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6-88106106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温岭博物馆今日开馆,浙博保管20年的“盘王”终回家
2018年12月24日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黄晓慧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12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晓慧)经过5年多时间建设,总投资1.83亿元的温岭博物馆于今日开馆。届时,市民可一睹镇馆之宝商代晚期的青铜蟠龙大盘等珍贵文物的风采。

  这一青铜蟠龙大盘,温岭人可说是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在市行政中心大楼前,就有按8:1比例仿制的青铜蟠龙大盘。另外,台州博物馆中也有其复制品。但因缺乏保管条件,青铜蟠龙夔纹盘于1998年12月从美国参加“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回来后,就暂存于浙江博物馆保管,这一保管就是整整20年。现在,市民终于可以在家门口一睹“盘王”风采了。

  莞渭童村村民偶然发现“盘王”

  “盘王”的出土过程颇有意思。据温岭市文化馆叶艳莉等人撰文介绍,1984年3月,琛山乡莞渭童村村民童宝友、童友清的父亲童绍瑞亡故,兄弟俩请了同村的童加华、童大姐、童国庆、童守根、童宝玉、童方正、童方形、童小梅等8人(叶艳莉等人所撰文章中童加华作童家华,童方形作童方营,8人作7人,无童大姐,多童家根)到下望头山的西坡做坟,墓址选择在距山脚80米处的橘园内。这片约45亩的山地,上世纪70年代种上了橘树。在做坟挖土过程中,童方正在挖一棵根深七八十厘米的橘树时,忽然锄到了一个类似缸盖的金属物,众人以为挖到了什么埋藏在地下的宝物,围拢过来。童家华提醒童方正再小心些,别把东西弄破了。他俩细致地将该物品周边的泥土挖掉,双手插入泥土,沿大盘边沿将大盘捧出来放到地面。文章中说,当时挖出来,大盘还有点软嫩,大如脸盆,遇空气后,渐渐变硬,盘沿渐渐竖起来,盆中心底面雕有一条蟠龙。童家华细心地把大盘内部和边沿的泥土去掉,发现大盘边上不小心已被锄头弄破了一个洞,随后在土中找到了三块碎片,用纸包好。大家以为泥土中还有其他金银财宝,但是继续挖也没有再挖到什么。

  这只大盘被送到童家华家锁藏起来,四邻群众听说挖到了宝贝,纷纷前来观看。童家华将大盘放在靠窗的桌子上,关了门,开着窗,叫儿子童瑾林维护秩序,让前来观看的人排队隔着窗轮流观看,直至天黑前,观看的人仍是络绎不绝。

  莞渭童人做坟挖到宝物的消息通过下望头汽船埠头上上下下的乘客传到各地,第二天,新河寺前桥有数十位中老年人专门包船前来观看。琛山乡政府工作人员闻讯后,即报告上级部门,并派当地干部童华明等到场维护秩序。大家将桌凳叠起来,将大盘放在高处,让前来参观的人在童氏家族的石板道地上远观,不得动手触摸。

  当天上午,县文管会张直生、江尧章等三人来到莞渭童村,向群众讲解了出土文物应由国家文物管理单位保管的规定,群众深表理解,于是,大盘与碎片就被装入袋中,由童家华、童友清两人护送,通过汽船运到县展览馆。

  “徐偃王迁,蟠龙盘出,直须追迹夏商周”

  这事在《温岭文物简志》大事记中只有一句话:“1984年3月,征集到在琛山乡下望头山坡出土的西周青铜蟠龙大盘1只。”《温岭文物简志》正文中,则这样记载:

  “青铜遗存西周。1984年3月17日于琛山下望头山西半山腰出土铜盘1只。通高26厘米,口径61.5厘米,重22.5公斤。圆腹圈足,侈口方唇。腹部以6道扉棱间隔成6组纹饰,每组以两条相对的夔为主纹,云雷纹为地。圈足也以扉棱隔成6组纹饰,每组只饰一条夔,亦以云雷纹为地,每两组夔首相向。铜盘内以浮雕手法铸出一条蟠龙,背饰重斜方格纹,龙首挺出盘底10厘米。藏县文管会。据专家鉴定,很可能与江淮地区出土,现藏日本白鹤美术馆的六鸟蟠龙纹盘是姐妹器,均为徐、舒二国的镇国之宝,为考证大溪唐岭脚徐偃王城提供有力依据。”(引者按:据考证,出土日期为1984年3月18日。侈口,文物术语,即敞口)

