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名家长进入一个游戏群控诉“你们这些游戏啊动漫啊,害死个人哪”的新闻,引起很多家长的共鸣:为何充斥着暴力甚至色情的游戏,就不能远离未成年人?
为保护未成年人,2007年国家就出台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然而记者调查发现,在很多游戏开发企业看来,未成年人是一个重要的游戏体验群体,无论是消费还是支撑人气均作用巨大,防沉迷系统也因此成了“摆设”。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现在,未成年人获取游戏的渠道也多样。近日,记者应聘多家游戏公司的推广职务,暗访中发现,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微信等均成为未成年人获取游戏的主要渠道,而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未成年人用户基数广且完全不设防。
“吃鸡类”手游“小学生”粉丝多
主播说只看人气“不管粉丝是否未成年”
年后上班第一天,杭州一家集游戏开发、推广、运营于一体的公司就开了一个紧急会议:年前研发的三款游戏将在今年大面积推广。而根据一名负责人拿出来的统计数据,游戏直播平台无论是人群精准度还是传播效果都最好。
在直播平台发展迅猛的今天,游戏直播成了青少年接触游戏的最主要渠道。那么如何传播,影响的青少年多不多?
在斗鱼、虎牙、熊猫、企鹅电竞等主要的游戏直播平台记者看到,“吃鸡”、《王者荣耀》等手游人气最旺,而这几款游戏也是“小学生”(指利用课余时间玩游戏的学生,水平普遍较低)最为集中的。
记者粗略统计了一下,比较受青少年喜欢的“吃鸡类”游戏,观众的用户等级普遍较低,基本以新用户为主。一个叫“聂风冲国服”的某直播平台新主播介绍:“我们主播还是看人气,不会管粉丝是否未成年。不过,从观众用户等级可以看出来年龄群分布,虽然新用户不一定是未成年人,但未成年人大概率就是新用户。”
放学之后,打游戏成了不少学生的“主业”。
游戏广告被植入直播平台
人气主播直播中不时为游戏打广告
此外,部分直播平台也开始植入游戏广告,这些广告在人气主播的直播间都能看到。
“异界战神充1元当爸爸”——这样的宣传语在斗鱼的刺激战场人气主播浪子断的直播间经常刷屏,每隔一段时间,主播还会用这条口号进行抽奖活动,直播过程中也会打广告:“异界战神非常好玩,一起砍一起做兄弟……”
每天晚上,这个稳定拥有50万+观众的主播,都会在自己的直播间做广告,直播间左下角有个二维码,旁边写着“支持主播浪子断,扫码领现金红包”。记者扫码后直接跳转到App商城,这款游戏适龄显示的是12岁+。记者下载游戏并注册,发现它并不需要实名,通过手机号码注册即可。
为了获悉这款游戏通过主播进来的未成年人有多少,记者在多个老的服务区进行了测试,在发出“通过××主播进游戏的朋友可以领10元红包,条件是未满18周岁”的信息后,不少玩家发来私信,记者选了前100人进行统计,最后确定其中56人未满18周岁。
适玩人群精准,效率高,游戏直播成为游戏推广最理想的宣传平台。“主播的广告代言费其实不多,但平台抽成非常高。”一名姓章的推广经理说,至于平台要多少广告费,需要记者自己去谈。
通过章经理的提示,记者发现目前只有斗鱼平台在主播直播时植入了游戏广告,而且主要集中在手游专区。其中广告投入较多的有一款叫“凡人修仙记”的游戏。带有色情倾向的这款游戏,在多个80万+人气的直播间做有广告,而根据记者的调查,有不少未成年人在玩。
热门主播为游戏广告代言
下播后在粉丝群里号召大家一起玩
