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微风拂过赭溪老街,操着各色口音的外地游客为月色中的街巷注入了鲜活人气。一对东北夫妇举着手机,对着溪畔摇曳的红灯笼反复调整角度,口中念叨着:“这和七夕晚会里的镜头简直一模一样!”;临溪的茶馆里,上海来的年轻人围坐一桌,点上一壶云雾茶,用带着吴侬软语的普通话兴致勃勃地回味着“时光音乐会”上的民谣弹唱;溪边小路上,武汉来的一家三口正在嬉戏奔跑,孩子清脆的笑声撞在石板路上,又混着各地游客的赞叹声,落进潺潺溪水里。
虽然现在的赭溪老街已褪去节日期间的热闹,但凭借“清溪流韵”的自然底色,叠加综艺曝光带来的热度,持续释放着独特吸引力。一波又一波游客循着这份魅力前来打卡,让老街真正实现了古韵与生态的交融、流量与体验的共振,处处涌动着蓬勃的生机。
一溪清水绕老街,生态成了“打卡点”
“本来是冲着七夕晚会的‘网红镜头’来的,结果被这一溪清水绊住了脚步!”来自宁波的周女士举着手机,镜头里既有女儿在溪畔石阶上拨水的模样,也有远处广济桥的石拱倒映在碧波中的景致。在赭溪中段的广济桥边,十多位游客正排队打卡:这座桥,既是七夕晚会的重要背景板,更因桥下常年不涸的清水成了“必拍机位”——站在桥栏边,抬头可见老街屋檐下悬挂的红灯笼,低头能赏溪水载着落叶缓缓流淌,古桥与清水的交融,成了最打动人的“老街名片”。
每到暮色渐浓,溪边的“生态歇脚点”更成了人气最旺的去处。临溪的茶馆、咖啡馆纷纷将桌椅搬出室外,游客点一杯本地的云雾茶或冰咖啡,就着溪风纳凉闲谈;老街管理方还在溪岸点缀了荷花盆栽,在溪面投放了带着小灯的浮漂,让清水与绿意、灯光相映成趣。“以前游客来老街,多是走马观花看建筑,停留超半小时的都少;现在因为这条溪,不少人能待上一两小时,甚至愿意留下来吃顿晚饭。”杨帆控股集团品牌负责人谭文军坦言,生态优势已从“加分项”变成了“核心竞争力”。
综艺余热促体验,“打卡”变“沉浸式”
生态是赭溪老街的“底色”,而央视大型综艺的入驻,则为其注入了引爆热度的“火种”。无论是去年的《会唱歌的院子》,还是今年备受关注的《央视七夕晚会》,均通过镜头全方位呈现了老街之美——古戏台的雅致、通悦门的厚重、溪边灯廊的浪漫,都因此成为游客必到的“打卡地”。但比打卡更具吸引力的,是由此衍生的“沉浸式体验”,它让老街的热闹更具深度与参与感。
每到无雨的夜晚,溪畔“时光音乐会”准时开唱,民谣的温柔、摇滚的热烈、戏曲的婉转轮番登场,歌声与红灯笼的暖光交织,引得游客驻足跟唱;每周的“文艺赋美”活动更是让古巷里掌声不断。遇上“诗词非遗节”时,老街的精彩更是层层叠加:剪纸艺人执剪如飞,转眼剪出“鹊桥相会”图案;传统糕点师傅现场教学米糕制作,孩童挽着家长体验揉面塑形;一根藤技艺等多项非遗展示依次排开,老艺人指尖的千年智慧围满了好奇的游客。
从“因综艺而来”到“为生态而留”,赭溪老街的热闹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打卡热”。这里的溪水、古桥、绿树,因央视大型综艺节目被更多人看见;而这份“看得见的生态美”,又让短暂的“流量”变成了长久的“留量”。正如一位老住户所说:“老街的魂在赭溪里,现在这溪水活了,老街的热闹才是真的扎根了。”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