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6-88106106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院长发文刷屏的这家医院 如何全力战“疫”?
2022年12月30日 来源: 浙江在线 通讯员 郭婕妤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12月30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郭婕妤)随着防疫政策的调整,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保健康、防重症、遏病亡”成为全国医疗战线的主要目标。正当全民抗疫进入“白热化”阶段时,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务工作者已经为即将到来的救治高峰做好了打一场“硬仗”的准备。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一时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全院一盘棋,调整医院战线部署,各科室开放跨学科收治,多学科紧密合作,为急危重症病人开启最大抢救空间。在市一医人的心中,三年抗疫早已把他们淬炼汇聚成磅礴力量,任何困难不足以停下他们的脚步,每个人都是一支战斗力,前赴后继。

首当其冲,仍一往无前

  在急诊室内外,躺满和坐满了病患以及家属,走过狭长的人行过道,戴着口罩仍不绝于耳的咳嗽声此起彼伏。

  “39℃的救护车司机带着38.5℃的医生和38℃的护士拉着37.8℃的病人往回赶。这说的就是我们,连轴转!”提起目前的工作强度,急诊科护士长王卫芬在思考沉默了好一会,半开着玩笑这样概括道。

  “18床空出来了吗!”

  “17床做CT!!!”

  “8床血气出来了吗?!”

  安置新病人、问诊、吸氧、穿刺、做记录……护士和医生小碎步交织在人群中间,时而还传出几声“拼尽全力”怕同事听不到的沙哑呐喊,所有的一切都显示出急诊正在承受的巨大压力。

  急诊科本来就以年轻医护主力为主,但从上周开始,这些平日里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也陆陆续续的“阳了”,从医护人员、护工,到驾驶员,几乎每个人都有或头疼,或全身疼,或高烧等症状。但是由于感染的市民日渐增多,急救任务繁重,压力大,因此,所有人员都在咬牙顶住,坚持上岗。

  “我们救护车接回来的病人大概只有四分之一的病人是突发疾病:如昏迷、胸痛、呼吸困难、抽搐、中风、惊厥、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等急危重症病人,此外,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轻症患者占了很大比例。”急诊科医生林鹏介绍。

因时因势改造,因地制宜救治

  为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降低院内交叉感染风险,保证就诊患者及医务人员安全,医院在EICU内增设新冠病毒感染救治隔离病房,病房配备了呼吸机、精密监护仪、输液泵等专业设备。

  “随着阳性病人的增多,院部在我们科室原先EICU的基础上,改造空间,增设新冠病毒感染救治隔离病房,进入病房的都是核酸检测阳性且合并各类基础性疾病或并发症的患者,为了使工作能更加紧跟当下形式,我们召集本科全部医护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EICU副护士长张海英介绍。

  “我们科室的医生和护士一听说EICU要进行改造,用行动力代表了他们的支持。在院领导的统筹指导下,他们主动作为、合力分担,大家你一下我一下的,隔离病房也在不知不觉中顺利筹建与改造,于12月18日正式启动。

  谈及困难,张海英说:“这没什么好提的!使命就是任务,我们EICU一早就做好了一切准备!”

  据悉,自隔离病房启动以来,这里的不少医护人员也连续在“杨过”和“阳康”间来回切换。“穿着隔离衣、戴着N95口罩,这不得不做的防护措施让救治和护理工作变得更加艰难不便。医护人员在坚守,医院也尽可能关爱医护人员,做好保障工作。目前,医院已经从其他科室调派医务人员支持这里的工作,我们在尽一切力量保障这里的病人平稳安全。”

难关面前,只不过是多了一道新冠鸿沟

  众所周知,近期网络上广泛流行一部大型现象级生活剧——《消失的同事》,这部剧主要讲述的是光天化日,新冠“奔袭”,身边同事“阳”间生活,“阴”间瑟抖,纷纷躺平休整,上班的人越来越少的故事。

  但是,在这个地方,不允许躺平消失,更不允许“成建制”消失——《ICU,那些无法消失的同事》。

  走进ICU,平时本就床位紧张的科室,如今还整整齐齐加了一倍的床位量,床头是满满当当的各种“生命线”和抢救仪器、监护设备,床边是穿着紫色衣服的护士在做翻身、拍背、吸痰、喂药……

  走近一位气质沉稳、眼神坚定的医护人员身边,她正低头蹙眉看着排班,手里拿着手机一个个拨打电话,她就是ICU护士长陈红萍。

  “我现在要一天排一次班,因为每天都有不可预知的上班人员出现症状。班头本来就紧,再加上要保证发烧人员能够随时去休息,我们就把班次调整了,这就导致有些班次的时间会有些辛苦。但让我感动的是,我们科的医生护士们,丝毫无怨言,只要问她们,她们就一句话‘可以’!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坚持!”