如果你以为游戏公司仅仅打广告引导玩家玩游戏,那就错了。据了解,基本上每个人气高的主播都有自己的一批粉丝,多则上万少则几千,主播会雇专人进行管理,建粉丝群等,一些游戏公司正是看上了这部分非常优质的群体,在推广眼里,这些群体是A+质量,不仅喜欢玩游戏,还会跟着主播玩。
游戏主播下播后也不是吃喝玩乐睡那么简单。记者通过办理粉丝卡进了5个游戏主播的粉丝群,主播下播后,都会在群里号召大家上其他游戏,这些游戏都是他们代言的。
而通过这种方式被游戏推广盯上的主播,就不限于斗鱼手游了,虎牙、熊猫等平台的人气主播都会接这样的“外快”。
以斗鱼人气主播“花老湿”的粉丝群为例,因粉丝数量众多,已经有好几个群,里面都是活跃用户。该主播代言的游戏有好几款,自己也会进去玩,只要号召一下,都有几百人响应。主播虽不会刻意引导未成年人去玩自己代言的游戏,但也不会提醒不能玩。
抖音已经被游戏广告覆盖。
各大短视频平台被游戏广告“霸屏”
孩子很容易被影响
抖音上每刷七八个视频
就会跳出一条游戏广告的推介
你家孩子拿起手机会干什么?对这个问题,很多家长会说:聊天、刷抖音、看快手。那么请注意,这个过程中,孩子有可能已被游戏“袭击”——平常我们利用碎片时间消遣娱乐的短视频平台,很多也已被游戏广告霸屏。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平台和游戏直播平台一样,对观众也几乎是零门槛,未成年人想看就能看。
由于用户基数大,爱玩手机和游戏的人基本都会去刷刷抖音,所以这里成为游戏推广的另一个重要阵地。
根据记者的统计,号称有8亿粉丝的抖音短视频平台上,随机刷7~8个视频后就会跳出一个游戏广告视频,短短2小时内,跳出17种游戏且都是手机游戏。出现频率较高的有“传奇”类游戏,由成龙、古天乐、张家辉、吴孟达等众多明星代言;也有相对“偏”一点的游戏,比如《龙玄洪荒》《激战三国》《消灭病毒》等。记者挑了几款评论和点赞较多的游戏下载并登录,并没有繁琐的程序,基本是没有门槛。
在直播平台受限的游戏主播
转战这里拍游戏广告视频并上传
快手、火山小视频等其他几个较为活跃的短视频平台也存在类似情况。而在直播平台上碍于管理规定不能放开“赚外快”的主播,不少下播后会转战这些社交平台,拍小视频宣传一些游戏。
以《王者荣耀》人气主播“张大仙”为例,他的直播间人气维持在100万以上,抖音账号粉丝更是突破了1600万,每一条抖音视频点赞都轻松破几十万。“张大仙”经常会拍一些游戏的广告视频上传。主玩的游戏是《王者荣耀》,粉丝中不乏未成年人。
记者关注的其他8个人气较高的主播也都存在同样的行为。不过,由于抖音平台有相关规定,主播们会定时删除带广告性质的视频。
微信、QQ及很多新闻类App
已经被游戏广告“攻陷”
在游戏直播平台或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的游戏虽然基数大,但相比目前市场上成千上万个游戏也是九牛一毛。记者翻看了一些家长展示的孩子手机上的游戏,千奇百怪。这些游戏未成年人又是从哪里接触到的呢?深入调查下记者发现,微信、QQ以及一些新闻类App都是传播大户。
说到微信,现实生活中几乎每人都有,用户基数庞大,活跃用户多,一些中小游戏的推广就盯上了这块“肥肉”。各大微信公众号都会穿插广告,其中很多是游戏广告。
“便宜,而且可以选择特定人群。”做了5年游戏推广的张毅(化名)介绍,“推广覆盖的活跃用户多,精准,价格实惠,特别适合一些中小游戏。”他说,这个方法会铺得很开,“基本可以覆盖60%以上的活跃用户。”他指的活跃用户,是指会看各类公众号的账户。
QQ里充斥着游戏信息
组CP打游戏的未成年人竟有两三成
有了微信,很多家长会忽略QQ的存在,其实,从腾讯统计的数据来看,很多未成年人都在用QQ交友,通过QQ的一些栏目也能轻松获取各类游戏。
比如QQ自带的“游戏”栏目,点开就能看到所有腾讯开发的游戏且下载非常容易。
