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6-88106106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台州“手艺人”︱灰雕不“灰” 灰雕不“凋” 赋予灰雕“新生命”的老爷子“好为人师”
2023年12月02日 来源: 潮新闻 记者 陈栋 朱梦成

  时光荏苒,一切都在白驹过隙中老去。无数东西在不断繁衍中得以延续,同时,也有无数东西因无法复刻而注定停留在岁月的某一刻,成为回不去的历史和回忆。

  记录当下,传承经典,我们推出一组《台州“手艺人”》的系列报道,用文字和镜头记录当下身边正在“消失”的手艺人和他们的手艺,见证祖祖辈辈留下的“精髓”,探讨这些手艺的传承和发展,聆听老匠人们的故事,传唱他们的精神和魅力。   

  推开工作室的门,王立春迫不及待地把灯打开,满屋子的作品列队欢迎他,他的眼里开始闪光——王立春来到了属于自己的“灰雕王国”。

  从接触泥水工作起,王立春与灰雕的命运“齿轮”便开始转动。从用泥水对房屋进行简单的修修补补,逐步到将泥水用于雕刻和装饰,王立春凭借自己对灰雕艺术的热爱,通过自己的刻苦练习和推陈出新,将灰雕这门老手艺做精了,盘活了。他用自己的不断尝试和创新,为灰雕技艺注入了新的生命。

  如今,年近八旬的灰雕非遗传承人王立春仍创作不断,同时还积极担任起当地学校的艺术课讲师,将自己的手艺毫不吝啬地向年轻一代倾囊相授。“能学多少我就教多少,只要有人有兴趣,我都愿意教。”在他看来,只要不断推广和分享这门老手艺,让更多的人接触到,总会有像他这样真正热爱这门艺术的人,会花时间去学习和传承这门手艺。

  泥瓦匠不惑之年结缘灰雕

  王立春读过书,但不多,14岁便出了社会,到路桥建筑二社开始了打工生涯。

  “那个年龄,啥也不懂,只知道努力工作才有饭吃。”到了建筑队,王立春被队里的领导随手安排给了一名师傅当助手。王立春那会儿还不知道,自己拜的这名老师,其实是路桥有名的泥水大师洪仁法。至此,王立春就开启了和泥水打交道的生涯。

  从颤颤巍巍拎“蛎灰桶”打下手开始,王立春跟随师傅走遍了路桥的大街小巷,为无数新房子进行装修,也为老房子进行返修,一把泥水刮板,很快被王立春使得烂熟于心。

  “上世纪六十年代,还没有普及水泥之类的材料,泥水活基本都是用蛎灰来完成的。”王立春所说的蛎灰,是以前智慧的沿海劳动人民发明的,就是将海底的牡蛎壳打捞起来,经过煅烧加工而成的一种传统建筑材料,也是那个时代建筑装饰最常用到的物料。

  在和师傅的朝夕相处中,王立春发现除了砌墙砌砖块外,师傅还有一手绝活,只见他在建材上一番雕龙画凤后,原本单调普通的墙体和屋顶,很快就呈现出了精美的图案,这让王立春啧啧称奇,在他的追问下得知,师傅耍的宝叫“灰雕”。

  灰雕是门历史悠久的建筑装饰工艺,最远可追溯到宋朝,距今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路桥的灰雕工艺大多用在屋檐上,那时候常见的民居的屋顶上,都会融入一些灰雕元素,图形有花有草有鸟兽也有龙凤,多少有些祈福吉祥的寓意。”

  因为“灰雕”手艺在当时的特殊时期被列入“四旧”行列,没人愿意学习,所以师傅也没有想过专门教王立春,但聪慧的王立春每次都会跟在师傅身边认真观察和学习,没有多久,灰雕手艺就被王立春“偷学”了个七七八八。这一切都被师傅看在眼里。

  很快考验就来了。

  当时建筑队要在队部做一尊2米左右高的伟人塑像,但师傅洪仁法因为一些原因无法亲自制作,于是便将这项艰巨任务移交给了王立春。

  虽然王立春从来没有做过人物塑像,但灰雕手艺和人物雕塑有很多共通之处,在师傅的指点下,当时刚20岁出头的王立春开始了自己的“处女作”。“我将伟人照片按照等比例放大,精准地还原出照片上的神采。”年轻的王立春胆大心细,动作也快,只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大致捏出了一个雏形,再结合后面几天的精雕细琢,一尊栩栩如生的伟人像成型。

  当时刚好有浙江美术学院的专家和教授到访,看到作品后惊为天人,连连夸赞:“这专业的手法,就是我们学院内很多已经学了四五年的专业学生都未必能做到。”

  王立春极高的天赋得到了肯定,这也给王立春带来很大的鼓舞,灰雕技艺在那时就扎根进了他的心里。

  无奈平日里工作很繁忙,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各工地上流转,王立春一直没有时间好好研究学习这门技艺。直到过了不惑之年,王立春慢慢闲下来,开始专心研究灰雕。

  “我开始找大量相关的资料来看,也拜访了不少灰雕老师傅,向他们取经和请教。”平时一有空,王立春就开始动手制作灰雕,天赋加勤奋,王立春很快在这块领域里出了名。

  大胆革新将赋予灰雕新的神韵

  路桥的灰雕,狭义上说主要指屋顶上的屋檐翘角和屋脊,一般都设置在房屋最高处,而且,翘角的灰雕往往向上造型,站在屋下或者远远望去,仿佛伸往天空,宛如祈祷。

  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古老的民居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高楼大厦,现代化的小区和排屋,基本不会再有个人住户需要把自家房子顶上按上这样的灰雕装饰了。“偶尔能接到一些业务上的邀请,基本都是庙宇和祠堂这些地方。”

