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台州频道12月2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李沂航)大厅的灯光彻夜亮着,呼啸的救护车送来一批又一批病人,匆忙的脚步在抢救室里快速穿梭着……在台州医院急诊科,这样的场景全年、全天候上演着。在这里,每一分,每一秒,都攸关生死。
10月30日,台州医院经过中国创伤救治联盟专家组专业严谨的评审,被授予“高级创伤中心”称号,成为全国第6家、台州地区首家“高级创伤中心”。
台州医院高级创伤中心揭牌
现在,打开百度地图,搜索台州医院,下方有显眼的红色标签显示其为国家创伤医学中心。这个地图标签,可以让大家在遇到意外创伤的时候,快速找到地区最好的创伤中心,为急救争取更多的“黄金时间”。
构建快速有效的创伤急救体系,是降低严重创伤死亡率和致残率的重要途径。台州医院创伤中心成立于2017年,2018年1月18日成功成为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建设单位。能全面开展各种严重创伤的救治,建立了院前、院内信息共享,院内多学科共同协作,区域互联分级诊疗的快速、高效、全覆盖的创伤救治医疗体系,炼成了一支“硬核”创伤急救团队。
“快”是关键
紧急抢救,唯快不破。
“快速,是严重创伤患者抢救中的关键。”创伤中心副主任朱延安说,对患者来说,差一分钟,可能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创伤团队一直在致力于又快又精准的抢救。
9月的一天,凌晨1时10分,瘦弱的小李被送进了台州医院急诊科。
“医生,快救救我!”他的姿势有些怪异,捂着肚子,一个大大的酸菜鱼碗扣在右下腹。
拿开碗一看,里面是一大截裸露的肠子,一圈圈盘起来,已经呈乌青色。
原来,小李在喝酒时与人起了口角,被对方捅了一刀,刀拔出来后,一个咳嗽,他的肠子就“骨碌碌”地漏出来一部分。
“脸色苍白,大汗淋漓,呈贫血貌,需要紧急手术。”接诊的医师郑潇康心里立马拉响了警铃,在第一时间对小李做好肠道保护的同时,呼叫了病区一线值班医生、主治医师张贤欢。
张贤欢从4楼病房狂奔而下,不到一分钟就赶到红区抢救室。这期间,他还联系手术室准备手术、输血科准备紧急用血,同时联系同组的副主任医师张德华从家里赶来进行手术。
吸氧、心电监护、建立静脉通路、行深静脉穿刺、快速检验、胃管留置……术前准备快速而有序地进行着。
1时38分,张贤欢、郑潇康和护士带着转运设备推着小李赶到放射科进行CT检查。
CT室里,张贤欢等人和放射医师一起直接在电脑屏幕上读片,确定小李并无其他严重损伤后,直接将其推到了手术室。
这时,张德华也已从家里赶到。双方在手术室会合后,立即投入手术中。
上台、麻醉,2时5分,手术刀已经开始划开皮肤。
术中见小李的小肠多处破裂,肠系膜血管破裂伴腹腔出血,肠系膜及大网膜多处裂伤,医生为其行小肠破裂修补术+部分小肠切除及侧侧吻合术。
手术顺利完成。在创伤病区经过15天的后续治疗后,小李康复出院。
仅仅28分钟,就完成抢救和术前准备,小李被送出红区抢救室。在急诊科自创的台州医院严重创伤患者急诊室抢救流程时间统计表上,清楚地记录了小李接受的每一项治疗时间。
这张记录生死时间的表单,如今已改进了6次,升级到了3.0版本,它记录了一个又一个抢救案例,监控着抢救室每一个严重创伤患者抢救质量。每月一次的创伤中心例会上,相关案例都会被拿出来讨论一番,对问题进行追踪和点评。不够快的,看看是哪个环节“堵”了,能不能打通;挺快的,再研究一下能不能更快。
就这样,通过制度的改进,形成了最硬核的创伤救治团队。抢救过程中每一个相关科室存在的问题,都被暴露出来,一一改进。为了进一步缩短术前准备和手术时间,避免手术的延迟,他们甚至“无情”规定:术前不能明确的,可能相关的医生必须先一起上手术台,术中确定损伤后,无关的医生才能下手术台,相关的医生继续手术。
多学科协作是重点
一个严重的多发伤患者,身上往往会涉及到多个器官的严重创伤,仅凭急诊科一己之力,无法“力挽狂澜”。此时,多学科的协作显得尤为重要。
创伤中心整合了急诊医学科、骨科、心胸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血管外科、放射介入科、 泌尿外科、妇产科、儿外科、口眼中心、五官科、康复科、麻醉科、手术室、综合ICU、输血检验科、超声科等多个学科,多学科共同协作开展包括严重颅脑损伤、严重和复杂脊柱损伤、各种严重胸部心脏和大血管创伤、复杂的腹部创伤、各种复杂的肢体严重创伤救治在内的各种严重创伤救治。
