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看板上,写着当天的工作流程,对应的岗位责任、人员、原料,也被梳理得清清楚楚。工人们照着看板作业,井然有序。其实这样的看板,在一些大的厂子里很常见,但对玉环退伍军人邵金龙而言,这些看板犹如里程碑,意义重大。
“这是我在机电2038班学到的,这之后,我慢慢懂得什么是企业管理了。”邵金龙兴奋地说。他口中的“机电2038班”,是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玉环分院2020年开设的一个班级,全班都是退役军人。
2019年,退伍后打拼十二载的邵金龙决心创业。公司刚刚成立,没多久又遭遇疫情,困境重重。恰逢国家“百万扩招”,次年,看到台职院的招生信息,他抱着充一充电的念头报了名。在台职院玉环分院学习的3年,也是公司艰难起步、转危为安的3年。学校里学到的知识,直接转化在他的企业管理运营实践上。“来对地方了!”邵金龙满是感慨,如今他的莱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订单稳定,生意向好。
台职院玉环分院共有839名学生,其中光是退役军人就有332多人。在学校的几年间,他们的人生真真实实地发生着变化。
一人一档,打造个性化教学方案
2019年,为了响应国家关于加强退役军人教育培训的号召,促进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台职院玉环分院积极开展退役军人招生工作。这一次扩招的学生中,最早的是1990年退役的,这样的招收社会面,即使对于台职院本校来说,也是前所未有的。
台职院玉环分院副院长姚朝霞至今记得厚厚的几叠名单,来自台州各地的退役军人扎堆“涌来”。这些人里有些刚退伍,正回归正常生活,最大的有55周岁,退伍多年,已经在社会摸爬滚打半辈子。
“这样的报考规模,出乎我们的意料。”姚朝霞说,“年龄层覆盖广,个人情况差异必然很大,我们马上意识到,这一批新生,往常的教学模式可能行不通。”
高逊懿老师到学生店里为其解惑答疑“必须按需计划,因人制宜!”紧急商讨后,院长项喧拍板,由姚朝霞牵头成立工作小组,对即将入学的退役军人进行摸底调查,确认这250名新生的职业背景、文化程度和家庭环境。
整整两周,工作小组的成员拨出一个个电话,或是实地走访,将每一位新生的个人情况记录在案。后来当了数控2034班(军人班之一)班主任的林萱慧老师,也是工作小组的成员之一。她回忆,摸底调查时,这些退役军人常常身在天南海北,交流能力、理解能力也各有参差,沟通付出精力较大,“有些学生不善言辞,让他讲出真实的需求,可能都需要费些时间”。
但也是通过这一次次的对话,工作小组终于摸清了这批学生的学习动机、文化基础、就业需求、技能需求和创业需求。根据这批退役军人的行业分布,在专业大方向的基础上,玉环分院又进一步将课程内容按公共安全、乡村振兴、创新创业、社区街道、技术能手5类进行细分,建立了大致的教学目标。
同时,分院对这些退伍军人实施一人一档、一人一方案,按照个人的实际情形,指定学业导师辅导,在教学中打破专业限制,打造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
“分院不断创新退役军人学生的培养模式,通过各种实训实验课程的导入,通过各种创新创业大赛的历炼,以提高技能水平为抓手,促进退役军人学生高质量创业就业的能力。”项喧说。
2018年,玉环退伍军人陈勇成成立台州顺力工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无压枕等橡塑制品。如今,这家仅有20人的公司,已经拥有30多项专利,随着迭代创新,公司生产的产品种类也愈发丰富。
在陈勇成看来,入学台职院玉环分院,一方面使他的理论知识得到了补充,另一方面,校方在平台、资源和技术的对接上,为他创业助力不少。
陈勇成在“活力温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获奖回顾在校期间的履历,可以看见,陈勇成在校内外的多个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奖项,2022年更是连续在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活力温台”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省级比赛上崭露头角。参赛同时,也提升了他公司在业内的知名度和口碑。
