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报道,在河北无极县的磁河流域,不少皮革厂通过挖沙形成的大坑排放污水,时间竟然长达15年之久。含有强碱的污水通过渗坑一层层渗入地下,严重污染地下水。根据国土资源部监测,磁河周边地下水中含有多种多环芳烃类物质,其中毒性很大的间接致癌物苯并芘,3年多里浓度增加10倍;整个磁河河道中的重金属铬超标30多倍。
“有了这个臭水沟,得癌的人特别多”,不管是村民的悲惨遭遇,还是那污浊的河水,已然将工厂排污“无极限”的危害触目惊心地呈现于世人面前。更令人震惊的是,记者在渗坑附近取样,竟然遭到了当地环保局工作人员的盘问和暴力阻挠。从这样一个细节,或许可以看出工厂排污15年背后的监管生态,有关部门不只是放松环保门槛,某种意义上已经与污染企业绑在一起,为其铺路张目、保驾护航。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工厂排污多年,地下水污染问题长期困扰村民,然而一句“都是有钱人,谁也不敢”的无奈让人气短。事后反思,企业大肆排污,固然需要绳之以法,但更要追问,是谁给了污染者以底气,又是谁造就了长期排污而不受罚的监管真空?
一直以来,在不少地方,由于拉动GDP、贡献利税等利益诱惑,污染企业成为很多官员眼中的香饽饽、摇钱树,所谓“招商引资”,常常也是饥不择食,把这些污染户引进来、扶上马。就像无极县的皮革厂所享受的礼遇,不仅是开工经营一路绿灯,而且在污染企业与当地群众发生矛盾时,也常常是拉偏架,对群众利益无动于衷,反而坐上了污染企业的沙发。于是就出现了排污15年无人管的怪现象,出现了居民集体声讨污染的红手印敌不过政府红头文件的窝心事,所以有人说,放肆的无良企业背后,常常有放纵的监管部门。
往深里看,“无极限”的排污,不只是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误区,更是在拷问当地政府部门的治理底线。在今天,人们对环境生态越来越敏感,各种诉求也越来越多;对政府来说,基本的环境质量就是一种公共产品,是一条底线,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面对现实的利益考量,很多时候,这是一个选择题。是让经济数据好看些,还是让百姓喝的水清澈些?是自己的政绩重要,还是群众的健康重要?如果不在思想上解决这些问题,确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正确答案,就难免丧失治理底线,为污染企业大开方便之门。当然,思想认识是基础,严格执法、加强监管始终是不可或缺的硬措施。
毋庸讳言,在不少地方,诸如皮革厂、冶炼厂、小钢厂等污染企业,依然大量存在,它们不断造成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让一方百姓深受其害。对此,举报曝光之后的突击整顿只是头痛医头,治本之策还在于转变政绩观和发展方式,以壮士断腕的魄力淘汰落后企业,以凤凰涅槃的变革谋求转型升级,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污染生长的土壤。
凡注有"浙江在线台州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台州频道"的电头。
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分享
看台州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台州频道微信