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老百姓口口相传与《黄岩县志》记载,黄岩素有“三十六街,七十二巷”之说。而这“七十二巷”,有“行书巷”、“曾铣巷”、“柴桑巷”、“草巷”、“柏树巷”、“斗鸡巷”、“梅梨巷”……现如今,我们主要把“斗鸡巷”和“砚池巷”称为黄岩七十二巷。
01斗鸡巷
旧时的斗鸡巷,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小巷,因巷口的古石墙上雕刻着两只相斗的公鸡而得名。它东起天长街(现天长南路),西至花园巷,东西相距仅百来米。
斗鸡巷虽小,但有较深的文化底蕴。巷内住户按大家族算,不上二十户人家,其中以王姓为主。巷南王姓新老宅占了百分之七八十的地段,这王姓家族是个很有故事的大家族。
小巷两边是破旧而古朴的临近平民院落的院墙,有些院墙上还铺陈着密密麻麻绿油油的绿植,在狭长的阴影下,似乎将这夏季黄城的闷热扫荡走了一些,有了些许清凉的感觉。
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绿植掩影,鸟鸣声声。
青石、小巷,青砖飞檐的老建筑旁,一杯盖碗茶、一把蒲扇、三五街坊话家常。
走街串巷的时候还碰到了卖鸡蛋鸭蛋的铺儿,妇人买完米后还在和米店的老板聊着什么。老板娘正拿着一大桶新鲜的皮皮虾准备买卖,还有为数不多的海鲜。巷子里零零散散的开了一些店,住在这里的街坊依然能很方便的买到日常生活中的用品。
巷子里有个高颜值的和合书亭,外形酷似电话亭,裹着鲜红“外衣”,简简单单的四层木书架上放置着近百本崭新书籍。市民既可以在那里随意翻阅,也可以用以书易书的方式,带走心仪的书籍,并将自己的藏书与更多人分享。
深入巷子里,还能看见黄岩本地儿时的记忆——爆米花、梅花糕等,吸引了无数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专门前来品尝。“嘣”一声!新鲜的爆米花就出炉了!
而梅花糕是台州传统街边小食,和其他地区的梅花糕不同的是,台州的梅花糕是豆沙馅的,现在的梅花糕在继承了传统制作方法的同时,又加入小元宵、青红果、松子仁等,使其味道更加鲜美。在现如今着力打造美丽街巷的黄岩,这些街边小吃已经很难寻觅了。
再往里走,依稀能看见曾经在斗鸡巷展览的“72巷”影像艺术画廊影子,“72巷”,拍摄的是七十二巷百姓的日常生活,寓意黄岩古城与台州市区乃至全国各地的历史文化之悠久,吸引了无数的游客、义工、学生前来欣赏。
古时候元宵节有送孩儿灯的习俗,这个习俗流传到了现代,形形色色的花灯蕴含着不同的寓意,代表着长辈对孩子们的祝福。七十二巷将习俗传承了下来,每当元宵节便被那盏盏点亮的花灯诠释的淋漓尽致,一对鱼灯代表年年有余,一张荷花灯寓意和和美美,一张元宝灯寄托的是人们招财进宝,生活富足的期许……
从斗鸡巷出来
跟着小编继续往下“趟ga”吧!
02砚池巷
斗鸡巷从西头看,走几步,左拐就是砚池巷。砚池巷也是个有文化底蕴的地方,因巷边一口叫砚池的大池塘而得名。砚池巷里有众多的四合院及古建筑,俗称“幽幽砚池巷,行走一圈两相忘”。
在池边小憩,发现池水中居然有鱼,时而跳出水面,又进入水中,激起一片水花,如同珍珠脱线一般,撒在徊旋的水面上,那小圆晕便一圈儿一圈儿地荡漾开去。
街道两旁老屋林立,薄暮的夕阳余晖淡淡地普洒在黑瓦之上,给眼前这一片静谧的景色增添了几分朦胧和诗意。
巷子很静,几乎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走在上边,心底幽凉,也就不觉得天有多热。
巷子里的居民们的生活是最平常老百姓的生活,他们说“我们这里很友好,邻里相互帮忙,从不吵架。”
砚池巷80号的阿虹油葱饼,招牌不仅是油葱饼,更是这绵软甜嫩的蛋清羊尾。蛋清羊尾也是黄岩地道的小吃,店主李师傅说,这家店已经开了24年,之前都是母亲经营,现在母亲年纪大了,子承母业也是一代手艺的传递。
七十二巷里的风,永远不急不缓地吹着,不高的围墙,雕花的屋檐,岁月和风雨磨损了当年的风光,巷子里的老房子保存着历史的痕迹,却坐落在被遗忘的路口。
希望忙于工作的你,能放下手头的事物与纷繁,出来“趟趟”,感受古老的街巷文化。
黄岩七十二巷,和我在黄城的街头走一走!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