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南闯北“淘金”的浙江人中,台州市黄岩区的瓜农是独特的存在。目前,黄岩区外出瓜农近5万人,种植面积达57万余亩,是黄岩经济作物面积的近3倍。他们以“党建链”催生产业链,提供区外农民就业岗位5万余个,年增加区外农民收入30多亿元,走出了共同富裕的别样路径。
这几日,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开边镇解放村热浪袭人的大棚内,孟娟娟正忙着查看西瓜长势,所种的麒麟瓜即将成熟上市。
孟娟娟是黄岩媳妇,18年前开始种植大棚西瓜,第一年便获得了不错的收入。她肯吃苦肯动脑,西瓜种植面积从12亩扩大到100亩再到上千亩,“生意经”越念越顺。
4年前,孟娟娟回庆阳市镇原县探亲,了解到镇原县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便毫不犹豫地动员丈夫,回到家乡带领乡亲种植大棚西瓜。当年,她注册成立了庆阳农兴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开边镇解放村、兰沟村流转土地1000亩。当地村民以土地入股,每年每亩能获得分红700元,村集体以机井、道路等基础设施入股,每年按“10000元+”进行分红。
解放村村民张园应之前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几年都在西瓜种植基地务工。“以前种玉米一亩地挣500块钱都难,现在又拿分红又能打工挣钱,我特别满足。”已经脱贫的他笑得一脸开心。
尝到西瓜种植产业甜头的还有村民张建新。去年,他一口气种了50多亩大棚西瓜,挣了30多万元。“一开始我也有很多顾虑,后来,小孟说种植的西瓜由农兴盛公司统一指导、统一销售,我心里就踏实多了。”张建新打算明年扩大种植规模。
此时,距离开边镇1500多公里的小山沟里——河北省承德隆化县太平庄乡周家营村,西瓜种植产业也在茁壮“生长”。 周家营村因地形复杂、土地贫瘠,戴了多年“贫困村”的帽子。
周家营村党支部书记张文深知,要想脱贫致富,产业是关键。在一次外出考察中,他巧遇黄岩区政协常委、瓜农协会常务副会长胡才谦。了解情况后,胡才谦爽快答应,直接带着自己的种植队伍入驻了周家营村。流转土地、新建大棚、移栽瓜苗……720亩的西瓜种植基地很快“落户” 周家营村。
“他们一来,不但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还带旺了住宿餐饮。”张文喜上眉梢。为了让这个产业在村里扎根,去年他带头试种了50亩大棚西瓜,效益很好。眼下,张文正在筹备资金,打算成立合作社带着村民一起种大棚西瓜。
据胡才谦介绍,市场上每卖出10个高品质大棚西瓜,有7个培育自黄岩瓜农。30多年来,黄岩瓜农创业致富的身影遍布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甚至走出国门,形成了“追着太阳种西瓜”的创业景象。目前,已建成48个优质瓜类生产基地,西瓜年销售产值50多亿元,还带动了区外10多万农民种植大棚西瓜。
黄岩瓜农能够走出去,在行业中形成一种独特的地方产业,并带动全国各地百姓共同富裕,靠的都是什么?任何成功的背后,必定有坚定恒久的支撑。随着采访的深入,答案日渐明晰。
“去年我就申请入党了,今后我会用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孟娟娟高兴地说。远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尖峰镇种植哈密瓜的“瓜三代”许益江,也于去年10月正式入党。在庞大的黄岩瓜农队伍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日益凸显。
“黄岩瓜农种瓜种到哪儿,党旗就会插到哪儿!正是有了强有力的战斗堡垒,产业优势才能不断扩大。”黄岩区农业农村局党委副书记杨康一语道破。在黄岩区农业农村局党委的指导下,黄岩区瓜农协会党支部于2010年2月成立,现有流动党员3000多人,陆续在22个省、市、自治区设立了协会党支部联络点。在产业发展过程中,他们以“党建链”赋能产业链,把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人才育在产业链、农民富在产业链,让西瓜种植的产业链条越牵越长。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