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秋风送爽,三门县沙柳街道大周村的养殖塘堤坝两岸红树林摇曳多姿,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红树林能在很大程度上净化水质,它的根系也非常发达,还能起到护堤固滩的作用。”10月10日,大周村党支部书记周德溪介绍,去年村里试种了一部分红树林,长势喜人,今年再次种下1万多株,目前红树林带已成型。“下一步,我们计划将大周河港沿海全都种上红树林,两年后这里将成为一个湿地生态系统,为鱼、虾、蟹等动物提供栖息、觅食场所,也为村里的这个‘海上大花园’围起了一道‘篱笆’。”
种植红树林是三门大力推进水产养殖尾水治理工作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三门在沙柳街道、健跳镇、蛇蟠乡等养殖重镇(乡)共种植红树林20万余株,进一步净化水质、靓化景观、维护沿海生物平衡。
据了解,三门县海水围塘养殖面积9万亩,海水养殖面积达20.4万亩,产值31个亿,是全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海水养殖虽能为养殖户带来可观的收入,但养殖尾水也会对水环境造成很大影响。去年以来,三门以中央环保督查和国家海洋督察行动为契机,按照“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现代生态渔业建设目标,制定了《三门县养殖尾水全域治理方案(2018-2020年)》,全面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为建设三门美丽渔场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
“养殖塘尾水治理我们主要采用三种生态治理方式,一方面是在排水河道两边种植红树林,能吸收水中的氮磷等物质。另一方面是生物浮床种植海蓬子等盐生植物,吸收水中的氮磷等。再者是通过生物滤坝来过滤水质。”三门农业农村局技术员范建勋说。
去年年底,三门县完成了20家规模以上水产养殖场尾水治理示范点的尾水治理工作,采用耐盐植物浮床、生物滤坝、曝气增氧等生态化手段在养殖区域进行原位和异位尾水治理。
“今年以来我们在蛇蟠、花桥等地开展围塘养殖塘尾水治理工作,完成1.5万亩。下阶段,我们将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生态养殖理念,在2020年底前实现全县围塘养殖尾水不直排。”三门县环境综合整治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牟永宝说。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