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老张,给我(广东云浮)发12吨的薄膜,订金我等会打到你在信用社的账号上。”电话那头,传来瓜农利索和粗犷的嗓音。“好的,到时候跟其他瓜农拼车发到田头,你到老地方拉货。”
挂完电话,黄岩上洋乡农资经销户老张从抽屉里拿出一本销货清单和一支笔,将刚接的单子仔仔细细地记到清单上,并注上顾客名字和电话号码。把清单往前翻,老张还工工整整地记着今年7月份以来接到的总计100多吨的薄膜销售明细。
“9月、10月份海南、广东的瓜农就开始种瓜了,8月中旬以来便开始陆续接到老顾客的订单。接下来,就要动员全家把接到的单子‘跑’出去。”黝黑的脸颊上,老张笑得一脸灿烂。
老张的“生意活”,正是黄岩区4.3万区外“农业大军”可窥探的一角。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黄岩的“区外农业”,尤以西瓜为主导的区域特色农产品,支撑起了一年四季全国的水果销售市场。去年,黄岩“区外农业”实现产值35亿元,相当于全区农业总产值的166.7%。
拼闯精气神——追着太阳搞农业
不久前,远在千里之外的四川省西昌市太和镇的一处大棚瓜田里,来自黄岩区茅畲乡的西瓜种植户牟卫军每天上午都要钻进瓜棚,熟练地采摘熟透的西瓜并将其一个个放置一侧的田垄。“今年的行情不错,特别是第一批西瓜还在地里就卖到2.5至3元一斤,到了后期还一直保持相对坚挺的价格。”
30多岁的牟卫军,有10多年的大棚西瓜种植经验,今年是他在西昌种瓜的第4个年头,承包了50亩地。由于西昌良好的土质条件和光照,每年牟卫军都能发一笔“小财”。随后,牟卫军的舅舅、妹妹等也都陆续来到西昌租地种瓜。
黄岩素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称,历来人多地少,全区人均耕地不足0.3亩,山区更甚。敢闯、敢拼的黄岩人就把目光投向了区外。
“黄岩‘区外农业’的历史渊源要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5个茅畲人组团来到上海的东海农场承包了100多亩土地开始种西瓜,5个人的星星之火,最终催生了当下‘区外农业’的燎原之势。”黄岩瓜农协会秘书长张仲元说。
区外农业方兴未艾,蓬勃有势,不仅因为科学的种植技术,更得益于黄岩农户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我们的口号是追着太阳种西瓜,种的是反季节大棚西瓜,又以全国市场为依托,所以销路不愁。”黄岩瓜农协会常务副会长胡才谦道出种瓜背后的“秘密”:全国最早上市的西瓜是海南省,上市时间大约从前一年的12月至次年的2月,之后,大约从3月开始,云南的西瓜陆续上市,4月初,四川的西瓜进入市场,5月后全国各地的西瓜才开始上市。瓜农的纬度梯次分布,正好打了个时间差,适时填补了全国西瓜销售的空档期,避免扎堆上市导致的价格下滑。
完备产业链——组团作战破解“孤岛”困境
“来,在我摘杨梅的时候给我拍一张照,我要发微信朋友圈。”今年端午节前后,重庆市万县铁峰乡吉安村红果满篮,偌大的“天之峰杨梅采摘园”每天吸引周边超过10000多人次的游客,而采摘园的理事长便是来自黄岩区上洋乡董岙村的村民何立峰。2007年,颇有市场远见的何立峰从黄岩药山引进东魁、荸荠两种杨梅品种,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如今开发完成的3080亩天之峰杨梅基地陆续开园。
“根据市场需求,近两年我又在基地里开发了农家乐,游客来到我的基地不仅可以享受采摘的乐趣,还可以品尝到柴火鸡、烤全羊等特色美食,玩累了还能就地休息。”何立峰坦言,他之所以敢花“血本”,是因为有“后盾”,他可以随时从黄岩区外农业的产业链中享受信息交流、良种提供、技术培训、农资团购等方面的服务。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沉淀,如今该区的“区外农业”已经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形成一条囊括种植、管理、经营、维权、销售等各环节相生相扣的完整产业链。
“七八年前外出种瓜,都要自己包辆大卡车,车上装上种子、农药、化肥、竹片、薄膜等农资,到了地方后还要自己租地,叫小工,每个环节都要自己张罗。”在云南西双版纳种瓜的彭华通告诉记者,“现在早不那么干了,这么多黄岩人在外面,基本上理顺了所有环节,农资配送、产品销售、专人租地、生活用品提供等等,整个产业就相当一个企业在运转,大家分工明确,只要带上钱就可以了。”
全产业链的形成,改变了以往外出农户“单兵作战”的固有模式以及小农经营的惯性思维,滋生的新的协调系统和合作模式,这些不仅降低了“区外农业”的准入门槛,还大大增强了种植户对市场的掌控力,使企业和大户放心大胆地去尝试规模化种植。
完备的产业链意外释放的一项“红利”间接促成了“区外农业”的转型升级。由传统的种植业向更高形态、更多功能的“农业综合体”演进。
迭代新理念——助推产业持续释放发展“红利”
“‘区外农业’是一个大概念,不仅仅局限于黄岩人在别的地方从事种植业,还包括农业技术的输出,农业人才的交流,我区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市场等,真正从供给侧发力,让我区的农业在更宽领域、更大规模、更高层次上参与农业跨区域发展。”黄岩农林局农业产业发展科科长叶志勇说。
“区外农业”实行异地开发和错位发展,拓宽了发展空间,让黄岩的第一产业崛起走上了一条资源互补和区域双赢互利的发展道路,不仅丰富了该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还成为中西部农户增收致富的“捷径”之一。
看一组数据便可掂量出黄岩“区外农业”沉甸甸的发展分量:种植产业品种涉及西瓜、提子、蔬菜、三七等十几种,种植区域覆盖海南、广东、云南、上海等17个省、市、自治区,种植面积达30多万亩。
随着经济带的形成,外出农户也开始遭遇“幸福的烦恼”。“黄岩人在外从事种植业,少则几百亩多则成千上万亩的规模,无论是租地还是叫帮工,都会丰富当地的农业结构,增加村民收入,但从另一个层面讲,也会导致更多的人挤入这一行业,良好的产业效益也会推高劳动力成本和土地租金。”张仲元告诉记者,近两年这种情况日趋普遍,以西瓜为例,有些帮工做了三四年以后,掌握了种植技术,就辞职自种。
近些年崛起的“农二代”在继承了父辈的吃苦耐劳外,他们身上透露出“职业化农民”的特质,对技术、管理、经营规模的高要求,又为“区外农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不仅尝试多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也开始走出国门,到缅甸、老挝种植,并用互联网的思维武装农业产业。
“我们正在筹划建立‘黄岩现代农业产业联盟’,一款针对农业的服务社交APP,它的投入使用,将实现各种信息数据的实时分享,同时更加便捷地为外出务农人员提供技术培训、农资采购、市场信息、土地流转、法律纠纷等内容,真正让‘区外农业’成为撬动西部脱贫致富的黄金产业。”胡才谦说。
原标题: 追着太阳做农业 黄岩这支农业大军脚步几乎跑遍全国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投稿邮箱:10562920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