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6-88106106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昨晚临海又登上央视荧屏,来看千年府城的前世今生!
2020年05月31日 来源: 央视科教 掌心临海

  昨晚(5月30日)晚23点06分,CCTV-10播出《中国影像方志》浙江卷临海篇。

台州府城巍巍千年

  临海一带因为背靠高峻的险峰、面向滔滔灵江,成为浙江东部极为重要的防御屏障。

  临海一带的古城墙最终成型,则始于抗倭名将戚继光的到来。

  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当时的台州知府谭纶会同戚继光,又一次将侵犯台州的倭寇击退。戚继光在这里独创了“双层敌台”这一军事防御设施。城上有台,台上有楼的建筑形式,开启了营造长城敌台的先河。

  凭借独树一帜的城楼、潜心钻研的阵法,戚继光在临海创造了抗倭史上“九战九捷”的奇迹。

  1994年1月4日,国务院公布临海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8年,历时三年修复的台州府城墙全部竣工,完整保留下来的城墙长度总计4730米。

  2012年11月,台州府城墙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的一部分正式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一座长城博物馆在临海修建起来。

文教昌盛 人才辈出

  初唐,已过花甲之年的诗人骆宾王,被朝廷流放到临海任职县丞,写下了他对这所边防古镇刚毅尚武的印象。

  “天涯非日观,地屺望星楼。

  ——唐·骆宾王《久客临海有怀》

  骆宾王在临海的停留,开启了临海崇文尚教的传统。后人将骆宾王的诗集命名为《骆临海集》,以纪念他所任职的这座小城。

  在骆宾王离开临海 70余年之后,广文馆博士郑虔也被贬来到临海。他在这里首办官学,不分姓氏,择民间子弟教导,被称为“吾台斯文之祖”。

  此后,临海一带名家辈出,弦诵之声不绝于耳。

  而临海人深厚的学养、广阔的视野,则随着明代学者王士性的出现,达到了高峰。

  在王士性去世两百多年之后,一座对临海影响深远的书院三台书院在北固山下建立起来。台州太守徐承礼将这座书院改为三台中学堂,开设了英文、博物、理化等课程,实现了从旧式教育到现代教育的转变。这里,就是后来朱自清等人任教的浙江省立第六师范学校。


  在这所如今已更名为浙江省台州中学的学校里,当时年仅20多岁的朱自清创作了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首抒情长诗《毁灭》和散文名篇《匆匆》。

  1921年5月,一名不满三十周岁的青年阔步踏进位于临海的浙江省立第六师范学校,开始了他在此担任校长的时光。

  郑鹤春

  在这位深受新式教育熏陶的校长邀请下,朱自清来此执教语文,在此后数年间,美术家陶元庆执教美术;篆刻书画家钱君匋执教音乐,一时间,江浙文化大家云集在这所小小的中学校园内。后续数十年间,从临海的学校里走出的有志学子不计其数,其中两院院士多达十位。

  朱自清

  陶元庆


  钱君匋

  当年为临海教育遍访名师的这位年轻的校长,名叫郑鹤春。也许是受到临海文化氛围的影响,他和弟弟郑鹤声一直笔耕不辍,在数年之后完成了我国的第一部直接以“文献学”命名的著作《中国文献学概要》,在学术界声名卓著。

  郑鹤声

黄沙狮凌空翻飞 “细吹亭”文辞典雅

  以布作皮,苎麻为毛,竹木做首,登上数层八仙桌搭起的高台,将武术动作与舞狮表演融为一体,这就是盛行于临海的黄沙狮子。


  黄沙狮子始创于北宋年间,因其热闹的气氛和惊险刺激的表演而深受当地百姓喜爱。明朝时,为了防止倭寇在元宵节这天侵扰临海,守军便将黄沙狮子等一系列庆祝活动,延后或提前一天举行。


  将八仙桌叠高数层,在有限的空间里,狮子必须和着配乐的节奏,跨步跳跃,凌空翻飞。

  “细吹亭”中必不可少的核心元素,是临海词调。这种由台州民间小调演变来的曲艺形式,文辞典雅,声腔抑扬,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和音乐表现力。


  据《临海县志》记载,清光绪年间,临海宋叔兰等数十人,承词调的特点,糅合临海的风格,编成剧本,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坐唱艺术“临海词调”。

紫阳街古韵新生

  紫阳街地处临海老城区的中部,贯穿临海古城南北,全长 1080 米。其中的巷弄房屋,全部按古迹、人名、地名称呼。街道上完整保留的坊市制度,将交易和住宅的区域相互区分,在后世的古街中尤为罕见。这条古街上的数百家百年老店,在传承老手艺的同时,也诉说着此地商贾往来的历史。



  大石车灯戏,至今保持着质朴而粗犷的曲调。在这个人口迁徙频繁、多种文化交流的地带,大石车灯戏杂糅了昆腔、乱弹、徽调、词调等多种不同源流的声腔。演出中硕大的鼓,保证了大石车灯戏在走街串巷表演时的气势。

  伴随着大石车灯戏的鼓声、制作杆秤的敲击声,海苔饼、古法红糖等数不胜数的特色手工艺构成了紫阳街的市井图画。


  在临海市政府的统一规划下,老手艺云集的紫阳街,正在成为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集聚发展的地点。2016 年,一部传统手工业的影像版地方志《临海百工》得以面世。


临海市博物馆承载历史 面向未来

  国家一级文物大晟应钟,属于北宋大晟钟其中的一件。这套被宋徽宗亲自赐名的青铜打击乐器,共有12套336枚,是北宋推行新乐时期设计和铸制的重要乐器。


  然而,靖康之乱中,大晟钟下落不明。

  据推测,直至清末,大晟钟里的应钟才被台州学者杨晨从北京带回浙江;并在1951年,由临海考古研究者项士元搜集后,陈列在临海市博物馆内。

  1951年,台州专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临海籍学者项士元被推举为委员兼征集组组长。这位一生求学不倦、还曾在抗日战争中以笔为枪、警醒国人的学者,毅然将一生所珍藏的3万多卷书籍、4箱名人字画和15箱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了当时的县图书馆和博物馆。

  在项士元等一大批有识之士的帮助下,临海市博物馆成为我国县级博物馆中极具有影响力的文博收藏和研究机构。

  在历时5年打造完成的临海市博物馆新馆中,临海文化的主轴线贯穿古今。


  一张张老照片,记录了在临海头门港一带的滩涂上打下的水泥桩。当年,中国民营汽车率先从这里起步。现在,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辆新车产自头门港。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兴起,新兴制造业带动了杭州湾一带的产业发展。机械化与信息化的洪流,如同年年奔涌的灵江潮水。临海,仿佛一艘勇立潮头的大船,承载着先贤谱写的深厚历史文化,朝着远方的航标坚定前行。



标签: 台州;临海市;博物馆;影像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