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盛夏,贵州省最南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玉屏街道拉岜村丘陵果园里,柚子、枇杷等鲜果,正沿着台州市集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铺设的单轨依山而下。
轨道两个月前刚刚铺好,当地村民说,这让肥料进果园、鲜果出果园省力不少。这场由市场端缔结的良缘,也得到了国家层面的高度肯定: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在若干省份开展“一大一小”农机装备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建设的通知》明确,由浙江省协同贵州省、云南省建设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推广应用先导区,重点探索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研发制造、熟化定型、推广应用三位一体的新机制新模式。
总结起来一句话:浙黔滇三省将联手大力发展国产丘陵农机。为什么是浙黔滇?浙江在其中又要发挥什么作用?
一块更大的“试验田”
中国为什么需要发展丘陵农机?数据显示,丘陵山区耕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均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是中国粮油糖和特色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涉及农业人口近3亿。
比重如此之大,与之相对的,是丘陵山区作业成本高、规模化水平低等难题。要实现产业现代化、让丘陵山区的农民尽快挑起“金扁担”,提升丘陵山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势在必行。
近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多次对推进丘陵山区机械化作出部署。生活在“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浙江人,对丘陵山地再熟悉不过。
在临海,目前山地轨道运输机的保有量占到全省约三成。临海市农机管理总站副站长屈吕标告诉记者,当地从2016年开始推广山地轨道运输机。起初,是为了化解柑橘生产运输过程中存在的路途险、效率低、劳动力匮乏等痛点难点;现在,山地轨道运输机已广泛服务于当地的杨梅、猕猴桃等农业主导产业。
屈吕标说,山地轨道并非新生事物,早年就有企业从日本引进,但400多元一米的建造成本令不少果农望而却步。2016年起,山地轨道运输机被列入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试点,浙江企业自主研发的装备成本降至原先的四分之一,再加上补贴政策引导,当地山地轨道保有量从2018年开始呈明显上升趋势。
这也是丘陵山区农机研发要破解的一对显著矛盾:特定市场需求迫切,但相较广袤平原地区的农机通用性,丘陵山区的使用场景更复杂,从全国范围看不算是一个“大品类”,因此研发成本、生产成本高。
贵州、云南丘陵山区的地貌特色与浙江相似,可以说,“气味相投”的农业地理环境,是三省协同开展丘陵农机合作的基础。
成立于2018年的台州集英,目前产值规模在5000万元左右。“贵州是集英的重要市场之一,我们的履带式搬运机在那里销得特别好。”总经理卢平波说。
成立于1984年的浙江挺能胜机械有限公司,7年前开始专注于丘陵山区小型农机研发。“除了填补特色小型农机的市场空白,我们的另一个发力点是产品智能化,希望在细分领域做出先发优势。”负责人应叶挺告诉记者,企业正在研发一款适合小田块的智能小型插秧机,近期会有第一代样机。
供需联手、协同共建,则能进一步放大研发制造与市场推广的优势,让各式资源以及装备的研发、试用和推广拥有一块更大的“试验田”。如今,集英正与贵州毕节一家农机企业开展土豆收获的机械研制,同时,企业已跟贵州大学开展合作,研发刺梨采摘设备、小型遥控式履带旋耕机、多功能管理机(播种、采摘)等丘陵农机。而挺能胜正在云南昆明建设生产基地,计划通过这一支点拓展西南地区、服务东南亚市场。
携手破难解题
在丘陵山地小型农机研发制造方面,浙江具备较好的基础优势。早在两年前,浙江首次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题召开全省大会,将“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确立为农业现代化的抓手。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提供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省41个丘陵山区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0.38%,位于南方丘陵山区省份前列。
“近年来,浙江围绕丘陵山地小农机械,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研制推广应用一体化、工程化攻关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创新成果,需要加速推向市场。”浙江省农业机械学会副秘书长周延锁告诉记者,截至2022年,浙江农机总产值超过790亿元,居全国第四。全省共有4200余家农机制造企业,群体庞大、制造保障能力强,植保机械、园林园艺机械、微耕机、排灌机械等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往产业链前端看,浙江正在着力攻克的,是丘陵山区无机可用、有机难用这两大难题。
与金华市农科院等部门合作,挺能胜正参与研发一款适用于茭白全程施肥和收获的农业机械。“这是我们研发的第三年,产品也已经迭代到第三代,今年下半年新机器有望出来。”应叶挺说,茭白生长于水田,目前全球范围内相关农机都属于空白。研发这样一款产品的挑战是多层面的。比如,行进过程中,机器不能陷入水里,还要把“身高”2至3米的茭白叶割下来,根据不同用途区分、打捆。
去年,挺能胜的技术研发投入已占到总销售额的10%以上。应叶挺说,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既能解决一部分经费问题,政府、市场、企业合力,也能更好更快地进行小型农机技术相关储备。
永康是浙江农机研发制造的高地。永康市畜牧农机发展中心副主任李方华告诉记者,狠抓农机核心技术攻关,当地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领雁”“尖兵”等农机装备研发攻关项目,目前已研发生产新机具20多台(套)。比如,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研发的水稻多功能插秧机,可以通过更换操作部件,实现开沟等十种功能。企业参与完成的“多功能插秧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项目,荣获2021年度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从政府层面看,这两年,浙江联动贵州、云南,在部门协同、市场对接、人才交流等方面先行先试。去年以来,浙江先后邀请贵州、云南农机化主管部门、合作社、产销企业等,前来考察浙江的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和现代化农事服务中心建设情况。今年,浙江又带着自家农机产业头部企业去贵州考察对接,共商两省农机化合作意向。
“在部司指导下,三省已就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合作方案达成初步共识。”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与数字化处相关负责人透露,围绕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两大重点,未来,浙黔滇三省将在需求梳理、联合攻关、产品推介、产业投资、科技合作、技术培训、社会化服务、农机鉴定、推广活动等方面开展合作,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常态化工作机制。
从研发到测试再到市场验证,一款农机要真正走向市场,起码需要2至3轮生产周期的“试炼”。而通过跨省协同合作,三省将滚动更新协同省份先进适用农机具重点需求,聚力开展联合攻关,合作开展丘陵山区创新产品试验熟化,加速推动适用农机推广应用全链路进程,尽早为全国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打造样板。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