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6-88106102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台州首例病例是如何确诊的?疾控专家披露全过程!
2020年02月28日 来源: 台州晚报 台州疾控

  从2月16日起,截至2月26日,台州连续11天没有新冠肺炎新增病例。

  台州首例病例是如何确诊的?疾控专家披露全过程!

台州内对新冠肺炎的首次流行病学调查

  1月18日,腊月廿四,台州人谢年的日子。

  傍晚6点,台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组长、台州市疾控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副主任林海江正准备去丈母娘家吃饭,突然接到台州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的电话,说有个肺炎病人“可能有这种情况”。

  “出于职业敏感性,加上一直关注武汉肺炎的动态发展,我觉得这很可能不是普通的肺炎。”林海江向家人告知了一声,叫上团队骨干成员——传防科的梁鸿镖,马上开始准备流行病学调查工具包。

  尽管当时对新冠肺炎的报道仍是“不排除有限的人传人”,但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和意识,他特意检查了“流调包”里的二级防护装备。“对于不明原因肺炎,防护需要提升一个等级。”

  当他们和路桥区疾控中心传防科科长陈剑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走进隔离病房时,不由感到“心跳加快”。接触一种未知的传染病,就算林海江是流行病学博士,也会不自觉地紧张。

  看到这一幕,病人张某和家属顿时惊呆了。全套防护,这种场景在影视作品中才会出现。不就是普通感冒引起的肺炎吗?

  起初,张某和家属什么都不肯说,经反复劝说,花了近2个小时,终于获得了线索:张某长期住在武汉,回台州后在当地医院就诊,后因症状加重入住恩泽医院治疗,除此以外没有外出。

  武汉居住史,在那个节点是一个关键词。如果张某是新冠肺炎患者,将拉响台州本地疫情的警报。

  为了更快将疫情情况提供给行政部门作政策建议参考,林海江召集中心相关科室组成专家团队,连夜进行调查数据分析和信息检索。最后大家认为,必须高度重视、立即响应,开启应急处置技术、队伍和物资储备。

  在向上提交建议前,林海江特地联系了复旦公共卫生学院的专家。那位干了一辈子流行病学研究和基层现场疾病防控指导工作的国内资深专家坚定地说:“如果现在不这么办,可能接下来就会花10倍的精力干。”

  果然,一天后钟南山院士答记者问时提出了相同的观点。紧接着武汉开始封城,国家开启了应急响应模式。此时,台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早已根据中心的建议行动起来,物资、人员、技术等各项准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

  然而,张某的标本1月19日第一次送检时,结果是阴性。难道是一场虚惊?

  1月21日,张某的第二次标本检测结果为阳性,尘埃落定。此时,关于张某的流调报告早就完成,她的4个密切接触者马上被隔离医学观察。

  “传染病防控就是要动作快,密切接触者极有可能是下一个病例,要尽快找出来集中隔离。这既是对患者及其家人的保护,也是对社会整个人群的保护。如果任其自由活动,一旦确诊就成了新的传染源。”林海江说。

  国家对流调报告的要求是24小时内完成,但是,为了抢时间,台州的流调人员都会在病例检测结果报告出来前完成流调报告,以最快速度妥善处置密切接触者。

  资料图片:林海江出席新闻发布会

从500多人中找出104个密切接触者

  1月19日晚上,和张某同一批次检测的另一个标本来自温岭的陈某。

  看过疫情通报的人可能对陈某都有印象。他和家人从西安自驾回台州,途中在武汉停留了一天,回台州后出现症状,标本检测为阳性。按照程序,病人标本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核确认,于1月21日被确诊为台州市首例新冠肺炎病例。

  那一天发生了什么?

  陈某记得,他们到武汉是傍晚6点,第二天下午2点出发回家。在武汉停留时间不到24小时。

  没有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接触史,陈某的传染源在哪?几天后,随着确诊病例不断出现,病人A和B引起了流调人员的注意,那不是陈某亲戚吗?原来,A和B在武汉生活,陈某一家在武汉时,A和B曾陪同吃饭、购物。

  对于流调来说,明确感染源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尽快找出密切接触者,避免病毒继续传播。陈某回台州后的活动轨迹很复杂:在亲戚家中留宿,去商城购物,参加某公司年会,参加街道办事处会议,两次就医。

  “如果以游戏难度等级划分,对陈某的流调属于‘极难’。”中心传防科副科长胡雅飞感叹道。因为陈某参加的年会现场有20桌客人,来自多个行业,流调人员要通过酒店监控回放,逐个框定密切接触者;他参加的会议有50多人参会,大家互不相识,流调人员要找到全部参会人员,通过每个人的回忆交叉比对,确定开会时的座位,找出密切接触者。