学校还会指派教师为陈勇成提供技术支持。原本公司的橡胶产品多用于枕头、办公椅、汽车坐垫上,在学院老师张梦馨的建议下,两人合作设计出一种结构形式,使之可以套在电动车坐垫上,从而使公司增加了新的产品线。“可以说,台职院玉环分院,为我的创业添了一把火。”陈勇成感慨说,“与学校、老师的合作,让我收获了良师益友,在今后的创业中,也将多有益处。”
陈勇成的经历,是台职院玉环分院秉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办学的一个缩影。台州是民营企业的热土,入学的退役军人中有创业意向的不在少数,玉环分院发挥本身优势,组建退役军人创业服务指导团队,多方对接创业渠道,真正让退役军人在三年间学有所“得”。同时,玉环分院还联合玉环当地主管部门,牵线搭桥为退役军人争取创业补贴、无息贷款、场地免租。
陈勇成与台职院共创专利“像陈勇成这样的学生,我们准备在学院创立孵化基地,让他们把企业搬进校园,做到产、学、教、服务一体化。”台职院玉环分院党支部副书记海朋洋说,“我们的办学理念很明确,一定要务实,让他们不白来。”
除了创业人群,对于有着一般就业需求的退役军人学生,学院同样重视。海朋洋介绍,有些年龄较大的退役军人一直从事机械操作的工作,本身水平已经很高,但对于电气化操作则不是很在行,院方了解后特地针对这一类学生开设了电气工程的课程。
“有一阵子编程的课程在学生中呼声很高,大家觉得现在这一块比较好就业,我们也很快增加了课程。”海朋洋说。
姚朝霞尝试着把学生们按地域进行划分,有些地区附近的企业,学院可以对接上的,他就跑去做沟通,让学生进企业实习,在实践中进步技术。
疫情期间,学生们都回家上网课。一次考试,需要用手机操作,椒江的一名学生崔林云因为年龄偏大不会操作,学院的高逊懿老师特地跑到他家中辅助他。
三年“升级”,上过大学的“兵”好好干
“一个个腰板挺直,真精神!”这是林萱慧对班里退役军人们的评价,在她印象里,虽然这些学生有老有少,文化涵养、经济水平,都有差别,但同为退役军人,这些人身上总有一股子相近的气质。质朴、认真、笃定、实在、坚持、讲纪律……看得出,都是在那个大熔炉里“炼”过的!
林萱慧年纪不大,是1996年的,一开始,接管这么一个“军人”班,她还有些忐忑。直到接触后,她才发现退役军人们态度都很好,每次上课,出勤率极高,有些学生因为工作前一天还在海南、云南等省外地区,当天也会照常出现在课堂。上起课来,教室里“齐刷刷”坐姿端正,煞是好看,忽略掉衣着服饰,简直像在军营里。这让林萱慧每每感慨:“部队里出来的就是不一样。”
“部队里,跑步成绩,是以最后一名为准,一人犯错,全体受罚,所以来到这里,我们一个班就是一个排,大家都讲集体荣誉感。”陈勇成说。
退役军人们求知欲很旺盛,像上机电的实践课,邵金龙、陈勇成自己开公司,几乎不怎么用得到,但他们还是会认真动手,时不时向老师提问。
退役军人们在上课“原来没上过大学,在这里,我们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邵金龙笑道,“对我而言,来这里上课,更重要的是听专业老师的观点,感受课堂上流淌的思想,提升自己的涵养素质。”
机电2038班里,学生翁庆雷的变化算大的。他原来从事的是销售岗位,后来转到生产管理行业,专业技能上的短板一下子就暴露了出来。在玉环分院上完课后,翁庆雷将所学应用到实际生产中。老师讲了设备仪器保养的重要性,他就跟公司领导建议定时定点保养,并且把设备损坏停工的成本算给对方听,促成了公司的新制度。课程上教产品质量的控制源头在于设计,他就主动去抓设计的科学性。短短两年实践,他从生产跟单员提任到了生产部经理。
退伍军人与院方座谈,沟通教学需求邵金龙、陈勇成、翁庆雷都是2020年入学的,今年上半年,他们毕业了。毕业那天,他们和其他同学互相打气、勉励。
“都是上过大学的兵了,好好干!”邵金龙说。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