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蓝色小盒子,用手电筒往里照明……6月10日,三门县花桥镇的蓝岸水产养殖基地里,负责人彭大满正在“蟹公寓”前查看青蟹蜕壳情况。
“首批5000只软壳蟹已陆续蜕壳,成活率达95%,每公斤价格比普通青蟹高出近200元!”去年4月在政府指导下建起“蟹公寓”,年初成功试养“越冬蟹”,如今又收获肉质更鲜嫩、单价更高的“软壳蟹”。从服装业转战农业,新农人彭大满战果不凡。
这几年,三门大力培育发展水产养殖产业,将“小海鲜”做成了“大龙头”。然而,在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产业升级、发展提质等方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小海鲜收获 任秀玲/摄
面朝大海,三门开始思索破壁之法——实施“蟹乡新农人”培育行动,打出“向海聚才、以海育才、为海留才”组合拳。随着行动深入,越来越多如同彭大满一样的新农人,扎根三门、大显身手。
建档赋能,向海聚才
从小在农村长大,“85后”青年陈斌斌对家乡的养殖塘有着特别的感情。
大学毕业后,他回到花桥,学着拍照、排版、上架,把当地小海鲜挂上网,还当起主播。没过多久,网店里的青蟹、蛏子等产品销量就冲到了榜单前列。
陈斌斌直播卖青蟹
后来,经有关部门牵线,他又和同为新农人的郑海亚、卢丹霞联合注册了“三味寻鲜记”品牌,让自家小海鲜和别家的胡柚、火龙果等农产品“抱团”销售。“产品淡旺季不同,刚好能互补,一年从头卖到尾!”
海洋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平台欠缺,这是三门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遇上的首要难题。
为了打破这一现状,三门分层建立乡土人才储备库,通过乡贤回引、本地孵育,集聚那些有着水产养殖、工坊运营、电商推广等专长的乡土人才。人才队伍的建设,进一步放大辐射效应,发挥了带富创富的作用。
这支队伍中,涉海人才多达958人,占总数近半。其中,有不少像陈斌斌一样的返乡创业大学生,也有从各地集聚到三门的“精尖新农人”。
从山东来的“精尖新农人”李来国(左二)
今年4月,欧迅数字化养虾工厂培育的第一批对虾提前出塘,赚到了第一桶错峰上市的金子。多年来,创始人李来国专注南美白对虾养殖关键技术攻关。如今,他带领团队16名本科及硕士专业人才,在蛇蟠、健跳、花桥等周边区域培育了130余名养殖“新农人”。
厚植沃土,为海留才
想要承包养殖塘,但遇上资金难题怎么办?“鲜甜共富贷”“青蟹贷”等特色金融产品能够解忧。
2022年5月,三门成立县级“人才助力共富”服务中心,并组建了金融指导团、法律咨询团、老干部助农团等10个“共富帮帮团”。
当月,金融指导团就主动对接当地金融机构,推出“鲜甜共富贷”特色金融产品,并将养殖新农人纳入“蓝色清单”,统一优化管理。纳入清单的新农人可享受纯信用、免担保、低利率贷款,给予快速审批特权。目前,三门各类金融机构共计发放“鲜甜共富贷”“青蟹贷”等涉海贷款近2.5亿元,惠及800余户养殖户。
新农人要持续为乡村振兴带来“源头活水”,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实施“蟹乡新农人”培育行动以来,三门陆续制定农创客发展帮扶20条、新农人发展帮扶20条等政策。“人才助力共富”服务中心充分收集“新农人”需求,通过“共富帮帮团”,在金融支持、项目审批、技术支持等方面为他们提供相应支持。
老干部助农团帮扶养殖户
对此,来自仙居的养殖户王福堂也有发言权。他在浦坝港镇观海村承包了20亩对虾养殖塘。养殖前,三门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的技术人员根据每口塘的情况,为他定制了个性化生态养殖方案。等到收获时,村里的养殖合作社还为他包办了采购、运输和销售。
“不愁养,不愁卖!有了政府助力,今年对虾养殖的收益起码有50万元。”王福堂兴奋地透露,看到大好前景,他在杭州工作的儿子也加入了进来。
多链融合,以海用才
从三门县城往东开,来到海润街道,在靠近海游港的堤坝一侧,记者找到了浙江环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厂区里,一个个蟹筐整齐摞起,恒温青蟹净化池正在稳定运行。
创立5年,环码自主研发国内首例青蟹净化暂养技术,并靠着对产品包装和销售模式的创新与升级,在全国各地建起近40个专卖店及销售网点。
环码青蟹礼盒
与环码一样位于海润街道的海之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作为三门小海鲜产业龙头,年产值已超过8000万元。
去年,该公司党支部联合9个村党组织、7个共富工坊、5个合作社、23名“新农人”抱团发展,建立共富渔塘、共富车间、共富直播间、共富渔旅基地等涉及一二三产的共富共创空间,打通了小海鲜养殖、加工、销售、生态旅游的全产业链。
“过去产业发展渴求的是‘一口塘’的经济效益,现在更需要探索‘一只蟹’‘一条鱼’的多重附加价值。”在三门县委组织部人才科科长王国鹏看来,持续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融合,才能让产业转型与时代共进。
“蟹乡新农人”与海外养殖人员交流经验
而面对本土养殖空间相对饱和、养殖成本不断攀升的困境,三门早早就开始探索“产品、技术、人才、管理”全产业链输出。一批又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蟹乡新农人”出省跨国搞养殖,在国内江苏、宁夏、新疆和海外的泰国、莫桑比克等地,开辟了26万亩县外养殖面积,相当于再造一个“鲜甜三门”。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