  经过没日没夜地查找,台州市和温岭市疾控中心流调人员从500多人中根据判定标准最终框定了104个密切接触者。

  资料图片:林海江指导工作中

寻找真实的记忆

  发病前14天去过哪,接触过谁?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回忆起来都有困难。何况,有的人会抵触调查,或刻意隐瞒。线索缺损或错误,直接导致密切接触者漏网,不利于疫情控制。

  林海江不吝于向同事传授技巧。

  “调查前要先取得病人及其家人的信任,让对方知道我们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其亲朋好友,甚至保护更多人,让其有责任感。同时告知刻意隐瞒的后果。当病人愿意配合后,让其先回忆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围绕这件事往前往后推进,直到整个时间线清晰。病人还可以通过通话记录辅助回忆。我们也可设计一些方法帮助他们回忆,比如有没有认识的人最近生病了……”

  刻意隐瞒的情况依然存在,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玉环的章某被确诊后,台州震惊了。因章某前期刻意隐瞒,工作场所人员流动性又大,流行病调查人员只能通过回看大量监控逐个排查密切接触者,并对他们进行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病人能交流,意味着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第一手材料。要是病人无法交流怎么办?这种情况林海江也遇到了。

  浙江省首例危重新冠肺炎患者是仙居的刘某,她曾因在治疗过程中艰难喊出“打倒病魔”感动了无数网友。刘某被确诊时已经昏迷,家人提供的信息有限,无法确定其传染源。调查一时陷入僵局。

  林海江团队联系其他部门,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方法,找出刘某最近14天的活动轨迹,终于找到了传染源——刘某在温州的雇主(当时家中已有人确诊)。“找到传染源,我们也放心了。”

  最终,在台州市、临海市和仙居县疾控中心20多人的齐心协力下,这场从下午4点开始的流调,在第二天早晨7点半完成报告。

  疫情期间,中心流调人员每天都会坐在一起讨论案例。各个病例看似孤立,但有时会发现交叉点,追查到共同的暴露来源。调查时,一旦发现有病人能报出名字的,流调人员就会在全市的新冠肺炎病人流调材料中进行比对,再次溯源。有时一个病例找不到感染来源,就用大数据进行比对,调查人员会惊喜地发现,两个素不相识的病人在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个地点,几起案例可能是同一个传染源。

  资料图片:林海江(左二)检查工作

传染病病人不怕多、只怕漏

  老中青流调人员忘我工作,通宵达旦地完成数据清理、信息分析、疫情研判等工作,新冠肺炎的完整传染源控制链逐步得到完善,其中包括病例流行病学调查、传播链分析、密切接触者管理、疫情研判和病例随访。从要求两天只能有一人出门采购,到凭健康码出行,包括复工复产和陆续恢复的交通,依据的正是基于众多流调数据的疫情研判。

  从1月19日起,台州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不断增加,1月31日达到高位。本该准备开工的台州人被告知,继续宅家。

  数据让人心慌,但林海江和同事们心里有底。他们的底气来自于专业积累和流调数据。“传染源就在那,不诊断出来,后期会出现滚雪球式的增长,我们前期就是要尽一切努力把‘雷’挖出来。李兰娟院士说过:(传染病)病人不怕多、只怕漏,要把所有的病人都发现出来,后面就相对安全了。”

  根据患者发病日期倒推,这批确诊病人多为腊月廿八前后从武汉回来的人员,发病人数和时间符合流调的预期,说明前期的防控策略是科学有效的。

  从台州市疫情走势图中可以看出,1月31日后的曲线开始下行。一直到2月16日,台州市首次报告零增加。这是政府主导、部门各负其责和群众广泛参与联防联控机制的成果,每个环节缺一不可,尤其是广大群众的配合和支持。

  截至2月26日,全市共确诊146例新冠肺炎病例,感染来源全部确定,共追踪到密切接触者3748人,解除隔离医学观察3433人,并从密切接触者中发现61例确诊病例,及时有效地控制了传防源。

延伸阅读

流行病学调查是什么?

  林海江博士说,了解流调前首先要知道医院和疾控的工作侧重点不同。医院重治,即清存量;疾控重防,即控增量,控增量是处置传染病疫情的首要任务。

  流调工作就是控增量的主要手段之一,它有点像公安侦破案件,需要对每一例疑似病例进行详细的流调,了解病例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发病前14天活动轨迹、有没有可疑的病例接触、可疑的环境暴露以及饮食情况等非常详细的内容。同时从交通、公安、人力社保等部门收集数据信息做深入分析,排摸病例可能感染的蛛丝马迹,各种可能的感染来源以及传播方式。根据流调结果进行风险评估,整合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卫生统计学、社会学、卫生政策学等知识,由专家团队做疫情研判,为全市防控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标签: 病例;台州;流行病;台州市;疫情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