记者打开手机QQ,点开“附近”功能,在“交友专区”发现,很多都是游戏公会的招募信息,也有不少一起打游戏的招募信息。而在“兴趣部落”栏目下面,更是将各类游戏覆盖到了未成年人。以排名第一的《王者荣耀》为例,很多互动栏目都是组队打游戏、找游戏情侣等,让记者震惊的是,那些找“CP”处游戏对象,一起玩游戏的QQ账号,年龄显示有20%~30%是未成年人。
“对于跑酷、塔防类的小游戏,要精准找到‘小学生’,去QQ最‘明智’。”张毅说。
去年QQ进行了整顿,清除并加强了对黄赌信息的监控,但对游戏类的话题和软文广告基本没管。
游戏竟上了新闻类App醒目位置
孩子看新闻时“不小心”就下了一个
记者还发现,一些用户群体庞大的媒介App也成为未成年人接触到游戏的主要方式。
“我系渣渣辉,系兄弟就到这里来……”这个魔性的广告词在去年风靡了很久,主要来源在一些媒介App上,而网易新闻、今日头条、腾讯新闻、搜狐新闻等一些用户基数大的App,都能见到大量游戏广告,而且周期长。以网易新闻为例,除了“传奇类”广告,其他游戏广告不下几十种,而且都在最显眼的地方。一个高二学生的家长郑先生告诉记者:“平常空下来会让儿子看看新闻,了解国家大事对文科生来说也是有好处的,不过我最近在他手机上发现了一款名为‘奇迹之剑’的游戏,他说是看新闻的时候‘不小心’下载的,自己也没玩。”
不过,郑先生还是把儿子手机上的网易新闻App删了,因为他发现,儿子下载的游戏是在网易新闻头条栏目上,而不是游戏栏目,“儿子不想接触也可能接触,为了看新闻可能会提高的那几分而赌上儿子玩游戏,那就亏大了。”
父母亲朋好友带着孩子玩游戏
它的影响真的很大
青少年获取游戏信息的方式,还有不少来自父母或亲朋好友,这样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因为在孩子们眼里,这是父母或亲朋好友介绍的游戏,表明自己被认可玩了。
记者在《王者荣耀》《刺激战场》等未成年人接触较多的游戏中,随机暗访了20名有孩子的玩家,其中有12人表示会和孩子一起玩,这些玩家都是“80后”“90后”的爸爸或妈妈。
“我的孩子玩得可好了,可能比你都厉害。”网名叫“炸不死的小强”的男性玩家和记者调侃,“有时候我一个人带孩子的时候,朋友喊我玩游戏,我就会把另一个手机给儿子,让他自己去玩。”而他的儿子今年才10岁。
同样,一名玩《刺激战场》的女玩家,总会将自己还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弟弟拉进队伍一起玩,“他可厉害了。他们班里还有一个队伍,他们约好晚上一起玩,先让他和我们打一把吧。”
在一家银行做文书工作的“80后”妈妈张女士,也是典型的带着孩子玩游戏的父母,“有时候让他玩一会儿,带着就轻松多了。”
因为这个事情,丈夫陈先生和张女士吵过不下百次。“我和她说了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不好,先不说学习,对孩子视力也有影响。她总说等孩子上小学了再慢慢向学习靠,不然孩子多累。”陈先生无奈地告诉记者,孩子今年才5岁。
“让你沉迷”的游戏局该怎么破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的主要诱因是大多数网络游戏都设置了经验值增长和虚拟物品奖励功能,需要获得上述奖励,主要靠长时间在线累计获得。
2007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等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实施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的通知》,要求各网游运营商于4月15日开始在所有网络游戏中试行防沉迷系统。随该通知一起公布的还有《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实名认证方案》《网络游戏防沉迷系统及实名认证服务协议》等文件,开发标准及实名认证方案的具体内容首次向公众发布。同年7月16日,就开始投入使用,利用技术手段对未成年人在线游戏时间予以限制。