  李一先生在《我县出土西周蟠龙铜盘》一文中介绍了当时的出土情况,他这样写道:“1984年3月,我县文管会征集到一件出土的青铜蟠龙大盘。这件大盘是琛山乡(引者按:现属温峤镇)莞渭童村农民童友清、童香林、童守根、童加华等人,在下马山山腰上建坟挖土时偶然挖到的。下马山为小山,南北走向。根据当地群众反映,在此山山麓,过去有五家堂与新中堂等寺宇建筑,铜盘出土地点约在两堂相距的中间地带。铜盘离地表约50公分深,平放,其四周用小石块塞垫,由此可见,铜盘是当时人们有意识很谨慎地埋藏在这里的。但此山过去没有发现过其他铜器,在周围挖土时也没有发现过其他文物。”“铜盘通高26公分,口径61.5公分,重22.5公斤,圆腹圈足,侈口方唇。腹部以六道扉棱间隔成六组纹饰,每组以两条相从的夔(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独足龙)为主纹,云雷纹为地。圈足也以扉棱隔成六组纹饰,每组只饰一条夔,亦以云雷纹为地,每两组夔首相向。铜盘内用浮雕手法铸出一条蟠龙,背饰重斜方格纹,龙首昂然挺出于盘心10公分,似乎即将跃出盘中,凌空而去,造型生动。”

  “这件铜盘形制巨大,在出土的同类物中是极其罕见的。商周时期的铜盘上,蟠龙往往以线条铸出形体,而此盘却用浮雕铸出,特别是龙首用立体塑出,这在我国至今还没有发现过。”

  文章的最后一段写道:“目睹过这件铜器的专家们认为,它是礼器(祀天等重要场面的器物),制作时代为西周早期。根据纹饰等分析,很可能是浙江本地产品。这件蟠龙铜盘,是十分珍贵的文物瑰宝。它的出土,对研究我国早期的青铜冶铸及地方历史,会有很大的帮助。至于这件铜器从何而来,目前说法不一,有待以后进一步考证。”

  李一的这篇文章将青铜蟠龙盘的铸造时代定于西周晚期,学苑音像出版社出版的董原编著的《浙江文物古迹》一书中,称此蟠龙盘为“西周早期蟠龙大铜盆”,这本书中有关温岭文物的内容似乎是从1992年版浙江人民出版社《温岭县志》中摘抄的。1992年版的《温岭县志》第三章文物景观中“青铜器遗存”一条中提到的“均为徐、舒二国的镇国之宝,为考证大溪唐岭脚徐偃王城提供有力依据”,以及将这件青铜蟠龙大盘定为西周时青铜器,是早期的说法。因此,诗人陈朗在《多丽·题〈温岭文物简志〉》一词中这样写道:“溯东瓯,细将文物推求。史何凭,残编断简,书传《越绝春秋》。浦还珠、佳人拾翠,海涵日,仙客投钩。徐偃王迁,蟠龙盘出,直须追迹夏商周。数窑址、向下圆麓,沈岙汉唐丘。应相惜、药炉烟袅,茗碗香浮。  展倭图、谁能记起,土中往昔沉舟。奏肤功、南塘碑在,望前事、盘马烽稠。司所遗城,堤栏旧闸,海疆早画太平筹。更多少、晨钟暮鼓,潮汐但凝眸。今和古、都来眼底,一览全收。”将青铜蟠龙大盘与徐偃王联系起来。

  青铜蟠龙大盘是徐器吗?

  台州地区文管会办公室主任金祖明发表在《东南文化》杂志1994年第二期的一篇《徐人与台州文化》的论文中,也将蟠龙大盘与传说中的徐偃王城联系起来,他写道:“根据地方志记载和近年来田野考古出土文物资料,证明徐偃王在台州活动的文化遗迹还是比较丰富的。”“1984年在城南‘野’琛山乡楼旗村出土一件西周青铜龙虎盘,盘高49.2(厘米),腰径27.6(厘米),底径37.9厘米,侈口方唇,圆腹,高圈足。腹部上下方作二道简龙带,在简龙带之间,用六道扉棱间隔成六组纹饰,每组以二只张牙舞爪的猛虎作前后首尾奔腾图案为主体纹饰,图案空间饰细线条云雷纹为地纹。下腹也以翘角扉棱相隔六组,每组饰一虎图案向前飞奔,各组虎首相向为主纹,空间也作细线条云雷纹为地纹。盘心以浮雕技法铸一条出水蟠龙,龙背以重方格纹,腹部以菱纹图案装饰为。龙角向前冲,龙耳横空、张口露齿、眼、鼻以凹凸如意纹装饰。整个龙体自尾至首转旋圈,龙首凸出盘心9.5厘米,犹似出水腾空跃出盘口升天姿势,形象威武,逼真出神。器型大,造型奇特别致,工艺精湛,为以往所罕见,其铸造特征与装饰风格与徐器十分相似。被定为一级藏品,参加‘93中国文物精华展’。”

