。
同为“未来”系列,未来乡村与未来社区的打造有哪些异同?如何站在“美丽乡村”的基础上,探寻乡愁可寄、梦想可承、未来可期的“未来乡村”?春天里,记者深入衢州、台州等地,走村入户,寻找答案。
沙滩老街上的三径书屋 黄岩区委宣传部供图
包容
多元意味着要更加因地制宜
春雨微凉,上午9时,台州黄岩区沙滩村,同济大学教授杨贵庆从村中踩点归来。随水汽扑面而来的,还有他正在谋划的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二期开发新思路:在东坞村打造创新创意中心、数字实验中心、房车露营基地等项目,与沙滩老街区块实现联动发展。
沙滩村是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之一。10年前,杨贵庆率团队来到黄岩西部山区,资质平平的沙滩村成了他们践行“中国新乡土主义”的在地实验室。这期间,同济·黄岩乡村振兴学院成立,成为国内首批以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小村以开放姿态迎接新生,大批心怀田园梦的年轻设计师、创业者也将目光重新投向乡村,前来考察、旅游的人络绎不绝。
今年5月,杨贵庆计划在村中举办一场乡村振兴共富论坛,借着未来乡村的东风,他觉得“是时候了”。“未来乡村是时代的召唤。” 杨贵庆说,浙江乡村建设从“新农村”到“美丽乡村”再到“未来乡村”持续迭代升级。如果说一村一乡的振兴探索是实验室内的碰撞,那么未来乡村建设便是整个乡村实验场在“美丽”基础上的转型提升。
浙江乡村迈向“未来”的这一步,酝酿已久。去年7月发布的《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实施方案(2021-2025年)》便对未来乡村建设进行部署,提出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试点,迭代升级未来邻里、现代产业、公共服务、乡村文化、特色风貌、绿色低碳、乡村善治等场景,建成一批引领品质生活体验、呈现未来元素、彰显江南韵味的示范性乡村新社区。近期,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未来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乡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实现主导产业兴旺发达、主体风貌美丽宜居、主题文化繁荣兴盛。
“未来乡村是浙江农业农村共同富裕现代化的基本单元。”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起,浙江省每年将建设200个以上未来乡村。到2025年,全省建设1000个以上未来乡村。
“很振奋。”面对远景目标,不少乡村建设者摩拳擦掌,但同时,作为探路者也对未来的建设方向抱有犹疑。
“‘未来’的不确定性要求未来乡村是开放多元、百花齐放的。”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共同富裕研究中心副主任祝立雄给出自己的解读,建设未来乡村首先要在认识上开放包容,不把未来乡村限定为某一种固定模式、不拘泥于几个僵化场景,而是在坚持基本方向的基础上,将未来乡村作为一个开放平台。“某种程度上,只要是体现了现代化内涵、产生了乡村活化的客观结果、营建了优质公共服务场景,都可认定为未来乡村。”
多元也意味着要更加因地制宜。乡村的地理位置、历史因素等造就的多样性,正成为它创造未来的可能性。《指导意见》指出,首批100个建设试点将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建什么”的原则。“这不是要打造各项都平均的普通生,‘未来乡村’是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锻造‘特长生’。”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城镇所高级工程师洪祎丹,也是浙江省未来社区发展研究中心创始团队成员,在她看来,未来乡村不仅要补短板、锻长板,还要创新板,且更要注意“运营思维”,这一点其实和未来社区是共通的,要着眼长远,创造更开放、更具生命力、更可持续的未来。“未来乡村不是要创造一个100万人只来1次的地方,而是要打造让1万人重访100次的地方。”
人与人紧密链接,城乡要素充分涌流,未来的生活方式因乡村特质更多彩……“未来乡村提法的核心价值,正反映在它对未来的探索精神。”杨贵庆说。
游客体验上栈头村玻璃吊桥 拍友 沈海松 摄
现代
数字化场景是最明显的特征
前不久,中国意象表现绘画作品全国巡展第一站来到衢州柯城区沟溪乡余东未来乡村。10天的展期中,中国意向表现绘画工作室的60件作品在此展览。现场的参观者中,既有高校教授、农民画画家,也有不少普通村民。“我能感受到这里的村民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富足,余东完美诠释了当艺术遇到乡村时的那种美好。”浙江传媒大学教授、策展人杨大伟感慨。
在村里看画展,对余东村村民来讲不算新鲜事。在这里,每日擦肩而过的可能是知名画家,定期开展的艺术沙龙汇聚各界名流,步行500米范围内,咖啡吧与酒吧沿河而立。不少来访的游客惊叹,这个小村,很现代。
“‘现代’才应是未来乡村的主体形态。”祝立雄说,就像余东村正在颠覆人们对传统乡村的认知一样,未来乡村的形态应是乡土味的人居环境,加上城市现代化的公共服务。现代的产业形态、服务形态和技术形态,是吸引城乡要素流动的条件,也构成了未来乡村的基本特征。