12年过去了,这个系统的功效如何呢?记者调查后发现,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现在的游戏开发商往往在每个游戏产品中都做足了“让你沉迷”的赚钱手段,这让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
国家推行网络防沉迷系统
玩家申请多个账号轻松畅玩
大型游戏的确为青少年防沉迷作出了很多努力,以腾讯出品的王者荣耀、刺激战场为例,由于很多未成年人参与游戏体验,这两款游戏的防沉迷系统一直在升级。具体为连续游戏3、4、5小时,系统会提示玩家注意休息,到了第6个小时,每隔一个小时会限制玩家暂停游戏10分钟。
这个升级能真正做到防沉迷吗?答案是否定的。
腾讯的数据显示,《王者荣耀》注册用户数超过2亿,每天的活跃用户超过5000万,其中11岁至20岁的玩家比例高达54%。
“不行就换个号玩,反正要6小时才会强制下线,多申请几个QQ号码就可以了。”《王者荣耀》玩家小琪今年15岁,她玩这个游戏已经有两年多了,3个QQ备用号是她畅玩游戏世界的“法宝”。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未成年人相对集中于QQ区,因为与微信号码相比,QQ号码好申请,微信号码需要手机号码才能申请,而实名的手机号码对他们来说有难度,
在成年玩家眼里,腾讯这招是为了赚更多的钱,“6小时换一个号,长期玩这个游戏的人至少会备两个号,号上的皮肤、铭文、英雄等都需要重新花钱整一套。”玩家“橘子的味道”向记者吐槽。
记者搜索QQ群、QQ公众号以及一些贴吧后发现,虽然去年腾讯对“破防沉迷”等关键词以及QQ群等进行了清理,但是背后的生意却没有停,只要改变一下搜索关键词就能找到不少破防沉迷的“专家”。
记者搜索“沉迷破”跳出来很多QQ群以及公众号,记者关注一个名为“破王者荣耀防沉迷”的公众号,并加了负责人“璀璨”的QQ,他告诉记者:“以前只是换身份证,但是现在技术更为先进了,买二送一,如果你玩《王者荣耀》的话,足够了,50元。”
记者申请了多个QQ,确实能轻易破解。同样,微信区也能破防沉迷,不过收费要贵一些。
不需要任何信息就能登录
游戏内容充斥着暴力和性引导
在整个游戏行业中,中小企业开发的游戏体量要比大公司多得多,这些游戏基本是没有防沉迷的。
在记者调查未成年人获取游戏渠道时就发现,其实很多未成年人集中在中小游戏中,这些游戏的成长和玩法基本是一致的,并不难,一些塔防、跑酷类的游戏,尤其受小孩子青睐。
记者尝试下载了100款中小型游戏,大多是有多种登录方式。其中,57款是可以通过微信直接登录,根本不需要注册和防沉迷信息的填写;78款游戏可以通过“游客登录”,不需要任何信息就能正常玩,还能充值;85款游戏是可以通过手机号码注册账号。
为此不难看出,这些游戏的入门门槛很低,不需要填姓名和身份证信息,所谓的防沉迷系统自然也就不存在了。
更让记者担心的是,眼下广告做得比较多的122款游戏中,有76款是PK打架类的游戏,多数是传奇类游戏,拿刀互砍,称兄道弟,对未成年人来说,绝非是正常应该接触的。苹果应用商店给这些游戏的定义是有暴力倾向,年龄限制都是最高级。另外,记者还发现22款游戏中存在性引导信息,这些游戏人物设计上穿着暴露,以下载量3万+的《官人我要》《大官人吉祥》《皇上的后宫》这三款游戏为例,在广告宣传上的游戏人物无论是穿着还是言语都非常露骨,游戏体验中更是存在性引导倾向。