  文末,金祖明认为徐偃王及其徐国的其中一支军队和臣民浮海台州后,与台州人民和睦相处,(为)共同开发台州的航海技术、海洋资源、治炼铸造、农牧业和宗教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将青铜蟠龙大盘与徐偃王城联系起来的,还有董楚平,他在《吴越文化新探》(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第一版)中介绍了青铜蟠龙大盘:“这只铜盘形制巨大,龙身浮雕,龙头则完全铸成立体,为我国古代青铜器所罕见。考其形制纹饰似属西周早期,艺术特点与六鸟蟠龙纹盘相似。六鸟蟠龙纹盘现藏日本白鹤美术馆。盘内用线条铸蟠龙纹饰,龙的形象与温岭出土的相似,盘的口沿上蹲着六只小鸟,完全立体,手法与温岭铜盘的龙首相同。六鸟蟠龙纹盘出土地点末确。有一种传说它出土于江淮地区,正是徐国与群舒的活动地带。西周时期浙江的铜文化水平不高,偏处东南海滨的温岭一带,不可能铸出蟠龙铜盘。因此,有人猜测,温岭出土的浮雕蟠龙铜盘可能是江淮出土的六鸟蟠龙纹盘的姊妹器,都属徐、舒的传国宝器。徐因灭亡后,一支公族子第可能带着传国宝器逃到浙江‘海隅’的温岭唐岭脚安家。”不过,董楚平没有言之凿凿地说青铜蟠龙盘就是徐器,他的结论还是留有余地:“这些铜剑、铜斧(指安徽贵池出土的铜斧与临海上山冯出土的铜剑)是否与蟠龙铜盘都为徐器,由徐人带到浙江东南沿海,尚待研究。”在该书的270页又写道:“温岭沿海有‘徐偃王故城’,并出土蟠龙大铜盘,说明徐国灭亡后,一支公族子弟可能逃到这里。徐国公族选择这里作安身之所,固然与这里僻处海隅、比较安全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这里文化不太落后,尚可安身下去。事实也确实如此。在温黄沿海平原,出有很多几何印纹硬陶片与一些青铜器。1984年,距‘徐偃王故城’与出土蟠龙铜盘的琛山乡仅数十里的乐清白石杨柳滩出土一批青铜农具与兵器。乐清白石,今属温州地区。”

  考古确认东瓯古城 “盘王”依然成谜

  青铜蟠龙大盘到底是哪个年代的?是传说中的徐偃王传国宝器吗?张淑凝主编的《温岭文物》(2007年出版)介绍,1995年5月13日,郑秀春、林毓友与公安局的傅建军、陈林等将青铜蟠龙夔纹盘(引者按:青铜蟠龙大盘的又一名称)送往宁波展览馆,由朱家溍、耿宝昌等国家文物鉴定专家组成的鉴定组确定为国家一级甲文物,即国宝,年代为商晚期。

  1998年4月,青铜蟠龙夔纹盘参加“中华五千年文明艺术展”赴美展出。12月,青铜蟠龙夔纹盘从美国展出回来,暂存浙江博物馆保管。

  1999年10月,青铜蟠龙夔纹盘参加浙江省博物馆举办的“浙江省建国五十年文物精华展”。

  2000年,青铜蟠龙夔纹盘参加在日本举办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成就展”。

  在省考古研究所2002年至2006年之间的几次考古发掘中,大溪镇原里宅村(现古城村)传说中的徐偃王城被专家认定为是东瓯国古城,当时参与考古的省考古研究所原副所长陈元甫曾撰文指出,“大溪古城作为一座西汉初期的城址已可定论。古城的地理位置处在当时东瓯国的地域范围之内,城址的年代也正与东瓯国存续时间相吻合,因此,不论是地理位置,还是城址年代,大溪古城都不可能是传说中的所谓徐偃王城,而应该是一座西汉东瓯国的城址。”2013年5月,大溪东瓯古城遗址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样,青铜蟠龙大盘的身世依然成了一个未解之“谜”。2016年12月12日晚,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播出“赤城寻珍”系列第一集《消失的东瓯国》,片中就提到了青铜蟠龙大盘出土的故事及东瓯国的兴亡故事。

  据了解,开馆当天,市文保中心主任张淑凝将亲任解说员,介绍陈列在国宝厅内的“盘王”故事。

  张淑凝告诉记者,浙江大学教授、浙江大学历史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曹锦炎在一次讲课中,曾介绍了青铜蟠龙大盘。曹先生认为,青铜蟠龙大盘与日本的那只六鸟蟠龙纹盘有区别,因为日本的那只六鸟蟠龙纹盘是浅浮雕,青铜蟠龙大盘中的蟠龙是立体的,更突出。从纹识及时代来看,这一大盘应当是古越人自己铸造的,形制上又受中原文化影响。从功用上来看,大盘应当是祭祀用具,类似这样单件出土的在省内并不鲜见。1966年,在江苏也曾出土过两个用于祭祀的盘。古人祭祀山川天地后,就将盘埋在泥中。

  这一“盘王”到底是古代哪个国家所有的,是做什么用的?读者朋友,今天,您可以抽空到温岭博物馆国宝厅看看,有机会听一听张淑凝主任的现场介绍,然后一起参与探索“盘王”之谜。

标签: 大盘;温岭;博物馆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夏逸凡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