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台州频道2月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赵静 陆遥 通讯员 王凌云)2月6日上午11时,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陈君峰刚结束了通宵值班,只在宿舍眯了几个小时,就又出现在医院的隔离病区,翻看病例和查房记录。新收进来的发热病人情况怎么样?确诊病例病情有无变化?令他时刻挂心。
同一时间,他的妻子沈培红正在医院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写完最后一份病例,打算下班。从昨天下午4时半工作至今,她已"超长待机"18个小时多。
陈君峰夫妻俩都是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同是党员。丈夫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妻子在中西医结合科。1月19日,医院发出抗疫"召集令",陈君峰等首批5位医生主动请缨到隔离病区,沈培红则被抽调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隔离病区拉上了警戒线,禁止人员靠近。夫妻俩工作的距离不过短短500米,却成了无法跨越的鸿沟。
这是最近的距离,夫妻俩同在一家医院工作,却见不到面。
这是最深的牵挂,你在隔离病房救治病患,我在后方盼你平安。
在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像陈君峰和沈培红这样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夫妻,就有9对。
陈君峰(左一)与梅琴、夏晨梅、林晓阳和吴永宁等5位第一批入隔离病区的医生讨论病情。通讯员王凌云 摄
担当
"让我去隔离病房。"
"有些事总得有人来做。"
……
1月20日,农历大年二十六,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组建隔离病房。疫情如军情,来不及道别家人,陈君峰和"战友们"便奔赴了属于他们的战场。
摆在他们面前的有太多未知:病毒传播方式不明、致死率不明,如何做好感控,保护医护人员不被感染,如何有效地进行治疗……大战面前,他们难免也会仿徨焦虑,但转身面对病人,他们又需要撑起一片天地。大年二十九,病房里住进来一个来温岭探亲的武汉学生,年仅16岁,才上初三,他的家人也已经被隔离观察。男孩子心里很慌,消化内科的夏晨梅每次总像个"贴心大姐姐",与他谈心,不停地安慰他。
"一开始,大家也手足无措。在马春莲主任、陈君峰等医生的带领下,我们跟着国家卫健委制定的诊疗方案一步步做,现在诊疗方案已经发到了第5版,我们对于整套流程也烂熟于心,没什么可慌的了。"一投入工作,血液肿瘤内科的梅琴时常忘记了正面对的是一份危险的事业,而只记得自己是个医生,面前是自己的患者。
一线工作17天,陈君峰是进隔离病房最多的人。身为医疗组长,陈君峰不仅要照看自己的病人,还要时刻掌握全部患者的最新情况。
每天早上8时,来交班的医生要先与夜班医生对接目前有多少患者,身体情况如何,再花半小时换上整套防护装备去查房,一圈走下来,往往要近两个小时,体力消耗极大。再根据病人的情况调整医嘱写病例,等结束往往过了饭点。下午,还要与患者沟通,和专家组商讨病情。最忙的时候,陈君峰一天要查房两次,写病例,同时作为专家24小时值班。
2月2日晚6时半,陈君峰匆匆扒了两口饭,又回到医生办公室。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专家组成员,当天,他得24小时待命。这又是一个不眠夜。"所有发热门诊收进来的病人都要谨慎对待,根据影像拍片、实验室检查、流行病史等,判断是否留观以及收住隔离病房。现在这个节骨眼上,最怕漏诊。"陈君峰说。
疫情来势汹汹,温岭疫情相对较重。大年三十,又一批医护人员在这个本该阖家团圆的日子,辞别家人,来到最危险的抗疫一线。他们说:"我们是医生,救人是我们的本职工作。"
他们说:"这是一场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的‘战疫’,只是恰巧我们的岗位决定了我们有能力为大家做些什么。"
牵挂
身穿防护服的梅琴。
2月2日下午,记者在医院的医学观察点见到了梅琴。她正在接受医学隔离,确定没有症状才能回家。
忙碌在隔离病房的日子里,她失去了从小拉扯她长大的奶奶。
