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6-88106102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新闻 > 社会
不到一年时间 路桥这个工作室找回被拐、失踪及送养人员120多人
2022年01月28日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徐子渊 共享联盟路桥站 庄向娟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1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徐子渊 共享联盟路桥站 庄向娟)“通过DNA比对,确认刘东辉与邹林林为同胞兄弟关系。”1月中旬,在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桃源镇的认亲现场,台州市公安局路桥分局刑事科学技术室副主任柯伟力宣读了DNA鉴定书,寻亲者刘东辉终于找到了失散半个世纪的亲人。

  2021年春天,路桥公安分局成立“回家”工作室,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反拐宣传与寻亲引导,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尽其所能帮助失散的家人团聚。柯伟力和同事们从此多了一个身份——“回家”工作室的一员。不到一年时间,“回家”工作室就找回被拐、失踪及送养人员120多人,协助外地公安机关找回5人,组织认亲58场。其中,父母年龄最大的98岁,失散时间最长的达77年。

  “春节前,让他们找到归属,过一个真正的‘团圆年’,这就是我们工作的意义,也是责任所在。”工作室的主力成员柯伟力说,“寻亲这项工作,就是在填补一条条生命的裂缝,让他们知道从何而来,重建血亲关系。”

  如今,柯伟力在各种寻亲者群体中已大有名气。众多寻亲者每天都希望,第二天一早柯伟力能告诉他们:“你的亲人找到了”。对柯伟力而言,这些“希望”重若千钧。

永不放弃

分析比对上亿条数据

  2005年进入路桥公安分局工作。17年来,柯伟力一直从事法医工作,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让死者“说话”,为警方破案提供方向和重要依据。“我就是个普通人,没什么特殊爱好,平时两点一线,也不会有什么惊险发生”。同事们对他的印象,也就是“本本分分上班,高兴了会讲个段子”。

  柯伟力说,干他们这一行的,都会有个情结,在自己的任上只要有案子没破,这一辈子都会惦记着。如今,柯伟力这个情结,在寻亲工作上也得到了体现。他不记得自己帮助多少人找到亲人,没找到的却记得清清楚楚。

  “定居海外20多年,心里总有一份牵挂。岁数越大,就越想找到家在哪儿。”远在英国的刘东辉每年都会寻亲。由于户口本的线索指向嘉兴,很长一段时间,他一直在嘉兴、上海、湖州附近徘徊寻找,参加认亲活动、走访询问、DNA比对……但始终没有亲人的消息。2021年6月,通过朋友介绍,刘东辉给“回家”工作室打来远洋电话,询问血样采集事宜。当时接电话的就是柯伟力。

  考虑疫情等原因,刘东辉不能第一时间前来采集血样,柯伟力与省市血样采集点沟通,开通绿色通道,采用寄送的方式提前接收血样。收血样、提取、送检、生成DNA数据、导入DNA数据库、比对,失败。柯伟力告诉刘东辉,他的老家可能在江苏,而不是在浙江境内。刘东辉的寻亲路,从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

  为何比对没成功,却能定位?柯伟力介绍,DNA包含了一个人所有的遗传信息,平常所说的孩子像父母,兄弟姐妹相似都与遗传基因相关。通过比对信息点,重合度越高的,是亲人的可能性就越大。“通过比对,我们发现与刘东辉基因重合度高的地点,主要集中在江苏境内。”

  设置的DNA信息点越多,一个人的轮廓也越清晰。但这也存在一定的弊端,每多增加一个信息点,所得到的数据就成倍增加。有时为了更加精准的比对,“回家”工作室面临的可能是上亿条的数据分析。“我只要想起一点点线索,给柯警官留言他都会很快回复我。有时候都凌晨了,他还在线。”刘东辉说,为了尽快帮助他找到亲友,柯伟力他们尽可能多地记录他的寻亲信息。6月、8月、10月、12月,每隔一段时间,“回家”工作室就将刘东辉的信息重新进行筛选比对。

  去年12月底,刘东辉带着遗憾准备返回英国。行程确定前,他给柯伟力打了个电话,听出他的失望,“柯警官安慰我,说比对十几二十几次都是正常的。他们会继续比对,让我也别放弃。”刘东辉说。之后喜讯传来,通过DNA比对在江苏苏州找到了他的哥哥邹林林。刘东辉高兴地说:“没有柯警官这样细致的工作,我可能这辈子也找不到亲人。”

  刘东辉的团圆年,归功于一串DNA数据,更源于路桥“回家”工作室的不放弃。路桥一位失忆人员寻找出生信息,信息比对10次;福建一位男士寻找亲生父母,信息比对15次;黄岩一对父母寻找女儿,信息比对近20次……数据库会不断更新,新的数据源源不断补充进来。在“回家”工作室的成员看来,成功如果不在这一次,那就在下一回。他们就在不断比对中,让一条条寻亲路越来越清晰明了。

竭尽全力

一年助上百家庭团圆

  在“回家”工作室的档案室里,堆叠着一个个文件袋,里面包含了国内外寻亲人提供的信息。工作室寻亲成功率不断走高,通过寻亲者介绍、相传,越来越多的寻亲者找上门来。为了更好地帮助寻亲者,工作人员朱德喜告诉记者,工作室明确要求,无论是谁接到寻亲者的求助,不仅要记录基本信息,还要将其所有的回忆都收集记录在案,确保“一人一册”。

