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高速三门段 葛敏 摄
“十三五”圆满收官,三门县奋力拼搏、砥砺前行,首次进入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行列,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获评全国首个“气候康养县”,高分夺取一星平安金鼎等。五年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5年的173.38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273.39亿元,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
“十四五”徐徐开启,逐梦新时代,践行新使命。三门围绕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做好“公转”,又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做好“自转”。面向未来,三门设立新目标,有了新定位:以打造“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北部引擎”为总体目标,以建设“科技型、生态型、湾区型长三角卫星城市”为总体定位,努力建设接沪融甬先行区、湾区开发示范区、先进制造核心区、山海水城样板区,全面开启三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横渡镇岩下潘村 王华斌 摄
科技引领 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支支灵活运行的机械臂,一条条永不停息的输送带……春节期间,在三门沿海工业城,仍有企业生产设备24小时运转,不少外地员工主动提出过年不回家,为了减轻疫情防控压力,也为了赶制络绎不绝的订单。
此前,三门县科技局党组成员管信异常忙碌,桌案旁摆放了一摞摞企业申报研发补助资料,38家企业逐一通过核查,共计1000多万元政府“红包”即将送到企业手里。为了推动科技型企业不断创新,《三门科技新政十条》发布,切实增强政策有效供给,如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高达100万元。
没有科技就没有未来。在今年三门县党代会报告中,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善弈者谋势,全力锻造以科技为内核的发展新动能。2017年,三门布局集科技创新平台、人才招引平台、科创服务平台、对外展示平台等于一体的三门湾科创广场。其中,按照“一核、三园、三飞地”的建设要求,建设科创中心,下设绿色橡胶产业、新型OLED产业、石墨烯产业、5G产业、聚乳酸产业等八大产业研究中心。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沿海工业城先进制造业产业园、凤凰山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加大研发落地能力。同时,拓宽创新发展空间,成功建成三门湾(杭州)科创广场、宁波·三门协同创新基地,正谋划建设上海科创飞地。
腾“云”驾“数”,赋能产业升级。三门加快打造制造业数字变革策源地,全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和企业数字化改造。截至目前,已完成第一批87家规上企业的数字化改造,任务完成率达到124%,计划三年实现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时间无痕,奋斗有迹。三门科技创新节节攀高,全省科技进步综合排名一年一跃升,2019年创新指数进步排位全省14位,并首次跻身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建成冲锋衣产业和橡胶产业两大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
一路上扬的数字曲线,铺就现代化发展基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15家,2020年增至5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2015年26 家,2020年增至199家;发明专利授权量,2015年25件,2020年增至304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5年的32.56%,提升至2020年的56%,提升情况居全省前列。
过往皆为序章,站上新台阶后,如何可持续发展更值得深思。“十四五”开局之年,三门势要“牛气冲天”开新局。全面对标工业4.0,深入实施“新制造业三年行动”计划,数字赋能橡塑制品、清洁能源等优势产业,引育壮大5G、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推进规上重点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同时,做优创新生态,深化科创体制改革。建立县领导联系“双结对”、企业创新“双比拼”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提高到60%以上,全省创新进步指数排名持续向前移位,奋力打造成为先进制造核心区。
沿海工业城 连新觉 摄
生态优先 构筑全域大美新格局
错落有致的小洋房,干净整洁的道路,功能齐备的休闲广场……在如今的三门,一颗颗耀眼的“乡村明珠”脱颖而出。
“现在环境、交通越变越好,客人也越来越多,旺季的时候民宿收入一个月有好几万元,相当于以前在外面打工一年的收入。”横渡镇岩下潘村村民鲁小丽看到家乡“点绿成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心里十分高兴。目前,岩下潘村专注发展乡村游,年客流量有70多万人次,全村共有50余户村民经营农家乐(民宿),带动600余人就业,民宿经营户年平均收入高达27万元。
