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576-88106106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台州新闻
苔花也学牡丹开 天台县重教惠民推动乡村教育大发展
2018年09月19日 来源: 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白鹤镇中心小学组织学生感受乡村休闲旅游。

  来自天台县雷峰山区的杨师傅在天台县城购买了商品房,按照学区划分,他儿子可到县实验中学就读。但在暑期看到全县2018年中考定向生预录取分数线后,这个山区农民作出一个决定,把儿子送回雷峰中学就读。

  原来,天台县在重点高中招生计划中划出50%(今后将提升到60%)的指标用于定向招生,且农村学校定向生的比例略高于城区学校。此举既使一部分优质生源被吸引回山区学校,又释放了城区教育资源紧张带来的压力。

  类似这样的惠民小举措,擦亮了天台创建教育优质均衡县工作,推进了当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乡村教育振兴看到了新的希望。这些小小的举措,好似如米的苔花,绽放出了牡丹的魅力。

  乡村振兴,首先要教育振兴。天台县将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位置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争先发展,拉高标杆,高标定位。县委书记管文新的目标很明确:“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努力跻身全省教育第一方阵。”

  组建“教联体” 共享优质资源 >>>

  以前,三州学校校长梁碧辉派老师到县城的龙头学校去听课,总担心对方会不同意。眼下,这一尴尬的现象不复存在,“现在人家主动招呼我们去听课,就像自家人一样。”

  山区学校师资流失多,缺乏优秀教师,一度是该县教育中的短板。如何破题?县教育局实施了“教育教学联合体”举措,即由乡村(山区)学校与城镇龙头学校组成“教联体”, 将龙头学校与乡村学校绑定,将乡村学校的发展纳入龙头学校考核中,帮助乡村学校解决教育理念、课程改革、学科建设、课题研究、教师培养、质量监测等方面的实际问题。

  得益于这一机制,县教育局每年组织100多位名优教师下乡送教,开展面对面帮扶指导。同时,发展“互联网+教育”,建设智慧校园。2017年,该县教育局投入30余万元,添置EFP移动录播系统,创建网络直播平台,可以通过手机、平板、PC等设备收看,具备网上直播、点播、回放功能,实现多终端、多模式共享,灵活方便。目前,全县有20多所学校建有专用录播课室,能将名校名师课堂通过互联网与异地学校的常规课堂实时互动,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全县6个山区乡镇则通过财政分担机制,在省教育厅直接帮助下,实现网络资源全覆盖,异地同步课堂联通城乡,有效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2018年上半年,该县就举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空中课堂”异地同步交互活动展示。4月18日,在乡村学校街头小学举行县名教师“写话习作教学专题研讨活动”,借助网络直播平台,11所城乡学校45个班级2000余名学生参与异地同步学习。6月18日,在城区学校始丰小学举行“空中课堂·助力乡村教育活动”,以始丰小学为主会场,在5所乡村学校设分会场,1400余名学生参与“空中课堂”同步学习。目前,在技术上逐渐成熟,成效也越来越明显。

  乡村完小街头镇旗前小学五年级学生庞雨涛两次“空中课堂”活动都参加了,他好像看到了新的“天空”,和城里学校的同学老师一起学习,感觉自己进步不少。不单他在课堂中向城里的老师提问题对话,他的老师李梦星也同步参与跟着名师学,从中汲取教学营养。

洪畴镇中心幼儿园开展户外体育游戏。

  深挖“乡土味” 培植学校特色 >>>

  一畦畦菜地,长满了青椒、西红柿、土豆等菜蔬。来到海拔800多米的石梁学校,占地两三亩的“开心农场”分外醒目。这所寄宿制学校,住校学生占到九成多,多数为留守儿童,“开心农场”便是学生的趣味课堂。

  当下,农村的孩子对城里相对陌生,由于长期住校,对农村的事物也是知之不多。如何让农村孩子既接“地气”留住乡愁,又通“洋气”见得世面?该县从培育乡村学校特色入手,依托乡土资源,挖掘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乡村学校独特内涵,编写校本教材,将乡村学校打造成特色鲜明的综合实践基地。

  为此,石梁学校专门开设了校本课程“山水九园——小农夫劳动课”,老师带领学生定期对本班责任地进行管理,并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学校一年一度举行“丰收节”,师生开展“蔬果拼盘大比拼”“抢收粮食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寓教于乐。

  今年,泳溪学校的门口多了一块牌子——天台县霞客学校。作为《徐霞客游记》的开篇地,该校以“霞客文化进校园”为特色,引导学生读霞客游记、走霞客古道、学霞客精神、做霞客少年。校长王升可希望借助“霞客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知行并举,真正从书本走向大自然。

  目前,天台各地乡村学校纷纷结合本地资源,如街头小学的和合文化、平桥小学的翰墨文化、三合小学的奚家拳文化、鹤楼小学的皇都南拳文化、石梁学校的山水文化、欢岙小学的红色文化……推动一个个乡村特色学校快速发展起来。