  “回家”工作室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技术室、基层派出所、乡镇街道村子……只要有线索,哪里都能成为办公现场。工作室成员也不完全固定,经验丰富的刑侦民警、对基层情况了如指掌的民警,例如路桥派出所、社区民警等基层力量都参与其中。

  就是这样一个“不固定”的工作室,却在成立之初设立了一个“固定”的目标,在1年内帮助100个失散家庭重新团圆。工作室成立之前,路桥区当地平均每年找回的失散亲人家庭在个位数,“如今我们已经帮助了120多人,相当于一年完成了十多年的工作量。”

  2021年9月17日上午10时,有着同样黝黑面庞、宽大肩膀的老人林春恩走进室内时,陈绍华非常确定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快步上前。两个台州汉子紧紧抱在一起“记挂在心中大半生的问题,终于有答案了。”陈绍华说,虽然亲生父母都已经过世,但找到了亲兄弟,心中的遗憾也有了结。

  2005年养父母去世后,陈绍华踏上了寻找亲生父母的漫漫长路。但他唯一的线索,是多年来一直萦绕在脑海里的一幅画面:自己的家乡河网密布,离别时候的交通工具是船。仅靠这样的线索,相隔60多年,想要找到亲人,无异于大海捞针。寻亲以来,陈绍华但凡听说和自己长得像的人在寻亲,就想方设法去核实、联系。遗憾的是,他一无所获。

  通过DNA比对,“回家”工作室划定陈绍华亲人可能在路桥区赛龙村范围后,社区民警潘伟荣开始了寻亲接力。根据时间和基本情况的分析,潘伟荣将走访人群定位在70岁以上的老人。潘伟荣制定一天走访6小时以上的工作计划,确保在一周内将老人逐一走访完毕。幸运的是,两天走访后,通过村民口口相传,林春恩老人主动找上门来,这场寻亲之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陈绍华的寻亲路在“回家”工作室的成功案例中,算得上是顺利的。但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寻亲者与亲人离散数十年以上,寻人线索可能只是一个模糊的地名、人名,甚至是乳名、绰号。有些时候可能做了十分的努力,最后只得到一分的结果。有时候在村里走访,几个月一晃而过,却收获寥寥,寻亲的工作如同“细针掉入大海”。

  对每一个寻亲的家庭而言,团圆重如生命。“接下来的寻亲之路,只会越来越难,但无论如何,我们工作室都会竭尽全力,把寻亲这件事做到‘最圆满’。”柯伟力说。

弥补遗憾

在不圆满中寻求圆满

  过去,作为法医的柯伟力,解剖出的是冷酷的犯罪事实。如今,在帮忙寻亲的道路上,柯伟力对工作又多了一层认识——带着温情还原事件,看见百态人生。

  寻亲求团圆,但并不是每个家庭的寻亲结果都是圆满的。

  不敢换工作、手机号码、居住地……安徽人王杰(化名)在路桥金清一待就是20多年。“2003年6月13日晚上6时,我和老婆出门上夜班,儿子一个人在厂门口玩耍,后来我们再也没见过他。”从那以后,王杰和老婆每晚6点,不论刮风下雨是否上班,都会到厂门口看一看,盼着哪天能看到自己的儿子。了解到路桥“回家”工作室可以帮忙找人,王杰和妻子都采集了血样。几天后,比对结果出来了——前几年,他们的儿子遭遇车祸已经离开人世。

  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他们还是向工作室表达谢意,“也算了却了一桩心事。”儿子失踪的十多年里,他们哪儿也不敢去,就在金清“画地为牢”。如今,他们放下了牵挂,回老家开始新的生活。

  寻亲的不圆满,还在于隔阂。不愿回复的、不愿认亲的、不肯原谅的……“没有亲身经历,就无法感同身受。我们只能尽量去帮忙。”柯伟力告诉记者,对于寻亲者和被寻到的亲人而言,双方都需要时间去适应了解。因此,“回家”工作室的成员经常要化身“心理辅导员”,与认亲者沟通,获得对方信任,让寻亲者放下戒备,消除他们内心的顾虑。

  柯伟力记得,有位男生寻找到了亲生母亲。但因为亲人在寻找他的途中车祸去世,失散多年后母亲有了新生活,母亲并不愿意认亲。男生隔三差五给柯伟力打电话,问能不能得到母亲的地址,他就想远远看一眼母亲的样子。然而,做了几个月的工作,对方还是拒绝了。“我只能安慰寻亲人缓一缓。人的想法是会变的,找到了总有见面的希望。只有慢慢地去做引导劝解,才有可能看到改变。”

  “我觉得我们现在从事的工作,是为了弥补之前留下的‘种种遗憾’。”在柯伟力的印象中,和亲人失散,无论是什么原因,只要条件改善,很多人都会产生寻亲念头。对于一些人来说,寻回亲人,甚至变成了一种活着的“执念”。

  DNA是我们身体里微小的存在,却跟随我们命运的一生。路桥的“回家”工作室,就是在这重要的碎片上解读出“团圆”信息,帮助寻亲者“回家”。

  “很多人活了大半辈子,终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就像是一片孤零零的落叶,最终找到了自己的根。”柯伟力说,看到那些悬着的心最终有了着落,他总是能生出很多感慨,感受到自身工作的意义。


标签: 工作室;回家;亲人;工作;线索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