其中,数字化场景的营造,成为未来乡村最明显的特征。当现代化手段成为乡村的技术形态,智能“微场景”开始让更多优质公共服务下沉乡村。
在余东村,患有高血压的村民余冬英最爱沿着河边的智能健康步道散步,300米长的步道两端均设有智能设备,村民路过即可刷脸打卡,不仅能记录运动里程,还能累计健康分兑换礼品。去年,步道尽头建起了一座24小时自助健康驿站,余冬英省去了几乎每周一次的外出求医,借助“智能医务室”,沟溪乡中心卫生院的医生能为她视频问诊,在线开具电子处方。远程家庭医生、数字化健康档案的设置,让更多慢性病患者享受看病不出村的福利。
乡村中普遍存在的“一老一小”照护需求,在龙游县溪口未来乡村被重点关注。村里为老人家中安装门磁、手环、烟感报警器等设备。眼下,针对老幼群体的安全守护,已实现了人员异常报警、健康监测、摔倒检测等6个智慧场景应用。
而乡村建设理念的现代化,构成了未来乡村更深层的肌理。
在黄岩的“乡村实验”中,杨贵庆尝试融入现代的乡村安居理念,即摒弃大拆大建,用适用性改造让乡村“修旧如故”。“与‘旧’不同,‘故’是看起来模样和风貌没变,但内里引入适合当下生活的现代功能。”为此,他总结出未来乡村建设的“三适原则”——“适合环境、适用技术、适宜人居”。
村中,一座由老粮站改造成的“粮宿”民宿,充分体现了“适用性改造”原则。山村里的低矮房屋最怕潮湿,走进粮宿屋内却顿感干爽舒适,杨贵庆倒了一杯水向民宿外墙泼去,只见水不但没有渗进墙体,反倒四散溅开。原来,外墙使用了最先进的绿色环保防水涂料,能有效破解防潮难题。类似多项技术被应用到粮宿改建的方方面面,解决了墙体隔热保温、雨水循环利用等问题。“这个案例是集成示范,如果大规模推广到农房改造中,成本将大大降低。”
更多小规模的微改造融入村庄。沙滩村路面改造摒弃了柏油路,基本采用当地自然石材、植草砖、碎石等透水性强的材料,修老屋多余的瓦片被用来装饰地面,与周围景色相得益彰;余东村则见缝插针利用闲置农房织补公共服务功能,农村旧农房、旧公房、旧厂房等“三旧”建筑优先用于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和活动场地,满足村中全龄段人群的“现代乡村”想象。
浦山村村民载歌载舞欢度节日 龙游县委宣传部供图
共富
发展产业构筑坚实的“桃花源”
如果说未来社区是城市居住单元,那么未来乡村便是产居一体的发展单元。在未来乡村的九大场景中,未来产业场景被置于首位。在不少专家看来,这体现了“未来”理念从城市延伸到乡村,建设导向的本质变化。
根据《指导意见》,首批100个试点村要完成常住居民收入县域领先、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为县域村均1.5倍以上的“小目标”。洪祎丹以做菜为例生动比喻:如果把产业比作西蓝花,在未来社区中,它们就像是牛排的配菜,而在未来乡村中,则变成主菜,目标是做出一盘色香味俱全的清炒西蓝花。
产业成为乡村建设的核心,以此构筑的“桃花源”才有坚实的基础,才能持续进行自我更新、持续供给高品质的公共服务。祝立雄将其看成乡村“活化”的过程,“有人来、有活干、有钱赚,才是未来乡村成败的关键。”
如今,众多“掌勺者”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利用手中现有资源做好这盘“菜”。
“食材”常常是零散的,龙游县詹家镇的浦山村迈向“未来”的第一步,便是统筹村中闲置资源,确定发展机制。浦山有着畲族特色村的基底和天然的地理优势,距离县城5分钟车程,北接龙游花海,西临姑蔑生态园景区,环抱众多资源,又有着特色村的“网红潜质”,基于此,浦山确定了整村打造“乐活浦山,富美畲乡”的发展定位。
要将村中零散沉睡的资源整体利用,首先要解决的是乡村开发建设中的投入和运营问题。相信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浦山选择了村企共建,引进社会资本的模式。2020年以来,通过牵线搭桥,杭州联众集团先后6次到浦山考察,最终达成合作。村集体通过农房流转,盘活了12栋闲置农房,作为亲子游乐基地,设施涵盖游客服务中心、儿童图书馆、亲子民宿、共享餐厅等主题馆,交由联众统一运营。如今,每年可为浦山村带来20万元保底分红和净利润20%的合作收益分红。
在余东,当地则以小场景探索如何让村民共享乡村发展红利。村中一家叫“土灶头”的餐馆,店里没有常驻厨师,菜品主要靠“众筹”。毛笋猪肉煲、妈妈蒸蛋、桔壳酱……每到饭点,顾客点餐后,农户便从家中端出拿手好菜,汇成一桌乡土美食。去年3月,村里下发“英雄帖”,号召有手艺的巧厨娘竞争上岗,得奖的10余个菜肴统一冠名为“余东十碗”品牌,向游客进行推介。如今,12户联盟成员每年增收上万元。57岁的肖美仙,不仅是“余东十碗”的明星厨娘,去年,还开出了自己的“妈妈味道”餐馆,家庭收入超过20万元,带动三四名农妇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以基础较好的村庄为核心,带动片区连动式发展的模式,也成为未来乡村探索的方向。为避免出现同质化竞争和重复建设,“网红村”玉环市干江镇上栈头村,联合周边7个村组成立追梦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以“村集体+公司”众筹投资模式运作乡村旅游项目。“卫星村”的开发建设各有特色,当地滨海渔村白马岙村拥有优良的沙滩资源,古村落炮台村坐落着明代抗倭基地,聚焦红色旅游……三个村村集体出资1500万元建成滨海观光小火车,串起红色之旅、玻璃滑道等项目,2021年以来累计旅游收入已超过1100万元。
未来,因未知而迷人,那隐含的无数可能,让人始终心向往之。一百个人心中,或许有一百种理想乡村的模样,拥抱美好乡村,从这个春天开始。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