  王立春告诉记者,自己接触和钻研灰雕技艺,本来就不是冲着能赚多少钱去的。“在我接触到这一块东西的时候,其实已经处在被时代逐渐淘汰的路上了,我去学这个,是真的热爱这门技术,根本不在乎它赚不赚钱。”

  正是因为抱着这种轻松随意的心态,所以王立春在对传统灰雕深入学习吃透后,也提出了很多大胆的革新和尝试。

  首先,因为蛎灰这种建材随着时代发展也已经淘汰了,市面上已经买不到蛎灰了,于是灰雕制作都改用了水泥。“水泥的可塑性比传统的蛎灰要难很多,所以我就不断钻研,寻找更好的填充材料,破解了用水泥做灰雕不好做的难题。”

  “还有一个问题,以前我们去做灰雕,都是爬到屋顶上去做的。但是问题随之而来,比如人员安全问题,屋顶不是平整的,稍不留神,就有跌落的风险。而且在室外施工,受天气影响很大,做到一半,突然下大雨了,就不得不停工,之前做好的没干透也可能被雨水冲坏了……”于是王立春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能把灰雕的作品先在室内做好,然后再吊上去安装就可以了,不仅安全方便,也省时省力。

  然而这种始终长在房屋最顶端的艺术,再怎么优美,也是“曲高和寡”,与大多人的生活离得太远了。“为什么只能做在屋顶上?我就不能把它做到屋子里来吗?”于是说尝试就尝试,王立春拿自家房子做试验,将灰雕技艺的展现手法,改良和运用到室内装饰上。


  他把展翅翱翔的飞鸟刻在了自家的墙壁上,又将光芒四射的太阳形象嵌进了天花板,他甚至还在自家浴室里雕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龙……“那个是我自家立地房,也是我练手的地方,多年下来,里面有很多作品。但是近两年,我的老房子拆迁到了,所以都没了,太可惜了。”但至少说明,将灰雕技术运用到室内装饰的试验,王立春是成功了的。

  然而不知满足的王立春,又开始折腾新的尝试。“灰雕灰雕,看字面意思就知道颜色是灰的,那是蛎灰等泥水材料本来的颜色。可是,如果都是这么灰蒙蒙的色调,真的很难被大众接受。”于是王立春又开始在色彩方面进行测试。

  “我不仅用灰雕技艺创作成好看的人物或者动物的摆件,并且给它们上了色。有了颜色的灰雕变成‘彩雕’,就更加有生气,更加好看了。”王立春透露,原来他们这些灰雕手艺人的价值只存在于爬上屋顶的那一刻,但现在他将灰雕艺术用“活”了,使其变成了更加平易近人的艺术。“我工作室里的很多作品,经常会有游客来询问,甚至愿意高价买。”但是心疼自己作品的王立春,在一番讨价还价后,最终又舍不得卖掉。

  “艺术无价,我现在还吃得起饭,不需要卖自己的宝贝!”王立春一脸得意。

  老匠人当起灰雕技艺传播者

  2007年,路桥灰雕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存在既展示了路桥浓郁的地方特色,又体现了路桥独特的人文内涵,是一种技术性较强的传统艺术工艺。而在灰雕这一块造诣颇深的王立春,自然而然也成为了路桥区政府认可的“灰雕”非遗文化的传承人。

  “我对这些‘老去’的非遗文化有自己的理解,我不认为这些老手艺就是守旧沉重的,它也可以是活泼有趣的,积极向上的,它不一定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但绝对可以变成大家喜欢玩一玩的手工活儿。”王立春的乐观豁达极具感染力。而他对这门手艺的态度又是开放和包容的,有游客到店里参观,他总是乐呵呵地试探:“想学吗?我教你啊!”

  “那你有收过正儿八经的弟子吗?”记者问王立春,他摇摇头。“真正学这个的徒弟是没有的,之前有一个人说想跟我学这个,但是没坚持多久又放弃了。”显然这种有些“过时”且需要充分静下心来去创作的技术,没有足够的耐心和喜爱,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不过我现在有很多对这个技艺有兴趣的学生们。”

  原来近些年,作为路桥灰雕艺术的掌门人,在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推介下,他的手艺被越来越多的人熟识,经常会有相关领域的单位或公司邀请他去开讲座,路桥区已经有5所学校聘请王立春去当客座讲师,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要去上几节课,这种感觉让王立春很喜欢。“怎么说呢,感觉自己这样的老匠人,受到了社会的尊重和重视。我也非常乐意将自己在这方面的所学和技巧,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大家。接触这个的人多了,总能遇上一些和我一样真正热爱这个手艺的同道中人的。”

  因为每周都有几次和年轻人接触的机会,王立春也感觉自己越来越有活力了,作为一名老师,他也非常重视自己的每一节课,认真备课,同事也做好示范,将学生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学生们也非常喜欢这位年长的老师,每次他来上课,大家都学得特别认真,还有不少学生课余还会跑到他的工作室请教和交流。

  “认识了学生们以后,我的思路也越来越开阔了。在孩子们的启发下,我也有了更多的灵感和尝试。比如他们在做公益,倡导保护环境,我就想到,我在做灰雕作品的时候,能不能将打底用的‘骨架’材料,换成一些环保材料,甚至跟着他们去外面捡一些可利用的‘垃圾’作为填充物,这样就更环保,也能大大降低作品的成本。”

  说话间,王立春春光满面。王立春,让灰雕又有了“春天”。

标签: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夏逸凡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