打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实现全域美是关键。去年,三门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美丽城镇建设成果,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城镇生活垃圾实现零增长,提升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101个,获得全省“五水共治”大禹鼎。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5个、省级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23个、美丽城镇省级样板乡镇1个。完善小区配套,优化美化环境,截至目前,让3个老旧小区“换新颜”,大幅提升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绿水青山不断释放“生态红利”。三门凭借独特的自然禀赋,农产品类型丰富,形成青蟹、小海鲜、柑橘、甜瓜、茶叶、西兰花等特色主导产业,“鲜甜三门”农业特色品牌盛名在外。截至目前,全县160个渔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平均有300多万元,渔民户均收入近40万元,实现家家致富、村村殷实。
“十四五”期间,三门仍将坚持特色发展,努力把田园风光变成新兴产业、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奋力建设成为“山海水城”样板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推进凤凰山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数字化海水养殖示范区建设,打造乡村产业大数据中心,创建一批“数字果园”“数字鱼塘”。深入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建设,补强“冷链成网”、农产品精深加工等薄弱环节,构建“农业+”产业体系。
另外,不断丰富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内涵,深入实施新“百村整治、千村示范”工程,推进乡村片区组团行动,规范农村民居建设,打造一批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实施“小县大城”战略,提升县城首位度和凝聚力,集聚城镇人口,促进产城融合一体化。深入推进全省大花园建设示范县创建,有机贯通美丽城市、美丽城镇、美丽乡村建设,构建“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新格局。
拥湾发展
共拓区域合作新机遇
冬天的港口,海风凛冽,站在健跳港北塘区块,十几艘大型货轮停泊海上,一同停歇的还有浙江恒投工贸码头。“趁着春节放假,企业把这些水泥装卸设备维护整修,平时停工一天就损失一天。”健跳镇副镇长卢卓毅对企业发展情况如数家珍,“每天都看到一艘艘船来卸货,最多一天有400多辆货车来拉货,去年码头完成货物吞吐量415万吨,占健跳港区总吞吐量的48%。”
向东望去,一望无际。卢卓毅表示,北塘区块原有7家船厂处于闲置,闲置用地(用海)约2200亩,目前已盘活5家。健跳港是浙江第4大深水良港,也是天然避风良港,几乎能全年无休作业。眼下,借着港区口岸扩大开放获国务院批复的东风,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六敖北塘作业区、牛山作业区建设,打造浙中沿海大宗商品港口物流集散中心。
沿着历届党委政府“主攻沿海、接轨融入”的战略指向,三门坚持“风从海上来、发展向东看”的定力,瞄定“联动三门湾、接轨沪甬舟、融入长三角”的目标,紧抓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全省“四大”建设等重大战略叠加机遇,充分发挥湾区优势,加快推进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与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全面对接。
一条沿海大动脉——沿海高速三门段通车后,三门到宁波最快只要1小时,到宁海缩短至20分钟。同时,串联起滨海科技城、临港产业城、沿海工业城,推动三门打造三大万亩百亿级产业发展平台。
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需要海陆空联动的交通条件。在花鼓漫岛,争取“水上飞机”项目尽快落地,从舟山起飞,降落三门只需40分钟。随着沿海高铁、金台铁路健跳港支线等战略性交通项目的加速推进,三门将加快融入宁波30分钟、上海90分钟交通圈,形成“外联内畅”的大交通格局,助推产业裂变发展。
置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浪潮中,三门不断加快接沪融甬步伐。台州北部湾区与上海市北高新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沪甬台合作产业园完成规划编制;与江北区签订人才一体化合作协议;宁海、象山、三门签订政务服务三地通办协议,100项群众服务高频事项实现了跨区域一体化通办。
在接沪融甬、湾区开发的浪潮中激流勇进。“十四五”期间,三门将深抓沪甬台合作产业园,谋划设立三门·上海全球招商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积极承接沪甬配套生产基地外移,全面对接融入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台州湾创新走廊,高质量打造台州北向接轨的桥头堡。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