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台州频道5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施力维 许峰)说起“张謇”号和“沈括”号科考船,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提起它们的出生地——温岭市松门镇,不少人会觉得意外:搏击蓝海、探索未知的科考船,竟是从一个小镇驶向大洋。
日前,记者来到松门,看到在短短30公里的海岸线上,密布着16家船舶修造企业以及数量众多的配套工厂。
今年3月19日,我国首艘由民资打造的小水线面双体科考船“沈括”号,经过近一年的试航、试验后,在上海正式交付使用。“沈括”号是浙、沪两地造船业紧密合作的一大成果。该船舶整体设计由上海的中船重工702所操刀,建造则由温岭的民营造船厂天时造船厂承担。近年来,温岭船舶工业借“智”上海,利用沪上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并依托自身积累起来的块状产业优势,从传统的货船制造向修造技术难度大、产品附加值高的船舶制造转型。
“温岭拥有完整的船舶修造产业链,但在生产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特种船舶上,一直以来存在技术短板。” 温岭市船舶行业协会会长梁新方说,特种船修造设计难度大、技术要求高,一般民营船厂很难涉足。2015年,天时造船厂请来上海专家,组成了20多人的技术攻坚团队,并首次拿到了特种科考船“张謇”号的订单。船舶的设计图纸由上海的科研院所出具,温岭的船厂则负责按图生产。
2016年,“张謇”号由图纸变为现实,成功下水,各项指标、性能都符合设计要求,上海船东非常满意。“与上海的一些大型船厂比,‘张謇’号在温岭的造价至少低了20%。”天时造船厂办公室主任刘程辉说,从船舶的主要零配件到油漆涂料,温岭本地都有配套企业,这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去年,天时造船厂又与上海方面合作,建造难度更大、技术含量更高的“沈括”号科考船。“沈括”号是一艘满足多学科交叉研究需求的深远海科学调查作业船,船上大功率永磁电机等关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现在,除了建造科考船外,沥青船、化工船等其他特种船只建造订单也纷至沓来。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东风,温岭民营造船企业目前正与上海科研院所合作洽谈建造第三艘科考船,继续向着新蓝海进发。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