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总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邮政储蓄邮政储蓄台州支行农业银行台州支行
新闻热线:0576-88106106
您当前的位置 : 浙江在线  >  台州频道  >  新闻  >  台秀
探秘七百年张思古村 因梦而生的桃花源
2017年07月13日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7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赵静)崇文重教之风,700多年来始终吹拂着台州市天台县张思村人的心田。

  青砖黛瓦,水墨张思

  盛夏。

  张思村的盛夏。

  古韵张思桃园飘香的盛夏。

  一副老桌凳,一捆篾竹片,几件工具,六旬老人谢桂秀有时会在对外开放的古民居里,进行篾帽制作。

  年轻时,“做篾帽”就是谢桂秀的营生。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这门手艺开始衰落。近几年,村里兴办乡村旅游,老人受邀“重出江湖”。此外,还有苎布、做木桶、做蓑衣、木雕、编笠帽、编草鞋等传统手工艺展示,让人亲身感受传统技艺的工匠精神,重拾乡愁滋味。

  张思村是天台县平桥镇的古村,有13处集中成片、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包括三座祠堂、十多幢明清风格的院落,还有数幢民国年间的民居,清晰地展现了古村历史发展脉络。临水而筑,依巷伸展,整个村落基本保持原生态风貌。

  老宅深巷,雨露滋润下的藤蔓,爬满了整片墙垣,如跳动的音符。天空在这里被压成了一条线,抬头便遇见气宇轩昂的门楼,重檐翼角,斗拱重昂,还有妙趣横生的石窗。

  村庄前后有二溪环绕,南是榨树砩,北有泉湖砩,二水相拥,这二条溪流也成为了村民日常洗涤与灌溉用水,至今还在使用,进出村庄必要过这二条溪流,于是溪上就有了数座石桥,最有名的是石矴桥,旧时村中有“无桥别进村,进村必过桥”的说法。

  村中有七口古井,排列若北斗七星,也是一奇。水井边曾是村民们取水闲聊的地方,现在古井作为古迹被保护起来。井边绘制了一幅文化墙,教化百姓知理守节,诚实守信。井壁上苔痕青绿,仿佛从时光深处生长而出。

  张思村的民宿,取的名字也雅,像倦鸟归林,像水磨潭。

  这里,青砖黛瓦,铅华洗尽,不妨来张思村,当一回“守拙归园田”的现代陶渊明。

  原汁原味,古韵张思

  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便足够让人心动。踏入古宅,才知道,在张思村,每一处都是古迹。

  古人择地建屋,笃信风水堪舆,张思村就是当地百姓眼中的风水宝地。

  据说,张思人的老祖宗陈广清做了个梦,梦中有一位高人告诉他,往西四十里,有一处风水宝地,遇一土墩可止,在那儿安家,必人丁兴旺。第二天,老陈带着侄子乐颠颠地去了,发现周围的景致与梦中一样,老陈果断就把家搬了过来。

  那个土墩现在就在村里的中心位置,上世纪九十年代,村民在这座土墩处建造了一座亭台,称“墩头台”,台两侧的石柱上挂着一幅楹联:“自婺迁务园置山口书田书香不断;由清溯宋代开墩头基地基业无疆。”

  张思陈氏宗祠在土墩西北面,始建于明末,现存建筑为光绪年间重修。踏进四合院,浓郁的崇文之风带着历史的韵味扑面而来。以前祠堂中挂有多块匾额,“大夫第”和“宋进士”说的是陈氏读书人的荣耀,而中间道光年间的“钦褒纯孝”匾额褒扬的是陈氏家族纯孝的传统美德。

  上新屋里大院与大宗祠正门仅隔了一条村巷,门上悬挂着“冰心雪操”的牌匾。民国时,“塘里太婆”资助400块大洋筹建县堂,轰动整个大西乡。在她的带领下,很快筹够了资金。

  而今,“塘里老太”的宗族后人仍居住在这里,老人的生活安逸自得,岁月在这里放慢了脚步。墙面上还留着大跃进年代的农民画,贴着人民公社的板画,院中摆着一口大水缸,浮着的水葫芦青嫩可爱。

  大院成了展示张思自酿酒、饺饼筒等传统习俗以及传统婚嫁礼俗的民俗文化主题大院,但堂中堂依然保留着原来的样子,柱子上有四副楹联书写着祖宗留下的家训,斑驳的木墙上贴满了古代的官报和捷报,彰显着主人曾经的辉煌。

  传统婚俗展演

  贴满了古代的官报和捷报

  此外,张思村还有下新屋里、三透九明堂、新明楼民居等,更加精雕细琢。

  崇文重教,人文张思

  张思古村的魅力不仅来自门楣上的那一方方题刻,更源自一个个口口相传的故事。

  张思村史上名垂青史的有30多人,像福建兴化府知府、中宪大夫陈宗辉,作品《洪崖山房图》珍藏在故宫博物院的文渊阁中书舍人陈宗渊等。如今村里很多人才也身居要职。

  张思村是个出人才的地方,读书人多,做客张思的名人也多。

  悬在头顶的这方檐角,或许拜读过明朝首辅杨荣为陈宗渊撰写的《中书智仲墓志铭》。

  这一块残砖断瓦,或许目睹了清朝礼部侍郎齐召南数次经过张思,作了《陈昆山先生七旬寿序》,留下《思道公像赞》等。

  踩在脚下的这块石头,或许在数百年前与徐霞客有一场相逢。徐霞客曾两次到过张思,并在霞客游记开篇中有提到,只是因为方言的原因,把张思写成了江司。

  一般人家无成文的家风家训,成文的家风家训在历史上只有名人才有。而张思的家风族训已经有300多年历史,乃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族长陈廷赞所撰,载入《天台务园陈氏宗谱》,有《十劝》、《十戒》、《四箴》三篇,有其独到之处。

  张思的家风亭“熏风亭”有副对联“好风能解愠,大道能殷民”。意思是好的家风能让人纾解郁结,变得豁达,大的道义能让老百姓物质上、精神上变得更加富足。

  曾经的小祠堂如今成了村史馆,在这里,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五六竹凳,八九老人,摇着蒲扇,听着曲儿,聊着天儿。半人高的孩子穿梭在竹凳间,时而扑进老人怀中,笑逐颜开。

  小祠堂能保留下来,还有一段小故事。“2008年时,古村落保护观念还未普及。有公司出资120万买小祠堂的门楼,这么高的价格,我们就知道不能卖了,但已经通过了招投标。”村支书陈海强笑着谈起,“我只好去县里文物保护部门,举报自己倒卖文物,这才将门楼留住。”

标签: 张思古村 祠堂 家风 桃花源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 责任编辑: 张丹萍
分享到: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

Copyright © 1999-201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