另外近几年“大逃杀”类游戏人气爆棚,集中了大量未成年人体验。然而,“杀死别人,自己生存”的游戏规则、暴力血腥的场景引来不少担忧。游戏中的色情、暴力、血腥、粗口等要素极易成为青少年模仿的对象。
暴力和色情,一些刺激成年人神经的信息,却已经通过游戏慢慢在往青少年渗透。
目前流行于初高生中的游戏《生化危机》存在严重的血腥暴力画面。
游戏开发者的眼睛只盯着赚钱
判断成功的标准是有没有人气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未成年人玩游戏,除了同学之间互相推荐外,在上网过程中看到弹窗等渠道打着“免费”“赚钱”字眼的游戏推广成为他们拓展游戏种类的主要途径。
记者首先体验了一下多名人气斗鱼主播在推的《异界战神》这款游戏,号称“充值1元当爸爸”。进入游戏后发现,充值1元成为“钻石会员”的功能非常一般,推荐充值45元升级成为王者会员、充值188元成为一个月的至尊会员。最坑的是一些特殊道具需要充值才能得到,最好的道具需要充值3000元才能拿到。而且该游戏每个礼拜以及节假日都会出特定活动,如果要真正当“爸爸”的体验,每个月至少准备上万元。
就在不久前,人气主播“张大仙”在直播间体验了成龙代言的所谓没有充值界面的传奇类手游,刚玩没多久就跳出了充值信息,他还调侃道:“充值口是找不到,只不过它会自己来找你。”玩了1个多小时,该主播花去1万多元,还不能有很好的游戏体验,果断删掉了该游戏。记者随后也进游戏进行了体验,所谓的装备随便爆、元宝回收等,都是虚假的。
年后,记者先后应聘就职于两家中小规模的游戏公司,深入了解游戏开发背后是否有考虑过避开未成年人。
结果发现,从游戏设计开始到推广和后期更新,游戏公司都不会避开未成年人。
“肯定是玩的人越多越好啊,怎么会去刻意避开呢?”在游戏公司任职游戏开发的程序员程帆说,“未成年人是游戏玩家中的一大主力军,一些中小游戏就是靠他们来撑人气的。如果一个游戏没人玩,就算有人想充钱也没兴趣充。充了钱,找谁炫富呢?如果一个游戏一直有人在玩撑人气,愿意花钱的人自然会大方地把钱投下去。”
程帆的说法记者在多家游戏公司的推广及程序员处得到了一致的肯定。“从游戏开发到赚钱都不用考虑未成年人的因素,这些是国家应该考虑的。”一名负责游戏推广的负责人向记者灌输这样的思想,“人气越高,不管是不是成年人,都是成功的游戏。”
记者以明访或暗访的形式询问了多家杭州游戏开发公司,他们都提到,在游戏设计、推广以及玩家管理上,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是相关部门应该做的事情,而公司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所以他们首要考虑的是积攒人气,从而赚钱。
花足心思挑选不用审核且快捷支付渠道
未成年人能轻松实现充值
2月22日,温州平阳县公安局鳌江边防派出所接到群众陆女士报案称,自己手机微信里的钱莫名奇妙地少了1万余元,也没有转账记录,孩子说钱是被人骗了。民警查看孩子手机后发现里面有很多游戏,有《王者荣耀》《穿越火线》《绝地求生“吃鸡”》等游戏,里面的装备都是顶级的,王者荣耀里面的“皮肤”都要好几千元钱。经过询问,孩子承认了擅自把妈妈微信钱包里的钱转到自己手机上,然后把转账记录删掉,再去买游戏里的点券、钻石和皮肤。
未成年人背着家长玩游戏充值的报道屡见不鲜。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现在手机系统支付功能发达,使得未成年人轻松实现充值。
春节期间,王者荣耀这款游戏推出了多款皮肤,售价都不低,全买要好几百元,不过读初二的聪聪就全部买齐了。聪聪告诉妈妈,他是用压岁钱买游戏里的商品,但是聪聪妈妈并没有在手机上找到任何充值信息。