不幸遭遇严重车祸,肺脏破了,气管也断了,抢救过程中3次心跳停止,最后依靠ECMO成功创造奇迹的4岁男孩小洋洋就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
6月12日,洋洋被一辆快速行驶的汽车碾压。
在离家近的医院抢救了几个小时后,洋洋就被紧急转到台州医院创伤中心。
“从事急诊工作多年,我还没见过车祸伤得这么严重的孩子。”朱延安说,抢救争分夺秒,医院马上调动整个医疗资源,集结急诊科、骨科、儿科、心胸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团队,并把所有器械搬过来,就地抢救。
洋洋除了头面部都有伤、锁骨骨折外,主要致命的伤是胸部的碾压伤。“紧急床旁支气管镜发现孩子一侧肺的破口,还有支气管整个断裂了,到医院时,表现为严重的缺氧。”
抢救过程中,洋洋的心跳骤停了3次。虽然孩子情况非常凶险,但大家没有放弃,依然全身心投入抢救中。
由于受创严重,洋洋可能没等到上手术就挺不过去。为了争取一线生机,救治团队为洋洋接上了体外肺膜氧合(ECMO),用人工系统暂时代替心肺功能。一来为手术赢得机会,二来也为后续康复争取了宝贵时间。
心胸外科副主任医师马德华为洋洋做了一个右肺中叶切除和支气管修复术。“洋洋心跳骤停了3次,ECMO可以起到保护他大脑循环的作用。”马德华说。
“现在ECMO技术运用多起来了,这是我们遇到的第三个上ECMO的小患者,也是年龄最小的孩子。”台州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张胜说,患者年纪越小,难度越大。除了上机难度,还有之后的管理,都是一道道难关。
虽然做了应对的万全之策,但洋洋的病情实在是太危重了。为了更好地照顾洋洋,医院特地给他配了一个“私人”护士,专门照顾他。而为了更好地救治洋洋,全院几次大会诊开展研究讨论,还有护理团队,组织进行疑难病例讨论,形成整整30条护理意见。
医护人员的付出,有了回报!3天后,洋洋醒了;6天后,ECMO脱机;11天后,撤下了呼吸机。
7月12日,洋洋出院了!“洋洋能救回来且迅速康复,多亏了医护人员的精湛医术和责任心。”洋洋妈妈感激地说。
据统计,去年,台州医院创伤中心救治团队紫云系统(创伤数据统计系统)录入的抢救人次全国第五、浙江前列,收治ISS≥16分的严重创伤病人达到近400例。
内涵提升是核心
“急救中心333!急救中心333!”2019年8月27日晚上8点,洪亮的广播声响彻医院。
当晚,沈海高速猫狸岭隧道发生事故,大批事故伤员被送到了台州医院。医院紧急启动“333”应急预案,召集200多人次的医护力量参与到抢救中,接诊伤员28人,紧急插管14例,无一例院内死亡。高效的创伤救治模式续写着护航生命的奇迹。
近3年来,创伤中心在众多群体性伤亡事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温岭高速槽罐车爆炸、“利奇马”台风、三门大批烧伤等大规模突发公共事件中,出色地完成了抢救任务。
能够成功地应对大型公共突发事件,离不开创伤中心自身的“硬实力”建设。创伤中心以台州医院急诊医学科为依托,2001年开始实行急诊科为主导的创伤一体化救治模式,2005年提出严重创伤患者一体化救治理念,是台州地区最早开展创伤一体化救治、最早成立 EICU也是综合救治能力最强的创伤实体科室,2017年正式成立创伤病区。创伤中心实体化运行已经20年。
多年来,团队持续推动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体系(“1、2、3工程”)建设,即一个区域,覆盖全台州区域;两个链接,强化院前与院内信息交换,强化急诊创伤团队与专科救治团队之间的信息交换,从而建立规范的救治流程和完善的救治体系;3个团队,院前急救团队、急诊创伤团队和专科救治团队。通过开展规范化培训,提高救治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整体救治水平。
在即将试运营的台州医院东院区,创伤中心在更高的起点上,为了更快速、更高效、更科学的理念不断突破!新院区将以创伤单元为中心,零距离配备抢救专用CT、DSA、急诊手术室,VIP救治单元,形成一体化的创伤抢救大单元,病人将在创伤大单元内完成抢救、检查和紧急手术。
高级创伤中心的成功创建是一个新的起点,朱延安说,我们今后将以此为契机,向上学习标杆医院、规范创伤中心建设,向下辐射台州及周边区域的兄弟医院单位,共同提升区域急救创伤的救治水平,提高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能力。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