  近年来,天台县更是以得天独厚的天台山文化为依托,以研学《徐霞客游记》、浙东唐诗之路和中华和合文化为突破口,夯实营地基地建设、研学线路设计、课程开发三大基础,积极营造研学旅行氛围。今年7月,天台县被列入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试点县,率先在全省整体推进天台山国家级示范研学旅行基地建设,打造没有铃声的“大课堂”。

鹤楼小学师生在练习省级“非遗”——皇都南拳。

  搭好“回归桥” 发动乡贤助学 >>>

  8月5日,雷峰乡企业家协会为考上省重点中学、全国重点高校的雷峰籍学子发放了10万元奖学金。在当天的活动中,乡贤共捐赠了22.1万元。

  考上天台中学的胡佳佳和其他30多名学生一起,每人获得助学金2000元,他表示今后要像乡贤们一样回报家乡。这心声恰好契合了乡贤夏飞的期盼,“山区要振兴,我希望能培养出更多的本土人才。”

  和夏飞一样,成都天台商会会长陆精威也带队走进老家,他在三州山区捐资设立了20万元的教育奖励基金,他表示将积极捐资助学,帮扶人才,助推老家经济发展。

  这样的助学氛围在全县各地日发浓厚,也有越来越多的乡贤加入到尊师重教的队伍中来。9月7日,在第34个教师到来之际,洪畴镇乡贤联谊会代表林高权来到洪畴中学,设立“桑梓杯乡贤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教学业绩突出的老师。他说:“为家乡事业出一份力,是我的心愿和荣幸。”

  天台县由政府牵线搭桥,成立乡贤助学团,动员鼓励乡贤设立助学金、奖学金或捐赠办公用品、学习生活用品,激励山区优秀教师安心从教和优秀学生奋发学习。

  近年来,该县各级政府积极对接项目,为回归乡贤提供“妈妈式”服务,营造尊商、爱商、亲商、护商的良好环境,做好乡贤回归工程,助推乡村经济振兴。

  副县长倪海燕说, 由乡贤反哺走向乡村繁荣、以乡贤会对接乡村治理、以乡贤文化发挥乡贤效应,一股以乡贤为主体的助学氛围日趋浓厚。

  近3年来,天台县乡贤资助贫困生、设立奖励基金、捐赠物资等合计3000多万元,为当地乡村教育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坦头中学小记者在三州红军岭听红军爷爷讲革命故事。

  夯实“奠基石” 优化从教环境 >>>

  乡村学校坦头中学有一位人称“编外记者”的卢鹤龄老师,自1990年师专毕业后,一直在该校任教,至今已近30年。他说,我要在这所学校教到退休为止。2000年他生了一场病,右手都拿不住粉笔了,仍放心不下毕业班的教学,硬是练就左手写字,坚守岗位数月。头上开刀后落下后遗症,从此走路瘸着腿,但他敬业乐业,尤其爱好写作,担任校报主编,组织成立小记者团、文学社和红星社,带领学校小记者到全县各地寻访老红军、抗战老兵,祭扫烈士墓,重走“红军岭”,编辑出版书籍《走进崇高》,把一所乡村学校的文学社团搞得有声有色。

  辗转在6所农村小学教过书,班主任一当便是33年,这是周玉秀老师的一段个人履历。如今在白鹤小学任普通教师的周玉秀是学生心中的“老妈妈”,去年被评为“台州市最美班主任”。“那些学生不仅仅是学生,他们就是我们的孩子!”周玉秀朴实地说。30多年来,她想过进城,但她还是留了下来。在乡村教学,她感受到了一个老师的价值,找到了幸福的感觉。

  这些人一辈子扎根农村教育,默默付出,成为农村教育一道“最美”风景。目前,天台县从教30年以上的农村教师有302人。有教师在的地方就有教育的延续,就会为乡村振兴插上飞翔的翅膀。

  近年来,天台县不断改善教师待遇、优化教师从教环境,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全县每年1500万元的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优先向山区学校倾斜,每年拨出50万元为山区师生购买保暖物资。同时实施“山区教师安心工程”,解决山区教师和优秀教师的住房困难。

  教育的振兴关键在于教师,而校长是教师的领头人。该县建立校长后备干部人才库,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山区学校任职,在搭配校级班子时至少配备一名县级名教师或县级及以上教坛新秀。同时设立每年30万元的“优秀教师奖励基金”和300万元名师名校长基金,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站在山区群众的角度去思考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是天台县执政为民的一个着力点。县委副书记、县长潘军明说,将进一步推动天台教育优质、均衡、和谐发展,努力打造“学在天台”金名片。

石梁学校学生在快乐农场开心劳动。天台县教育局供图

标签: 乡贤;乡村学校;天台县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夏逸凡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或电头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稿件,均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并保留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 台州频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