记者调查后发现,诸如《王者荣耀》《梦幻西游》《穿越火线》等大型手游,背后都有特殊的商人。每次游戏出新的衍生商品后,他们会通过特殊途径打折购买,然后再以稍高的折扣卖给玩家从中赚取差价,这正是聪聪“神不知鬼不觉”购买游戏商品的渠道。
张冰(化名)是一名游戏设计师,她的工作主要是游戏的开发和完善。她告诉记者,现在市面上的手机所用的系统主要是IOS(注:苹果手机专用系统)与安卓。“多数中小游戏的赚钱通道是安卓系统,因为安卓扣钱很容易,不像IOS系统那么麻烦,话费就能抵扣。简单来说,没有中间商,钱是点对点到,想退款都不可能。孩子对钱没什么概念,但是,只要他们想继续玩游戏玩,比如跑酷游戏跑到一半就会有要续命的提示,孩子点几下钱就花出去了,他们可能自己也不知道。”由于钱不多,很难一下子引起父母的注意。
记者进一步调查后发现,很多游戏为了绕开IOS。以《异界战神》为例,游戏在苹果应用商店上架,但是游戏充值支付却跳转到微信和支付宝。
“IOS对未成年人的限制还是蛮多的,而且还要审核。只要付款涉及到未成年人支付都会如数退还到原来的充值渠道。”张冰介绍,“为此,一些中小游戏会绕开IOS,这样一来未成年人想玩这个游戏充钱容易,而且等家长发现孩子充钱时想退回,基本不可能。”
记者下载了10款在苹果应用商店上线的游戏,其中有7款是不需要通过苹果支付就能实现充值,对未成年人来说只要微信和支付宝有钱就行,当然也没了退款的通道。
●专家说法
这是以牺牲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代价
台州温岭市委民主恳谈工作办公室主任陈奕敏,一直在关注游戏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影响。去年初,他写了一篇名为《被网游毁掉的孩子》的文章,怒斥网游并指出它害了一个年代的孩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坦言,要杜绝未成年人玩游戏,第一道关是家长。“如今的孩子,从小就会使用手机和平板电脑,会在上面完成老师的互动作业挣学豆,会用淘宝买玩具,用滴滴打车,甚至还是教爷爷奶奶上网的小老师。有些家长给孩子玩手机,甚至还与孩子一起玩游戏。”
陈奕敏认为,在陪伴孩子时,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放下手机。“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这与家长的引导有很大的关系。游戏的本质不过是一种满足精神需求的娱乐行为。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倾诉、陪伴、社交的需求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满足,那么他们必然转向其他地方。如果父母平时陪孩子的过程中少玩手机,多看书,孩子也会慢慢受到影响。”
对于游戏公司的说法,陈奕敏并不认可。他说,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远离不良游戏的侵害,无论是从保护孩子的角度还是限制游戏公司的角度,游戏主管部门都应该有所作为。国家需针对游戏产业的题材内容准入、用户限龄准入完成顶层设计的修复,“仅凭《王者荣耀》的防沉迷,不可能改变游戏产业的监管机制,首先在国家层面上,防沉迷系统就应该升级和完善。“更重要的是国家应该适时出台防沉迷的法律法规,管理约束游戏开发公司在开发游戏过程中严格执行防沉迷系统的落实。”否则,眼下的游戏产业是在牺牲未成人健康成长为代价的野蛮发展。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