提起奶奶,梅琴神情苦涩。大年初二,梅琴收到了奶奶在老家湖北去世的消息。这个春节,她原本跟同事换了班,打算在这一天回老家探亲。一场疫情,阻拦了她的脚步,这次未完成的见面,竟成了永远的遗憾。
"家里人其实早几天就知道了。他们怕我担心,没告诉我奶奶的消息。"当噩耗传来,梅琴难过得泪水不止,但隔离病房还有病人在等着救治,她甚至没时间悲伤,只是交代同为医生的丈夫陈春友照顾好儿子,擦干眼泪,穿上厚重的防护装备便又上阵了。
"医院考虑到我的情况,让我先休息一段时间。"她说,目前,她正处于隔离观察期,也是自我休整期。"如果病人需要我,我愿意再上战场。"
医生也是父亲、母亲、子女,他的家人也在翘首盼望着他们归来。
大年二十九,当得知儿子陈君峰又没法回家过年了。老父亲盼了多年的团圆饭落了空。"父亲跟我说,你去做该做的事,家里没事的,交给我们。"陈君峰回忆起父亲的话,歉疚地哽咽了。
最违心的话,有着最美的关怀。非常时期,这一对对身处战场的医护人员,用真情互相扶持,以大爱共克时艰。
陈君峰和沈培红夫妇。通讯员 周悦纳 摄
正月初二中午,沈培红与陈君峰终于见上了面。隔着玻璃远远地看了一眼。陈君峰给她比了个"安心"的手势,就转身离开。记者给沈培红拨通了电话,想请她讲讲见面的故事。"那天他胃不舒服,我给他送胃药。我把药放在玻璃台子上,等我走开了,他再过来拿。"电话那头,沈培红带着哭腔,她不好意思地说了句"抱歉,没控制住情绪",听得人心头发酸。
"今天你那边情况怎么样?""今天还好吗?"沈培红的微信里,与丈夫的聊天几乎成了她的"独角戏","他太忙了,有时候要等很久才能回复。"她对记者说,她能理解。
每晚结束工作,经过重重消毒回到宿舍,医生们才能与家人视频,说说家常话。陈君峰家里还有9岁的女儿和6岁的儿子。孩子还小,不知道爸爸妈妈去了哪里,总是喊着"爸爸爸爸,你什么时候回来?我想你了。"陈君峰总说,"爸爸也想你们,就快了。"
但第一个7天过去,医院询问是否需要轮换,陈君峰不走;第二个7天过去,陈君峰依然在。医院领导问他是否还要坚守下去?他回了一个微笑。"谁都想早点回家,我们也怕,但不能退缩。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暖心
病房,是最危险的地方;在这里,却上演着最暖心的故事。
护士林豪最放心不下的,是隔离病房里一位"调皮"的高龄老爷爷。由于年纪高,老人家的泌尿系统功能退化,加上双目失明和耳聋,看不见床边的呼叫铃按钮,也很难听到自己的声音有没有被医护人员回应。
"为了能让老爷爷知道我们在,每次帮他测体温的时候,我都要凑近到他的耳边用极高的分贝大声地喊:阿公,现在不想上厕所吧,我给你量一下体温。"他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答应着。说实话,第一天接触到爷爷的时候,林豪也有点担心自己是不是凑得太近,增加感染的危险系数。但身为照顾老爷爷的男护士,看着老爷爷手足无措的样子,他于心不忍。
舍小家,为大家。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每天都在这里上演。
在许愿的林青岳
1月29日下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林青岳在宿舍楼度过了一个特殊的生日。原本,1月27日才是他的生日,只是当天他还在隔离病区工作,压根没顾上。医院统计信息时,无意中发现,决定为他补过一个生日。
大年三十,林青岳刚刚交接完班,得知隔离病房需要医生增援,二话不说就报名了。来不及跟家人打个招呼,当晚,林青岳毅然进了隔离区。过了两天,他才想起跟父母报个平安。林青岳说:"今年最大的心愿就是疫情快点结束。"
护士长夏晨曦是一位新晋宝妈,迫不得已给孩子断了奶,为了方便穿脱防护服,她还剪掉了引以为傲的长发;防护服紧缺,吃饭、喝水、上厕所都需要更换,医生们就尽量憋着不喝水,甚至用上了成人纸尿裤……"疫情冰冷,但我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科李相国说,医院大后方全力抽调医疗物资,全力支援一线;院感管理处、后勤处全力配合;第三批第四批医护人员主动申请进隔离病房,不断补充进来……
对于医生们来说,每天难过的是患者的人数在增加,高兴的是患者痊愈出院。连日来,从温岭第一人民医院转到台州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诊治的病患接连出院,医生们打心眼里为他们高兴,陈君峰翻出患者发来的感谢信息。"最希望患者人数能减到零。这一天还没有到来,相信胜利一定就在不远处。"陈君峰说。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