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一早,玉环“风向标”流行乐团的几名团员聚到一起,在玉环文化馆的排练室内相互“切磋”。“一支好的乐队背后一定是无数次的磨合、提升,从最初成团到完成每一场排练、演出,我们都是亲力亲为,大家既是朋友亦是家人。”玉环市文化馆副馆长、“风向标”流行乐团团长孔丹丹说。
在玉环,流行音乐的种子曾长期沉寂于群文“土壤”。2015年,在玉环市文化馆的扶持下,“风向标”流行乐团悄然成立,不仅填补了台州当地群文流行音乐团队的空白,更像一颗饱满的种子,在玉环的文化土壤里扎下根,渐渐催生出“臭皮匠”“香柏木”等多支本土乐队,用歌声串联起玉环群文音乐发展,为“会唱歌的海岛”注入了鲜活的文化生命力。
十年沉淀
“风向标”扎下音乐之根
10月18日晚,玉环大剧院被歌声与热情点燃,“拾光·四季”风向标第四季流行音乐专场激情上演。为了这场演出,键盘手郑韵特地放下国外的工作,全程参与。

“我主业是做留学、移民规划,一年有好几个月都是在国外,但‘风向标’的每场演出我都会从国外赶回来参加。”郑韵说,这次也不例外,他提前安排好手头工作,5月份开始就一直待在玉环,和团员们奔赴一场十年的音乐之约。
2015年以前,玉环喜欢流行音乐的年轻人不少,却鲜有能让大家聚在一起排练、演出的专业平台。在台州流行音乐协会的一次演出中,孔丹丹被各地流行音乐人带来的精彩演出深深触动。为何不去挖掘一下散落在群众中的民间歌手、乐手,组建一支专业的乐团?
“因为一直在做群众文化这块工作,我也结识到一些乐手,当时找到张耀、黄斌等人的时候,可以说是一拍即合。”孔丹丹说。
赶在2015年底,孔丹丹集齐了鼓手、贝斯手、吉他手、歌手,确定了12名固定成员组成了最初的乐团,并向领导提出成团申请,一下子就得到了支持。文化馆为他们腾出了专属排练室,还给予一定的资金用来购买设备。

一支好的乐团并非一蹴而就,背后需要不断打磨、排练和沉淀。因为热爱音乐,每位团员在工作之余都会抽出大量时间排练、磨合……
2016年10月21日,经过几个月的排练,玉环大剧院的聚光灯第一次打在“风向标”成员的身上——“年轻的心”流行音乐专场晚会开演。这次的演出让“风向标”首次曝光在大众视野,让很多志同道合的人认识到了这支乐团。
此后几年,“平凡之路”专场、台州市名家(名团)展演专场接连亮相,让这支从玉环本土成长起来的乐团,成了当地文化活动的“常客”。乐团成立10年来,最初的团员不仅从未改变,还注入了很多新鲜的血液。
“取名‘风向标’不是说让别人向我们看齐,而是我们想要寻找流行音乐的方向,把我们的乐团作为一个平台,播下更多的音乐种子,吸收更多的新生力量。”孔丹丹说。
从一到多
擦亮“会唱歌的海岛”品牌
10月22日晚,在福建省泉州安溪,作为2025世界闽南语金曲颁奖盛典暨海峡两岸闽南语音乐大奖赛全球总决赛12强选手,玉环本土乐队“臭皮匠”精彩亮相,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原创闽南语歌曲《在海边》。

“9月底,我们刚拿下这次大赛浙江赛区的冠军,比赛期间通过原创歌曲《后沙》,向很多选手推介了家乡这个地方,很多人都说有机会要来玉环看看。”“臭皮匠”乐队主唱周龙说,音乐对他们而言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共同爱好大家组建了乐队,也想把更多的“玉环故事”写进歌里,让大家认识到不一样的玉环。
如果说“风向标”,像一束光照亮了玉环流行音乐的角落。那么“臭皮匠”的成长,就是玉环群文音乐发展的生动缩影,随着专注原创的玉环本土乐队相继成立,玉环以优质团队为引领,用政策扶持做“土壤”,让普通人的文化热爱有处安放。
“我们非常支持这样的本土乐队成立,音乐本就是一种很好的媒介,可以重塑市民对城市发展的认知,同时与‘玉环是懂浪漫的’IP相契合。”玉环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周丹说,今年上半年就举办了6场大型面向公众的音乐主题活动,让音乐成为玉环这座城市的一张“新名片”。

今年以来,玉环精心推出“会唱歌的海岛”“海屿岛之恋”等紧扣主题的音乐类文化品牌,先后举办“会唱歌的海岛·玉环”浙江省大学生歌手大赛、第七届台州市“十佳歌手”决赛、2025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浙江赛区总决赛、“海屿岛之恋·夏日弦歌”温慧明小提琴独奏音乐会等活动,让广大市民充分领略了音乐文化的魅力。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