  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护士长嘱咐要吃好营养的体贴入微,护士回复的乐观体谅,越是在这样的特殊关头,这种信任、爱护、有力的团队间的双面情感奔赴才越是能燃烧出发光发亮的温度。

  “或许我们人员不够充分,或许我们后面的困难还有很多很多,但只要我们能上,我们绝不退后!我们有个很能干的男护王礼红,有次夜班就发烧了,但他坚持到了第二天交班才去休息,全身瘫软到无法起身,还有同事是上完班换下衣服发现自己身上长了红疹,还有那边的冯琪琪、方文欣……护士长自己昨天也连上了12个小时,早上查了ct和血常规都没时间看,”年轻护士指着身边的同事说,“我们希望同事们能有节制的坚持,不要太辛苦,有事就说!有病就换!ICU本来就是与死神恶战的地方,现在只不过多了一道新冠的鸿沟嘛,我们要爱护自己,保存团队的战斗力,一个都不能倒下去!”

整个医院连轴转,发热门诊算一半

  “我没事啊!我们发热门诊的都没事!”发热门诊年轻医生潘崇南骄傲地说。

民间流传着一个传说:“新冠阳性第一症:嘴硬!”

  最后结局。


  或许是上天眷顾发热门诊的医护,或许是这些医护人员已经坚守了这片“发热阵地”太久太久,久到病毒已经攻不进、打不着,久到他们都不知新冠有什么好怕的,久到他们自己都不觉得自己是“天选打工人”。

  发热门诊自疫情之初就被改建为一个小型“半封闭式”一站式门诊区域,“为了让病人减少排队,快进快出,预检分诊、门诊、ct方舱、抽血化验、药房都搬到了里面,以前常态化的时候,每天接诊量大约在500左右,目前医院更是‘开足了马力’,将发热门诊从2个诊室扩充到6个诊室,一天接诊800多个发热病人,最高记录一天高达1037个接诊量。”门诊部副主任兼护士长卢群介绍道,“现在来的发热病人,大部分比之前症状重、年纪大,这给发热门诊的医护又增加了一层压力。但他们不管是年轻人还是老员工,都是轻伤不下火线。张红月是快退休的老医生了,平时不轻易请假,这次家中有突发事宜,年轻医生潘崇南就用自己的休息时间顶上,还有牟安攀、吴熙存这些年轻医生,都是主动扛起一面旗,从不抱怨,正因为有了他们,发热门诊才能转起来。”

  但哪怕发热门诊的医护再给力,也终究只是一群再普通不过的人。不久后,那些原本“毫无感觉”的发热门诊医护,也渐渐变“阳”了。

  经医务部调配,号召全院医生轮流到发热门诊支援一线任务,一时间,临床医生守家的守家,支援的支援,发热门诊的热心医生们如张贵鸿、应红安也在自己工作之余献言建策,积极帮扶,让新来上门诊的医生们能够更快上手业务。相比冰冷的冬天和残酷的疫情考验,市一医人的这份心火得格外鼎沸。

回首一看,身边躺着我和你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旦到了冬天,就会人满为患,碰到现在这个高峰时期,医护人员承受的压力就更大了。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医院的员工自己也躺在自己医院的病床上。

  “近半个月来,我们科室面临井喷式的就诊患者,特别是这个星期以来,越来越多的高龄急危重症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住进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反守为攻、精准预判,不畏惧、不后退,我们做到了!目前在我们这里收治的大部分病人都在转危为安。”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护士长牟吉说道。

  可是,每一句话说出来是真的,口罩下的笑容也是真的,背后她们书写的故事,不易且艰难,也是真的。

  “我们是全院临床科室中住院病人最多的一个科室,目前有69张床位,一天最多能收进十几个病人。”尽管全院为缓解新冠带来的冲击波,已经在临床科室设置了分流调整,各科室择期手术暂停办理入院,不分学科收治包括新冠患者在内的危急重症病人,各个科室都在超负荷运作,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依然是独挑大梁的一个科室。

  “没有经过这次的考验,我都不知道原来我们科室的姑娘都这么懂事。林巧燕平时嗓门多大的一个姑娘,感染新冠后都不说自己发烧了,被我们发现后强行制止她下班去休息,结果回来后嗓门都变得跟小猫一样,跟人讲话‘猫叫’了三天,那边那个正在奋力打字的护士叫左丽晨,下了班也不舍得回家,原因是怕夜班同事太辛苦,留下来一起帮忙夜班直到9点多才安心回家。”谈起自己科室的姑娘们,牟吉忍不住的心疼。

  “那位是我们科室的老医生毛立群。”

  “毛立群医生真是我们的好医生,政策调整以来,他从没请过一天的假,发烧的时候自己吃点退烧药,就去做气管镜,原本他自己身体就不好,还全院跑会诊、坚持坐门诊”,旁边一位年轻医生忍不住红了眼眶,“有时候,同事、前辈间的那种冲劲和坚韧,也是一味精神药片。”

  “我们多做一点,自己的同事就能多休息一些,有生力量就能存续住更多,这是我们科的精神原则,这样挺幸福的。”这仿佛讲出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心声。

  我们总说医生护士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但Ta们也是父母、子女,Ta们也会经历“刀片嗓”、“水泥鼻”、“无麻醉开颅手术”等酷刑。

  我们不为谁,也要为他们刷屏。

标签: 发热门诊;医护人员;医生;科室;护士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