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颁奖,周恩来总理签字。临海市尤溪镇沙衣辽村珍藏奖状63年之久,激励一代代人接续奋斗。
在临海市尤溪镇沙衣辽村村部,一张发黄褪色的奖状挂在醒目位置,村党支部书记林士立像宝贝一样精心保管着。
对于这张奖状的故事,今年81岁,时任沙衣辽生产队第二任党支部书记的应友清记忆犹新。
开垦山地种番薯
蝙蝠粪便作肥料
沙衣辽村位于尤溪镇东南部,四周被群山包围,交通不便,土地贫瘠。上世纪50年代,物资匮乏,村民温饱都无法保证。为解决吃饭问题,沙衣辽生产队决定开垦山地种植番薯,并就地取材掏取山洞里的蝙蝠粪作肥料。
时任沙衣辽村第二任党支部书记应友清:“那时肥料比较缺,我们发现许多蝙蝠居住在山间岩洞里面,我们就和村民去挑蝙蝠粪做肥料。”
1958年,全村500多人齐上阵,肩挑手扛,精心养护,种下的400多亩番薯获得大丰收,亩产突破万斤。
沙衣辽的番薯种植经验迅速推广到全临海。1958年12月,沙衣辽生产队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应礼满受邀参加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代表大会,领回了这张奖状。回村那天,全村村民敲锣打鼓,翻山越岭前去迎接。
奖状珍藏至今
激励一代代人接续奋斗
“礼满上北京,番薯种了万把斤”,当时的这句顺口溜一直流传到现在,这张奖状也被沙衣辽村珍藏至今,激励着一代代沙衣辽人接续奋斗。
尤溪镇沙衣辽村党支部书记林士立:“坚韧、勇气,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一任接一任地做下去。”
接力棒传到林士立手上已是第七任,如今,他正带领沙衣辽村民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和乡村旅游,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阔步迈进。
历经几十年的时代变革,沙衣辽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张见证了沙衣辽生产队辛勤劳作的奖状,依旧是他们全村人的骄傲。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